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打造美丽新农村 乳源一六镇下社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韶关日报 2020-06-26 08:58

村庄旧貌换新颜。

房前屋后种上了绿植,开满了鲜花,村子后面的背夫山古树参天,村子旁边的后冲水库碧波荡漾,村民团结互助……这一幅绿色生态、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图景,出现在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下社村,这个被鲜花环绕的村庄,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发生了翻天巨变。

2018年以来,一六镇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引领,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将下社村打造成为一个“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新农村。

以组织振兴为支撑激活乡村发展新活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将下社村打造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新农村,一六镇高度重视,组建1个镇级专班,由镇挂点领导、驻村工作队、镇农办相关工作人员组成,一起为下社村把脉定向;扶植1个专业队伍,引入“韶关新乡贤”何雪娃及其项目团队,为村庄进行综合性、专业化打造;成立1个村民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协调做好发展建设中村民的沟通工作;培育1批新型农民,深入实施带头富、带民富“双带”工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力开展农技培训、政策宣讲等活动,培育“听党话、跟党走、有技术、讲文明”的新型农民,确保人才数量、结构和质量能够满足下社村发展需要。

以生态振兴为理念村庄旧貌换新颜

为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村庄环境卫生难题,加快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一六镇全面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下社村作为该镇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之一,在镇级把脉定向专班和村民理事会的促进推动下,全村98户500多人,人人参与到家园整治中,形成了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美好人居环境的社会氛围。

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一六镇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规划到位,分批分期实施。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完成下社村村庄外立面改造、村巷道铺设沥青路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村中除了保留可开发利用的泥砖房,其余均已拆除,并安排到复垦项目中。村民集体决议垦复基金不分发到户,全部由村集体支配,用于建设祠堂、文化楼,改造广场、美化村容村貌等项目,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提升了村容村貌,推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以产业振兴为抓手村民收入节节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下社村充分发挥优质资源,引入百绿千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统筹规划,用活资源,为古老的村庄注入了新的生机。该村把4排62间旧民房改造成民宿客房,105间空屋地改造成观光农园、旅游接待中心、农产品展销厅、乡野原味餐厅、文化楼等。此外,还打造四季花海景观,形成了集餐饮住宿、观光采摘、民俗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旅综合体产业链。

乡村旅游业成为拉动该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村民不仅有出租民房的房租收入,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百绿千方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吸纳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参与民宿管理。由公司带动、村民参与生产的小香猪、黑皮鸡枞菇、土培花生芽、“拿比特”西瓜等农特产品成了游客眼中的“香饽饽”。如今,上社村土地活了,旅游火了,村民生活更有盼头了。

以文化振兴为内核文明新风拂面吹

下社村有约500名村民、六个姓氏,但祖祖辈辈一直共用一个祠堂,以自己特有的“关起大门六姓人,打开大门一家亲”的精神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该村修缮老旧祠堂,并取名“六合堂”,弘扬“六姓和睦”的传统文化,是村中六姓子孙孝道、和睦、善美的象征,时刻告诫子孙后代将这一优秀的传统代代相传。

自开展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以来,乳源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下社村作为示范点之一,先后建设了文化楼、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为村民提供良好的活动阵地。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树榜样、学榜样、做榜样”“庆丰收、迎小康”等6项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实施“替爱回家”关爱服务、“爱心助农”电商服务、“绿尖兵”生态环保志愿服务等10个志愿服务项目。文明实践与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在培育新型农民、倡树文明新风、促进农村和谐发挥重要作用,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获得感、幸福感逐步增强。

新闻推荐

针灸“大咖”前来瑶乡收徒坐诊 百姓享受省级医疗服务

本报讯“师傅,请喝茶……”日前,广东省“非遗”项目“岭南陈氏针法”拜师仪式在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传习馆举行,伴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