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米饼的传说
腊八节过后,云浮各地的村民们便陆续地把收藏了整整一年的印饼模具——饼印找出来,用热水泡过洗干净,开始打炒米饼过年了。打饼,是云浮人的叫法,因为制作炒米饼时,轻轻敲打印模的背面,饼便被“打”出了,因此称之为“打饼”。也有叫“印饼”“整饼”的。歇后语“阿茂整饼——冇嗰样整嗰样”中的“整饼”,就是制作炒米饼。腊八节过后,各村各寨“嘚嘚嘚”的打饼声便不绝于耳,乡村里荡漾着炒米饼的芳香,过年的气氛渐浓。
城里忙的人自然没有工夫打炒米饼,但清闲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做这种传统的手工活了,因为近年的时光,大街小巷卖年货的档口都有各种款式的炒米饼卖,有工厂机器生产的,也有手工“打”出来的,花不了几个钱便可品尝到各种风味的炒米饼了。
炒米饼,是云浮传统的春节应节特产。当然,现在常年也可以吃到炒米饼,因为云浮炒米饼早已成为云浮著名的旅游手信,不少饼家和农村的手艺人常年做炒米饼出售。2015年8月,炒米饼技艺被列为云浮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对云浮人来说,过年吃炒米饼,别有一番滋味,里面有过年的味道,有儿时的味道,有妈妈的味道,有淡淡的乡愁……
云浮特产炒米饼,传说本是陈璘的军粮。
传说嘉靖年间,陈璘在翁源打了胜仗,斩杀了叛民头目胡琛、胡清二人,平息了霍山之乱。南韶运兵备道袁庆祥、翁源知县沈维龙依例设宴犒劳陈璘他们。酒宴后,陈璘竟然拉起肚子来,腹泻不停,泻多了,耗得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只能躺在床上静养。如厕时,便由雅小慧搀扶着在帐中解决。俗话说,病来如山倒。泻了半天,昨天还驰骋疆场的威武将军竟脸如黄纸、失魂落魄,像换了个人似的。
不仅是陈璘拉肚子,军中将士也十有八九都在拉肚子,只有陈蚕、吴广、雅老英雄父女及八九个女兵幸免。
一连十多天,从陈璘到普通军士,病情俱是时好时坏,个个落得面黄肌瘦,无精打采。城中知名的大夫都看过了,药也都吃过,依旧没有什么起色。
窝在帐中的陈璘,内心十分懊恼:难道自己此番便要病死于此?难道自己建功立业、报效朝廷之志就此夭折?若然如此,真是空有一身本事,枉怀一腔壮志啊!教我如何甘心眼闭!压抑不住内心的焦虑和懊恼,陈璘握拳狠狠地捶击帅案,一拳捶空,身子晃了晃,跌倒在座椅上。
雅夫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含泪将其搀回床上躺下,安慰道:“璘哥哥莫懊恼,这病要养,再过几天便好了。”
陈璘瞧见小慧凤眼含泪、鬓发凌乱,怕是有好些天没梳妆打扮了。一个女人家整天忙里忙外的,既要照顾自己,又要照顾军士,真是难为她了。人家贴心贴肺跟着自己,自己却未能给她一个安稳的家,真是愧为男子汉大丈夫。一想到这个“家”字,陈璘脑瓜灵光一闪,想起家中祖父、父亲农闲之时都做些贩卖草药的生意,家中藏了不少应急草药。今无计可施,用这些草药或可奏效。
于是,陈璘派吴广和雅氏前去龙田村取药。
老爷子知道陈璘病了,埋怨道:“这孩子,怎么这才想到家里啊。”说完,吩咐家人动手把那偏方草药全都搬出来,一包包的,共五样东西:半边梳、鬼画符、火炭藤、簕笋干、柿子蒂,俱是乡下常见之物。本琳对吴广、雅氏道:“患者众多,恐此草药不够,你们把药方抄下,就近搜罗,干生皆可。”雅氏照本琳说的抄下药方,吴广已把草药捆绑在马背上了。两人飞身上马,疾驰而去。
知道夫君陈璘病了,许氏伤心落泪。雅氏前脚刚走,许氏后脚便来找老爷奶奶了,谓老人家道:“禀告老爷奶奶,孩子他爹虽病了,您俩老也别太担心,珍重自家身体,他有专人照顾着!”
“家嫂,你也是,不要太担心,没事的,没事的。”
许氏“嗯”了一声,支吾道:“老爷奶奶,我,我……军营就在县里,一日可到。我日前做的炒米饼还没送到饼铺里,家里积了些鸡蛋鸭蛋,留着卖,价钱也不好,何不给孩子他爹送些过去。一来可给他爹补补身子,二来可亲眼看看他爹,心里也好安稳些。请老爷奶奶恩准。”
老爷、奶奶听了,两双老眼感激地看着眼前这位贤惠的心抱(心抱,粤语词,即儿媳妇),无限欢喜,当下便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许氏雇了辆牛车,带上炒米饼、鸡鸭蛋去军营找丈夫陈璘了。
再说陈璘。吃了家里的偏方草药,止住了腹泻,不拉肚子了,食欲便慢慢上来了,可以吃点白粥、馒头,精神、力气也渐渐恢复,能出帐外走动了。
傍晚时分,许氏来到军营。雅氏带她去见陈璘。见到陈璘消瘦落形的模样,许夫人的眼泪便“叭叭”地往下掉。陈璘安慰道:“夫人放心,自从吃了家里的偏方草药,已经没事了。我常说,家里什么东西都好啊!哦,对了,我肚子有点饿了,想吃白粥,要家里的味道,有劳夫人给我做去。”陈璘哪里是想吃白粥呀,他是怕难为情,借故支开许夫人而已。
许氏没那么多心眼,听到陈璘说想吃东西,满心欢喜,马上要雅氏带她去煲粥了。
来到厨帐里,两个女人便边唠叨边忙乎了。
许氏问:“你们平常打仗都是专门有人背锅子下厨烧汤煮饭吗?”
雅氏道:“以前是的,现在做得少了。”
“为什么呢?”许氏不明白。
“自从哥哥实施那个"雕剿"战术后,改吃馒头、烧饼,一般三五天才做一次,吃完再做。”
许氏糊涂了,问道:“雕剿?雕剿就不能做饭吗?”
雅氏见许氏不明白,便把什么叫做雕剿战术,行动时为了出敌之不意,通常只带干粮连日奔袭作战等等做法一一解释给她知道。
许氏听了,拉住雅氏双手,满腔怜悯地道:“你们这行军打仗,也够苦了。”
雅氏却无比自豪地道:“对啊,苦是够苦的。但只要能赢,再累再苦也值!”
许氏突然想起了什么,急急问道:“那,几天下来的打仗,这天气,那馒头、烧饼带在身上,不怕捂坏发臭吗?”
雅氏听了,垂头丧气地道:“烧饼好些,馒头通常都是酸的。”
双方沉默了一会,突然异口同声地说道:“这病是不是就从这儿来的?”
雅氏道:“现在知道了,这病是这样来的,老吃变坏的东西,能不病吗?要不是姐姐,还不知道要糊涂到什么时候呢!”说完,使劲地抱住许氏,一个劲儿唠叨:“谢谢姐姐,谢谢姐姐,太谢谢姐姐了。”
许氏被抱得不好意思了,轻轻推开她道:“好了,妹子,说得姐姐都不好意思了。我想,姐姐带来个宝贝,或许能让你们从此不用吃坏馒头坏烧饼了。”
雅氏听了,很是高兴:“什么宝贝那么好?”
许氏道:“你等着,我去取来。”
一会儿,许氏拿来个包袱,打开,里面有好几个草纸包。再打开其中一个纸包,露出香喷喷的炒米饼。
“好香呀!我爱吃!”雅氏高兴得跳了起来。
许氏道:“我想,烧饼、馒头水分多,一连几天捂在包裹里,肯定变坏发臭了。这米饼干干的,捂它一两个月也不会变坏。吃着还香喷喷呢!”
“对,以后打仗就带这个!”雅氏转而失落地道:“可是,军中没人会做!”
许氏道:“你们不是有女兵吗?这活儿容易上手,一学就会,我教你们便是。”
“好啊,我们这就告诉璘哥哥去!”雅氏说完,抱起包袱,拉着许氏找陈璘去了。
进到帐里,雅氏便抢着吱吱喳喳地说开了。陈璘听了,非常高兴,道:“好啊,我就说了,家里的东西就是好啊!我们腹泻之疾,就是吃那坏馒头烧饼得来的。有了米饼,我们可以一个月不做饭了。有了米饼,"雕剿"必成!哈哈哈……”陈璘说完,朗声大笑。
两女人见状,满心欢喜。
随后,陈璘对许氏道:“夫人,你就暂且留在军中,教厨子和小慧她们做米饼。教不会,不准回去。”
许氏听丈夫如此说,很是高兴,学着军士模样应道:“诺!臣妾领命!”
许氏这般举动,逗得陈璘、雅氏二人哈哈大笑。
炒米饼为翁源客家特产。客家人大多住在山区,平日打猎干活都是带炒米饼充饥的。饿了渴了,吃几只炒米饼,再喝几口山泉水,简单省事。做炒米饼,俗称为“打米饼”,把米粉与糖水和在一起,搓均匀压到饼模里,轻轻敲打饼模背面,把饼“打”出来,再用火烘焙干即可。炒米饼的主材料是大米粉,其实又不局限于米粉,其他诸如木薯粉、高粱粉、粟米粉等皆可为之。磨粉的米炒过,火气足,能暖胃培气。炒米饼性热,吃炒米饼搭档喝山泉水,再合适不过了。
俗话道:一朝着蛇咬,十年怕草绳。腹泻之疾刚好,陈璘自然不会忘记。他在想,得想个什么法子避免军士再度感染此疾才行。这病太凶猛了,远胜千军万马。敌人千军万马杀过来,何惧之有?策马应战便是。倘沾染此病,搞到头晕脚软,手无缚鸡之力的,如何打仗?但有什么办法呢?陈璘想了几宿都没能想出办法来。
最后,陈璘在吃饭的时候,忍不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许氏。
许氏略懂药理,她细细想了想,道:“这个容易呀。医家有云:上医治未病。治未病,就是防止生病。这个人人可做,平日留心起居饮食便是。”
陈璘道:“行军打仗,居无定处,食不成餐,如何留心起居饮食?”
许氏想了想,也是,便笑着道:“医家养生首推食疗,那我们就在食物上做些手脚吧,或许能行。”
于是,许氏做炒米饼时,或加入姜蓉、山姜籽、花椒、茴香等物,做成姜蓉饼、山姜籽饼、花椒饼、茴香饼。因为添加了药用辅材,这些米饼便有了护脾养胃功效,能消瘴气、健脾胃。许氏又想到打仗费劲,吃肉有助补充体力。于是加入熟肉屑,做成夹肉米饼……
陈璘知道了,异常高兴,对他这位夫人赞赏不已。
许氏此番探营赠米饼,她并不知道,自己无意中帮助丈夫陈璘解决了干粮难题不算,还由此成就了一桩美食功德:为后世各地留下了特色美食——炒米饼。自今往后,陈璘带着炒米饼南征北战,也把炒米饼的做法带到了各地。陈璘在平定、善后三罗期间,炒米饼便生根三罗、遍布民间了。四百年后的今日,云浮炒米饼依旧享誉民间,家家会做、户户不缺,成为三罗地区最著名的地方特产之一,驰名省港澳。
在广东,除了云浮,其他各地民间都有做炒米饼的风俗,据说都是陈璘从翁源带着奔赴各地打仗而流传下来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翁源县举办“开展扫黑除恶建设善美韶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