400多家企业扎根,22年工业产值劲增3300多倍,黄圃镇大岑村3万多名新老中山人奋力书写高质量小康答卷 昔日农业“飞地”蝶变创业“宝地”

中山日报 2020-12-24 07:10

黄圃镇大岑村。在大岑综合大市场,新中山人曾小华(左一)经营的粮油店铺。与黄圃镇中心隔岸相望,与顺德桂洲虽陆地相连,却又没有一条公路相通,几间红砖厂便是全村工业的全部家当。这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黄圃“飞地”——大岑村的真实写照。1993年,大岑村工业产值只有131.75万元,是黄圃镇最穷的村。

穷则思变。地处中国家电产业黄金走廊的大岑村,勒紧裤腰带自筹资金建路修桥,打通了连接顺德、黄圃两端的“经济动脉”,在顺德家电产业的溢出效应中大踏步发展。2019年,大岑村企业达410多家,上规模企业26家,实现工业产值43.5亿元。

22年,工业产值猛增3300多倍,村里先后建起了新学校、5个农贸市场和800多栋出租屋。如今,3963名大岑村民正与2.8万名新中山人,在4000多亩土地上共同演绎工业强村的高质量小康梦。

文/本报记者 张房耿 卢兴江 通讯员 黄圃宣 图/本报记者 黎旭升 张房耿

昔日农业“飞地”

今日成家电强村

12月22日,记者驱车从广珠西线高速路北行,从顺德容桂出口下高速后,沿着桂州大道行驶几公里至成业大道,就到了黄圃镇大岑村。满载小家电成品的货车,喧嚣热闹的沿街商铺,穿着统一制服回宿舍午休的企业员工,一栋接一栋的出租屋,勾勒出黄圃工业强村的轮廓。

看着村子里这些年的飞速变化,年过七旬的冯根祥感慨万千。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眼见邻居顺德已发展得红红火火,人少地多、工业基础薄弱的大岑村决定变“飞地”劣势为优势,集中精力引入顺德企业发展工业。当时,村干部冯根祥就骑着一辆摩托车跑遍周边地区到处招商。

“但因为飞地劣势,硬件设施实在太差,道路不通成为当时招商引资的拦路虎。然而,村集体实在穷得叮当响,拿不出钱来填地修路。”冯根祥说,经过商议,大岑村决定结合一期招商引资回来的资金,再动员村民自筹资金,修建一条经济大道:一是自出资260万元,联系顺德将碧桂路延伸至岑沙头;二是自筹资金规划建设大岑工业区主干道成业大道,与顺德碧桂路连接(连接处碧桂路延长路后改名兴华路)。

九十年代中期,碧桂路延伸工程如期建成。1998年,成业大道建设工程如期完工并连接顺德兴华路,宽广的水泥路,成为了大岑村的“经济之脉”。车水马龙的大道将大岑村与顺德容桂工业带连为一体,借着顺德家电行业的溢出效应,大岑村赶上了工业大发展时机。

2003年,大岑村已成为黄圃镇的工业强村,农业产值700万元,工业总产值6.5亿元。2004年,大雁桥正式通车,大岑村彻底摆脱了“飞地”的境况。四通八达的道路吸引了更多客商进来投资。三和化工、风田集成厨卫电器、志高电气、华胜电器,一系列知名品牌落户大岑。

2019年,纵四线9队段连接华口天九围。2020年,大雁二桥开通,大岑工业区的交通“任督二脉”悉数打通。“目前,我们的工业用地达到1400多亩,2019年有登记纳税企业410多家,上规模企业26家,工业以生产厨卫电器为主,部分企业生产五金及配件,工业生产总值达43.5亿元,村集体收入2700万元。”大岑村党总支部书记梁美仔介绍。

村里孵化出上市公司,员工买车又买房

在大岑村工业区,我们来到广东三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采访。刚进门口,防雨棚里停满了小轿车。这是一家2002年创立的化工企业,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018年,被认定为中山市总部企业。今年1月,三和精化集团正式在香港交易所HK主板上市。

厂长毛秋燕年仅38岁,2004年大学毕业后加入了三和公司。一个22岁的女孩子来到一个偏远的村子,毛秋燕起初还不适应。“企业老板对我们这些外地人很友好,先给我们培训学习,真正喜欢了,适应了才安排上岗。”上岗后,毛秋燕大学时的男朋友也跟着来到了中山,如今成了她的丈夫。

毛秋燕说,公司为留住更多的人才,凡是有贡献的骨干员工,公司老板都无息提供5万元的购房首付。这一措施激励下,很多员工都在房价较低的时候,在中山购买了人生中第一套商品房。毛秋燕也因此安定下来,参与和见证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一干就是16年。2018年,毛秋燕被公司老板委任为厂长。

48岁的四川人游德全在三和化工工作了10年。1995年退伍后,他先后在东北、广东东莞做保安。2010年,游德全和妻子来到黄圃大岑村入职三和化工。夫妻俩省吃俭用,每月只需花销一个人的工资,攒下来的钱不仅供女儿上了大学,还在老家盖起了两层的小洋房。“不想回家务农了,只要身体干得动,就一直在这里干下去。”游德全说。

中山市万利燃具五金有限公司主营炉具面板和底壳,公司总部同样在大岑工业区,一个月可生产80万套台式炉具外壳,是美的、海尔、万家乐、百得等品牌的配件供应商。常务副总经理陈绪举回忆,公司刚刚到大岑村建厂时,原址周围还是废弃的鱼塘,水草丛生。“现在我们公司的员工增加了数倍,主要来自四川和湖北,达到300多名,一年的产值约1亿元。你再看看大岑村,17年的发展变化,何尝不是翻天覆地呢!”陈绪举说。

3万余新老中山人,共同书写高质量小康答卷

大岑村工业发展同时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如今,村内有5个农贸综合市场、800多栋出租屋,出租业的蓬勃发展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在大岑村工作了29年的老村长冼日带介绍,村里95%以上的村民都建起了出租屋。85岁的老人有65人,60岁以上的680人。老人们除了可以获得养老金、集体分配的股份收益外,大家都能从出租房收取到固定收益。

在大岑综合大市场,五十岁出头的曾小华正在粮油铺里忙活着。曾小华来自湖北孝感,早年间在天津、北京等地经营粮油商铺。四五年前,她和丈夫来到黄圃大岑。“中山气候好,人情味浓,经老乡介绍我们过来后,就喜欢上这里了。”原来,大岑村400余家企业中,有不少是湖北籍企业家经营的。湖北籍员工也达到了6000人。老乡们多固定光顾曾小华的粮油铺。靠着这间小商铺,夫妻俩养育2个孩子都已经在中山成家立业。

在大岑村圆梦的新中山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这片土地。

中午抵达大岑小学时,学生们都已放学。学校的占地面积虽然不算大,但环境优美,五层的教学楼每层都有绿植环绕。“大岑小学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已经有70年的历史。如今的学校是2015年在原址上重建的。”校长梁庆堂说,5年前,大岑村集体投入了893万元重建,村里许多企业老板也纷纷捐资捐物。学校目前只能容纳617名学生就读,其中大岑本地占45%,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了55%。

在学校里,我们见到了欧阳腊英和韦以兵两名志愿者。其中,欧阳腊英的老家在湖北孝感,韦以兵的老家在广西河池。他们的孩子都在这所学校就读。韦以兵1999年来到大岑村创业,目前是一家企业的小老板,他的两个孩子先后通过积分入学入读大岑小学,大的目前已经升至黄圃镇中学。

通过在大岑村20多年的打拼,韦以兵可谓家庭和事业双丰收。不仅企业发展稳定,而且一家人还在中山购置了三套住房。“如果中山没有好的政策,我们的孩子入不了好的学校,只能返回老家成"留守儿童",那样的话,我们的心也安定不下来。共享教育资源,后顾之忧解决后,我们都扎根中山了。”韦以兵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已经把大岑当成了自己的家,所以希望通过用志愿服务的方式报答大岑村的包容与友爱。”

新闻推荐

乐昌市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 助推民事检察精准监督

本报讯为提升民事检察案件办理质量,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矛盾化解,提高执法公信力,近日,乐昌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