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转”出美好新生活 翁源县坝仔镇芙蓉村脱贫记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翁源县坝仔镇芙蓉村的田间地头,只见连片种植的水果玉米一垄一垄整齐排列,长势喜人,嫩绿的玉米穗在层层包裹着的叶片中止不住地窜出头来,散发出淡淡的甜香。近千亩的水果玉米地成了一片绿色海洋,与山脚下的宁静村庄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图景。几台无人机在玉米地上空来回穿梭,不一会儿,这片玉米地就完成了打药。
“七八月份,这批香甜的玉米将直供港澳,卖出比一般玉米更好的价钱,农民也可以分到更多的钱。”始兴美青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广道在玉米地里仔细查看玉米的长势,心里盘算着收成情况。
等到太阳落山,趁着夕阳的余晖,村民刘塘养和其他100多村民要赶着时节给这片玉米地追肥。“没想到,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还拿到了"双薪",以后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刘塘养兴奋地说。
领“双薪”的幸福生活
刘塘养口中的“双薪”是土地流转和打工的双份工资。
“去年我家流转了一亩多地,这土地流转的净收入就有1000多元,加上我每月在村里劳动的3000多元收入,一年少说也有三四万块钱,这比到外面打工强多了,还能照顾到家里。”刘塘养高兴地给记者算起了账。
刘塘养是芙蓉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里靠种植一亩多地的水稻维持生活,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时好时坏的行情让他家过得特别拮据,之前他经常在珠三角打工,家里妻儿老小也照顾不到。现在好了,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还能照顾家里,刘塘养别提有多高兴。
现在,芙蓉村45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基本都过起了像刘塘养这样领“双薪”的幸福生活。
谋脱贫的“艰难之路”
这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从东莞过来扶贫一年有余的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王国华深有感触。
芙蓉村因山高水秀、人杰地灵,如碧水芙蓉般美丽而得名。20年前因村里有鞭炮厂,是周边有名的富裕村。后来厂子因安全问题被迫关闭。没有了产业,人均耕地又少,慢慢成了省定贫困村。
“全村水田820多亩,人均才3分地水田,一家人也就一亩多地,能干啥呢?”老支书刘锦太曾一筹莫展。
去年5月,王国华来此扶贫,意识到芙蓉村要甩掉贫困村的帽子,必须得有带动村民稳定脱贫的大产业。他挖空心思,想破脑袋,也折腾过很多路子:利用芙蓉村的好山水办矿泉水厂,但推销费用大;利用山上种植的600亩青梅办青梅酒厂,但投入大、时令强;鸡蛋厂——失败。最后,王国华瞄准了芙蓉村这820亩水田。
这820亩水田可是一等一的好耕地,河水绕村、绕田走,排灌十分便利。但因人均耕地少,形成不了规模化种植,慢慢很多人都外出打工,留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许多田地也就丢荒了。
王国华和村支书刘锦太商量,决定把全村最好的水耕地流转到村委,扶贫工作队引进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始兴美青农业有限公司,从土地里“刨金”,让贫困户稳定脱贫。
享持续的“土地红利”
说干就干。始兴美青公司给出80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我没想到会这么快做成。”黄广道做规模农业多年,深谙土地流转的不容易,随口给出了高价流转费。
起初,的确不容易。新鲜事物,村民都不乐意。王国华和刘锦太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答应的村民不多。最终,他们带领党员、村委干部、村民组长、种养大户等20多人,去始兴美青农场参观,当村民看到一望无际的水果玉米和大片的蔬菜大棚后,激动不已,纷纷表示:“我们村也要这样的产业。”回到村后,每个人都是宣传员,让每家每户都知道土地流转的好处。流转工作才有了实质进步。
2019年底,仍有2个自然村不同意。刘锦太急在心头。大年初一,他顾不上80多岁住院的老母亲,挑起了抗疫和土地流转的双重重担,挨家挨户做工作,村干部分片包人,苦口婆心做宣传,最终获得了村民的信任,一下子就流转了700多亩地。
美青公司把流转来的土地分成4个小块,选择4个农业“经理人”进行管理,采用高科技技术,种植高附加值的蔬菜、水果玉米、水稻等,直供港澳,租期20年,预计每年带动村民就业400多人,包括贫困户45人,实现稳定脱贫。
“土地大面积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将持续释放农民的"土地红利",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王国华说,“计划今年与坝仔河对岸的梅村合作,再流转梅村500亩水田,利用"一河两岸"优美景色,发展田园综合体,打造真正富裕的碧水芙蓉村。”
新闻推荐
革命老区笋洞村礼岭村迎来新生活 新路贯通解决5000多名村民出行难
一辆摩托车从新路上驶过。张镇摄本报讯“现在出行十分方便了,感谢政府、感谢老促会、感谢帮扶单位,是他们帮我们圆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