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自身优势 推动共建共融 持续发力构建与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韶关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形式审查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马上就办、马上办好”。
韶关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6月29日,包括韶关港乌石综合交通枢纽一期工程在内的26个重大项目在全市10个县(市、区)集中开工,总投资65.05亿元;9月23日下午,韶关市大数据产业重点项目华韶数据谷在该市莞韶城黄沙坪创新园内动工,项目将在5年内完成65亿元投资,打造“数字中国”创新应用示范区和国内最大的单体数据中心;9月28日,韶关市以主会场和9个分会场相结合的形式,集中开工2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逾121.7亿元……
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不仅有利于韶关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促进经济稳增长,而且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形成以生态为特色优势融入大湾区建设的合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以来,韶关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事关韶关改革发展的大机遇、大文章,立足自身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大湾区建设。当前,韶关奋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坚持绿色发展的方向路径,注重引入大湾区的资源参与韶关产业建设,实现与大湾区产业共建共融。
狠抓工业项目建设。该市压实市县领导班子成员挂点联系企业责任,实施百家优质企业“倍增”计划和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支持韶钢、东阳光、丹冶等重点骨干企业技改扩能、提质增效,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力争今年引导12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改,3—5年形成产值超500亿元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韶关实施园区提升三年计划,加快莞韶园、华南装备园、大数据产业园等配套设施建设,把韶关高新区创建成国家级高新区,把华南装备园建设成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配套区。在韶关南部现有产业园基础上,通过整合拓展谋划两个大的产业集聚平台,更好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对接大湾区高端制造业,为韶关未来产业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大湾区科技创新对接,谋划推进东阳光、北纺智造等申报省重点实验室,做强华科城莞韶双创装备中心、智汇小镇等孵化平台,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完整孵化链条。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力争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到230家,实现“一个突破、三个倍增、五个大幅增长”目标。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广“粤省事”韶关专版应用,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力争今年实现网上可办率75%以上,确保行政审批效率走在全省前列。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确保开办企业1日内完成。打好降低经营成本、建设法治诚信环境等组合拳,确保综合营商成本不高于珠三角地区和同类地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立了与大湾区相统一的市场体系,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韶关积极谋划推进连通大湾区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韶关新区确立为对接大湾区先行区,先后举办广州、深圳、佛山等多场对接大湾区城市发展推介会,全面深化莞韶对口帮扶,引导大湾区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向韶关功能性转移。目前,韶关招商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基本来自于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辐射带动韶关加快发展的最重要引擎。
统筹:毕式明撰文:唐音沈明礼
编辑统筹:甘韵矶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叶卡斯通讯员晴雨)冷空气让广东不少地方最高气温稍微下降了一些。因为天气转晴的缘故,即便气温下降,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