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中涵养家国情怀曾诚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设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果,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大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让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
就拿“艾叶黄,粽子香”的端午节来说,传说与2000多年前的楚国三闾大夫、我国最早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因报国无门、最终忧愤而投汨罗江自尽有关,从这个节日诞生起,就赋予了它特别的家国情怀意蕴。2000多年来,在端午节众多的民俗中,总是绕不开屈原为国尽忠、为民分忧的主题,因此自古以来民间就把这个节日作为纪念屈原这个爱国主义诗人的节日,从而形成了其极具民族和地域特点的文化内涵。无论历史如何演变,其凝结在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家国情怀”始终不变。
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蕴藏其中的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文化,同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在端午节,无论是吃粽子,还是点燃艾香驱邪,抑或是举办龙舟竞渡活动,节日中所有涵盖的民俗文化活动都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在品尝节日美食、传承节日习俗之际,不应忘记三闾大夫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呐喊,更应铭记其“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其犹未悔”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中,涵养我们的家国情怀,并从中汲取传统文化养分,继而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振兴共识、汇聚磅礴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纵观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体现在民俗文化和中国人心中的家国情怀,始终是推动历史前进、社会进步和文明昌盛的精神力量。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到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灿若星河的中国古诗词句中,以家国为主题的就数不胜数。这些千古传诵的诗句也浸染在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中,为传统节日文化增添和培厚了家国情怀,无不让人热血沸腾。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它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途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它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一直以来,家国情怀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建设和谐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它历久弥新,又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文化内涵,成为我们战胜困难、踏平坎坷、超越苦难、铸就辉煌的精神力量。
在今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家国情怀又一次集中迸发出来。多少人“为大家,舍小家”,义无反顾地逆行而上,冲在战“疫”最前线,用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情怀真谛。当我们欢度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时,要从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中,读懂并涵养家国情怀,让家国情怀在赓续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成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永动力。
(作者单位:南雄市委宣传部)
新闻推荐
南雄市珠玑镇实行农村宅基地审批一站式服务 让村民建房有章可循
日前,珠玑镇洋湖村村干部卢山把村民申请建房的资料送到该镇公共服务中心指定办事窗口。图片由南雄市融媒体中心提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