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体育赛事 讲好韶关故事
2019年第十二届徒步穿越丹霞山活动于上周六在韶关市火热开赛,从2019年环丹自行车赛到韶关马拉松赛、徒步穿越丹霞山,再到即将举行的丹霞山国际山地马拉松赛,这四大体育赛事正吸引越来越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参加,成为韶关的一张亮丽名片。我们继续做好“体育+旅游”文章,把体育赛事办出韶关特色,通过办好体育赛事讲好韶关故事。
“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运动和旅游休闲需求日益增长,体育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从游客需求上看确实如此,《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将达到4.35亿,健身人口的剧增将会带动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虽然需求大,但市场仍未完全开发,据国内在线旅行社携程统计,我国体育旅游线路目前只占旅游市场的5%左右,与国外体育旅游占比总产值的20%相比还有很大的空间,由此可见,中国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韶关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要主动对接大湾区大市场,统筹谋划全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把韶关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场”。从实践来看,已举办的三大赛事的参与人数都较以往有了大幅的提升,如徒步穿越丹霞山活动从第一届的800多人增长到现在的逾2万人参与,赛事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品牌效应日益彰显,对提高丹霞山和韶关旅游的影响力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韶关办好体育赛事,提高这些赛事的影响力,着重要在办出特色上下功夫,把韶关元素、韶关故事融进“体育+旅游”的产品中。从今年的赛事看,“阅丹线”就为比赛增色不少,吸引众多参赛者慕名而来。“阅丹线”由九条道路组成,总长约54.6公里,在今年4月动工建设,日前正式完工,全线采用沥青铺盖,串联了丹霞山、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瑶塘村、省级古村落夏富村、姐妹峰景区、巴寨景区、牛鼻村竹筏观光区等多处景点,将丹霞山美景与田园风光串珠成链,实现了丹霞山和韶关城区“山城融合”。同时,还设置了多个风景“打卡点”,满足参赛选手和游客拍照留念需要。风景如画的阅丹公路在这次比赛中收获了不错的口碑。
环丹自行车赛、穿越丹霞徒步赛等赛事相继举办,提升了韶关旅游知名度,文旅体融合创新发展集聚效益日渐显现。接下来,我们借力体育赛事的影响力,辐射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其实,近年来,受景区辐射,环丹霞山沿线环境卫生管理和建筑风貌的不断提升,让当地民众的居住环境提高了一个档次。如丹霞山所在的仁化县,将丹霞山北大门至夏富瑶山段作为环丹连片创建工程的阅丹线路实施连片建设。将瑶山村、叶屋村、暖坑村、岭头村、岭背村5个村庄作为穿越丹霞景区内环节点重点村庄,沿线建设了小公园、小广场、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休闲步道、景观节点等设施,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受体育赛事举办的影响,仁化境内瑶山、暖坑、夏富古村、牛鼻村等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乡村游客成倍增长,带旺了贡柑、沙田柚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并吸引了返乡青年回来创办农家乐、家庭农场、民宿、客栈等。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举办赛事固然热闹,通过赛事与当地乡村发展深度融合,助推乡村振兴,让当地居民能享受到切实的利益,才能体现“体育+旅游”的造血功能和巨大带动作用。
借举办体育赛事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由体育运动所投射出来的发展空间,前景显然非常可观:丰富人民的文体生活,有效拉动区域消费,同时可以形成良好口碑,面对具备诸多正向附加效应的体育赛事。我们要继续加大力气办好、办出特色,打响韶关体育赛事的品牌,吸引更多的大型体育赛事来韶举办,打造更多“让本地人自豪,让外地人向往”的赛事。
新闻推荐
韶关市研发的土地储备与征收管理信息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验收 该项目成果在全国尚属首创
本报讯昨日,韶关市土地储备与征收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验收会在市区召开,由张新长院士领衔的多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