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归青莲山(上)
没有时光的约定,循着空灵的心境,在满眼油菜花开的季节,穿过开满紫云英的田园,走过潺潺流水的小桥,沿着那蜿蜒陡峭的青石古道,我们来到了青莲山,寻访明末一位遗臣曾经遗落在山里的故事。
青莲山是一座仙山圣地,明末清初时,曾被称之为南粤三大名山之一(乳之青莲,仁之丹霞,惠之罗浮),坐落在广东粤北山区乳源大桥红云与乐昌云岩地区交界处。原属乳源县管辖,后划回乐昌云岩,海拔700多米。距乳源县大桥红云十多公里地左右。
在那逶迤秀丽的群山里,隐藏着一座黛瓦白墙的寺院,寺院里曾经住过一位明末遗臣。明朝末年,清兵入关,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自缢身亡,满朝文武各自寻逃,一路南潜到此的明朝兵部左侍郎,南赣副都御史李秉中,明室倾亡后,宁作布衣,不愿屈膝清廷,其半生隐居青莲山。后来他下山到附近村庄执教,广种“桃李”,行医济贫,遍施善德于黎民,为开拓梅辽四地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加上他德行可彰,因此人们尊称他为“李大人”。他的故事在古道家乡百姓口中流传了几百年,他的才学德行一直受到我们家乡人民的敬仰。
相传李家兄弟官为明末朝廷大臣,曾经带领一路人马沿着西京古道,来到粤北之地,原乳源县地界,今乐昌云岩长塘村附近,人称曹公冲的地方安营扎寨,屯兵休整。由于军粮不足,后转到乐昌梅花关春附近驻足,决定在此屯兵储粮,以抗清兵追击。在此安顿后,因缺乏粮食,士兵远离故土,水土不服,在一次出兵湖南,与宜章清军决战中,终因寡不敌众,被清兵围剿,惨遭全军覆没。
李秉中只身脱险,然而却失去了战士,永别了兄长,心里十分悲恸,但他仍心怀壮志,只身返回长塘村地带,归隐于帽峰岭(今乳源县大桥镇和平村地界)山林里安顿隐居。帽峰岭地处崇山峻岭,风景优美,山上古树参天,翠竹葱郁,鸟语花香,淑气醉人。他身居山上雨亭石室,以观时局变化,期待有朝一日重拥英主以复明室,无奈大势已去,复明无望,李秉中如龙困五湖,虎困深山,徒有其志而不能遂其愿。
他隐居在帽峰岭雨停石室里,白天走访附近村民,了解当地民俗,顺便找点粮食,夜里燃竹苦读,曾写下好些诗句,其中有:“绝顶浮云披锦绣,疏林滴水奏笙簧……”
这些佳词锦句在附近百姓中一直传扬至今,在帽峰岭雨亭石室里,他还写过一首用八个山堆成的诗句:“山路望山路曲弯,高山流水响潺潺。深山百鸟声声叫,路上行人万里难。劝君莫作孤寒客,孤寒夜夜守山岩。人从说道高山远,我到高山八个山。”
在寂寞的深山岩洞里,他曾经写过许多诗作,但大多都已失传。这首诗抒发了他当时隐居山林石室的无奈心境。据说御史李秉中生性洒脱乐观,不拘小节,不愧为一名臣将,胸怀壮志,豪气万千,所传的许多诗作都可以见证他那豪迈的个性。
此时的御史李秉中被困在大山之中,心中的苦闷无处倾诉,他常以“困龙”“潜虎”形容自己目前的处境和委屈。对着深山幽幽的清月,以诗句抒发心中的苦闷。
这一首壮怀诗,反映了当时李秉中被困山林的情形:“龙困深潭虎困岩,龙鳞灿灿虎斑斑。有朝龙虎睁开眼,揽破黄河崩破山。”
何等壮烈的诗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仍然心怀壮志,雄心不改,以龙虎气魄,憧憬有朝一日反清复明,再显身手,建功立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切实提高群众对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识、农业非法集资问题、禁毒工作等的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