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如一日 6旬老人每天升国旗

中山日报 2019-09-25 06:00

9月24日清晨,在自家楼房的楼顶上,吴惠森一家人正举行着一场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晨曦照耀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吴惠森为了保持国旗洁净,每次升旗前吴惠森都要戴上手套。吴惠森托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与家人一起走上楼顶举行升旗仪式。9月24日早上6点,国歌声响起,在自家4层楼房的楼顶上,黄圃镇65岁的吴惠森像往常一样举行了升旗仪式。这是他年轻时开货船养成的习惯,至今已坚持数十年,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8月,吴惠森将原有的升旗台改造升级,旗杆从原来的竹竿换成现在的不锈钢材质,高达六米,远远地就能望见。“现在我是升旗手,以后我要让我的孙儿成为升旗手,这个仪式会在我们家一直坚持下去。”吴惠森说。

■带领家人举行升旗仪式

24日早上6点的黄圃镇,东方晨曦初露,65岁的吴惠森已经洗漱完毕,穿戴整齐,并在三楼准备好了升旗所用物件——一对洁白的手套、一面鲜红洁净的国旗。

为了确保国旗干净整洁,吴惠森每次升旗前都会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将国旗旗面卷好,随后将国旗扛在肩上,带着家人走上楼顶,准备进行升旗仪式。

大约六点十五分,东方天空已被染红一片,朝阳即将升起。

吴惠森和家人在升旗台前停住了脚步,他用升旗绳将国旗固定好,随后一手持旗,一手抓绳,顺着风向将国旗扬开。“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吴惠森家人“刷”地一下将右手举起敬礼,他们一面唱着国歌,一面注视着国旗缓缓升起,十分庄严。

来参与升旗仪式的都是吴惠森的亲属,其中较为年幼的是吴惠森3岁的孙女吴子滢和9岁的孙子吴子泷。这两位小朋友虽然年幼,但在爷爷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表现得十分乖巧。

■“疍家仔”洗脚上岸过上好日子

每天早上六点将国旗升起,晚上六点再将国旗降下,坚持了几十年的升降国旗仪式已经融入了吴惠森全家人的生活当中。

“当我们还在海上开船时就有这个习惯了。”吴惠森妻子卢凤好告诉记者,对于丈夫的这个行为,她自然是全力支持的,“我们现在日子过得好,除了靠自己也要感谢国家的繁荣昌盛。”

原来,吴惠森14岁时开始跟随父辈在海上开船运货,是人们俗称的“疍家仔”。那时他们在陆地上没有固定住所,吃住都在船上解决,台风刮来的时候只能躲在船舱里瑟瑟发抖,期盼风雨早日停歇。靠着从父辈手里继承下来的一条货船,吴惠森夫妇没日没夜地在珠三角地区走船运货,赚辛苦钱。

吴惠森和妻子养育了三个孩子,三个孩子年岁不等,也曾跟随他们在船上生活。海上风大浪大,船倒人翻的事情时有发生,“我们的大女儿就曾经掉下水里两三次,幸亏发现得及时,被救上来了。”卢凤好回忆。

50岁时,吴惠森终于告别了水上生活,夫妻俩用打拼了大半辈子存下来的积蓄盖了一栋4层的小楼房,除了第3层自住,其他楼层都用来出租,现在每个月除了能领到养老金,夫妻俩还有一笔租金收入。“孩子们受到了好教育,不用像我们一样干让人担惊受怕的活了。”吴惠森感叹道。

■欲将升旗仪式代代传承下去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吴惠森早早地盘算着该如何庆祝。当时,吴惠森在楼顶的升旗台比较简陋,升旗用的旗杆是竹的,也不太高,被风一吹就摇晃得厉害。

何不趁此机会将升旗台改造升级一下?说干就干,吴惠森在网上购置好六米长的不锈钢旗杆,又买了一大包水泥、沙子、砖块等材料。因为孩子们白天都要上班,吴惠森就决定亲自来干这件“体力活”。

8月14日,吴慧森在楼顶上选了一个面东的好位置,开始正式动工改造升旗台。夫妻俩轮番上阵,顶着烈日忙活了整整一天终于将升旗台搭建好。为了确保搭建好的升旗台不易摇晃,吴惠森还在底部加了钢架、螺丝。

8月15日,吴惠森第一次在新的升旗台前举行升旗仪式,他注视着鲜红的国旗缓缓升起,在空中徐徐展开,心里无比激动和喜悦。“我们家的这面红旗,四面八方经过的人都能看见。”吴惠森自豪地说。

除了每天升降国旗,吴惠森还十分注重对国旗的保护,不让国旗受到污损、践踏,旗旧了就换一面新的,旧的旗也不丢,而是妥善保管好。

对于自己的两个孙儿,吴惠森从小就教育他们要爱国,他陪着孩子们成长,希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后从自己的手里把棒接过去,将升旗仪式代代传承下去。

图/本报记者 余兆宇文/见习记者 李鑫图编/明剑

新闻推荐

黄圃飘色中秋巡游,300年历史民俗展新姿 传承乡魂 爷孙三代齐上阵

黄圃镇将在中秋节当天举行飘色巡游活动,推出24版飘色,飘色版数是近3年来最多的一次。图为飘色排练现场。黄圃飘色艺术源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