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文化中心转移

羊城晚报 2020-09-03 13:26

抗战时期,粤北曲江由落后的小山镇一跃而成为与昆明、成都齐名的重要文化据点和广东抗战时期文化中心。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陷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39年1月,广东省国民政府北迁,曲江由山区小镇骤变为战时省会。在广州、武汉等地的文化人,颠沛流离之后,其中相当部分在曲江得以重新聚集。

曲江先后出现了《北江日报》等9家报纸和《新华南》等7种刊物,出版机构陡然增至34家。1941年曲江有书店43间,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印刷厂30间,超过全省总数的一半。

文化人纷纷走上前线,以笔当枪。钟敬文采写了《抗日民族老英雄》《指挥刀与枪笔》《牛背脊》等作品,描绘了一批抗日将领的动人形象。戏剧活动得到相当的普及和提高,知名文艺家吴晓邦、梅耐寒、洪深、熊佛西和何培良来曲江指导。音乐人深入农村、前线、军营,马思聪等音乐名家时有公开演出。

(感谢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粤古驿道网的大力支持)

新闻推荐

芡实村恋歌

奔流向海的韩江,在这里拐了个大湾。母亲河臂弯处的曲江村,是个名闻遐迩的芡实之乡。这里的每处地标,都是一个传奇故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