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韶关打造成健康养生养老目的地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实施“一核一带一区”功能区发展战略,韶关按照生态发展区的定位,决定大力打造医药健康产业等六大新兴产业,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面向大湾区健康养生养老目的地是做大做强医药健康产业和融入珠三角、服务大湾区的重要抓手。为此,调研组开展了专题调研,为把韶关建设成为面向大湾区健康养生养老目的地提供决策参考。
发展优势
一是健康养生养老市场广阔。一方面,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中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其中接近6成比例处于过劳状态,真正健康人的占比不到3%。其中,40岁以下青壮年占亚健康人群比达到75%,尤其以从事互联网、企业高管、贸易、个体经营、金融等行业的白领居多。另一方面,广东省自2012年起进入“老年型”结构时期,2017年全省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962.63万人,占户籍人口总量的10.3%。以广州市为例,2017年该市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106万人,占常住人口总量的11.8%。亚健康问题和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抚养比越来越大、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问题的普遍存在,使得人们对健康保障愈发重视。同时,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人们对于健康管理投入近五年平均增速超过11%,2017国民健康消费大数据显示,在区域健康消费购买力上,广东省位居第一位,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带省市占了6成。总的来看,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使人们更多地考虑生活的质量和身心的健康,人们愿意为高价高性能健康产品买单,健康高品质消费时代正加速来临,健康养生养老将成为热点和潮流。
二是生态养生资源得天独厚。健康养生养老的需求主要涵盖了避暑、避寒、生态、娱乐及康疗五大类型。韶关是全国重点林区,广东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市,森林覆盖率达75.05%,空气质量常年优良,2016旅游V影响力峰会上韶关荣登“全国城市空气清新指数TOP10”,南岭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还被评为全国首批“中国天然氧吧”。韶关的气候与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之一的广西巴马县气候极为相似,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间、年均降雨量、相对湿度相差无几。同时,韶关拥有丰富的绿色、有机鲜活农产品和丹霞山、南华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广东大峡谷等3A级以上景区24个,温泉资源丰富,泉眼占全省的22%,遍布全市,可谓春观百花春风沉醉、夏入南岭避暑纳凉、秋尝山野瓜果飘香、冬泡温泉消疲驱寒“一年四季皆可留”,是健康养生养老理想之地。
三是区域可进入性全面改善。白领亚健康群体的健康养生时间多集中在节假日和年假时期,时限一般3~7天,通常以旅居、自驾游方式开展,因此要求交通的通达性在4小时圈内为宜。而健康、资金充裕的老年群体的养老流动性相对不太强,旅居、固定地点养老成为主要方式,从自身出行和子女探望的频度和方便度上考虑,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他们都希望能在4小时车程圈内到达目的地。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到韶关养生保健资源丰富的区域距离大多能实现4小时内到达,且正在谋划建设环南岭旅游公路和干线快速交通与省道、县道、乡道贯通的交通网络,为养生养老的到达提供了方便。
韶关具备发展健康养生养老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先天条件,而且广东的寿星许多都来自韶关,如2008年“首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广东推荐的寿星均出自乳源,2015年底评出的广东最长寿老人来自南雄。但把韶关打造成面向大湾区健康养生养老目的地也面临相应的困难和挑战:认识不足、现存产业规模不大、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等。
对策建议
结合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借鉴广西巴马县、江西宜春市袁州区温汤镇、广西百色市等地的成功经验,为进一步壮大绿色生态产业,把韶关建设成为面向大湾区健康养生养老目的地,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融入运用慢城理念,塑造健康生态宜居城市特质。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先导,推动生态资源向健康产业资本转变、向发展资产转化,真正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将打造面向大湾区健康养生养老目的地作为韶关市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和融入珠三角、服务大湾区的重要抓手,契合我国当前发展大势与人们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现实需求,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白领对慢生活节奏和高品质生活方式的追求,依托韶关生态优势、淳美乡村和山水田园,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以本土居民传统生活方式为基础,传承民间手工艺,发展健康养生养老基地、健康养生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形成经济可持续、社会和谐、文化传承、生态宜居、人性回归的慢生活体系,打造出一批美丽的现代桃花源。借鉴国际慢城南京高淳区(2017年GDP630.08亿元,增速8.2%)的做法,选择乳源必背镇、始兴隘子镇、仁化城口镇、乐昌九峰镇等地推进山慢城、水慢城、文慢城、食慢城等建设,个性化开发“慢城村居”结构单元、“慢城生活”养生系统。同时,强化韶关有机生态养生宣传推广,逐步塑造出健康生态宜居的城市特质,使大湾区消费群体真正产生一种“要健康到韶关、要品质到韶关”的深刻印象。
二是挖掘本土特色资源,创新健康养生养老发展模式。顺应健康+制造、健康+旅游、健康+农业、健康+文化等多产融合的趋势,拓宽健康产业发展思路,向综合性、全链条、复合型发展方式推进。首先做强健康制造业,打牢发展基础。培育壮大利民制药、丹霞生物制药等骨干医药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资源集聚力、市场竞争力、行业影响力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企业。引进企业开发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与标准化加工,拉长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发展先进医疗器械、医疗康复辅助器、养生保健器械、健身保健用品等医疗保健装备及器械研发,吸引国内外知名院校与科研院在韶所设立研发中心,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医疗保健器械产业集聚区。其次做大健康服务业,培育第三产业新增长点。充分挖掘本土的生态农业、生态观光、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与自然养生资源相融合,打造风景鉴赏型、休闲度假型、农业体验型、文化涵养型等特色养生养老基地,增加自然养生资源的附加值,让传统的水疗、药疗为主的医养、康疗产品转变为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型养生功能产品。争取东阳光康养项目落户韶关,引进部分龙头企业在韶布局旅居乐园、养生养老基地,利用其在全国甚至全球的康养项目的优势,吸引优质消费者来韶旅居养生。
三是完善扶持政策组合,健全养生养老配套服务体系。根据面向大湾区健康养生养老目的地的定位,抓紧出台实施意见,全面谋划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内容和具体举措,为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充分利用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平台,切实发挥生态示范引领作用,争取国家、省的支持,完善信息咨询、安全保障、交通便捷、便民惠民、政务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加快建设便捷顺畅的旅游公路,为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设立健康产业引导基金,并利用市场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和产业资本共同设立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对健康产业优质项目在土地规划、市政配套、机构准入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和倾斜,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健康养生特色小镇和产业集聚区。大力引进健康养生养老产业高级管理人才、研发人才和专业技师,鼓励技术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健康养生养老服务培训学习,建设健康养生经营管理、服务人员培训及实训基地,培育一批健康养生养老产业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市委政策研究室)
新闻推荐
韶关市开展食品安全问题联合整治行动 打造人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
执法人员对校园周边士多店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图片由韶关市市场监管局提供多部门联合销毁无合法来源走私冻肉。图片由韶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