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伺候公婆20余载 记第七届“感动韶关十佳道德模范”提名奖张瑞群
她是公公婆婆眼中的好儿媳、丈夫眼中好妻子、儿女眼中的好母亲,是邻里乡亲眼中的好榜样。自从嫁入夫家,她20多年如一日伺候老人,抚养儿女,操持家务,和睦乡里,用一颗爱心诠释着“孝”字的真义。她的品行被人称赞,她的故事广为流传。她被评为2018年第一季度“韶关好人”(孝老爱亲类,以下同),2018年第三季度“广东好人”,第七届“感动韶关十佳道德模范”提名奖,她就是来自浈江区车站街东升村社区的居民张瑞群。
这个儿媳不简单
谈起张瑞群,邻里乡亲都不禁竖起大拇指:“久病床前无孝子,亲生儿女做不到的事,张瑞群这个儿媳做到了。”张瑞群尽心尽力照顾生病的公公婆婆,没有嫌弃更没怨言,始终微笑面对公婆。侍候公婆抹身和换洗污物,这样的脏活就连很多亲生儿女都不愿做,可儿媳张瑞群做到了,而且一做就是20多年。
自1998年张瑞群与丈夫结婚后,家公潘佛茂就身体不好,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家婆身体差,根本干不了重活,婚后不久张瑞群就要承担照顾家公的活。屋漏偏逢连夜雨。家婆在2010年也因为中风瘫痪在床,只能简单说一两句话。这样,张家一下子就有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照顾。
丈夫本来也有三个姐妹,但各自成家后都要照顾自己的家庭,只能偶尔过来看看,帮衬着照顾一下。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就落在了张瑞群的肩上。张瑞群没有被生活的困难吓倒,她用柔弱的身躯支撑起这个不幸的家庭。
从照顾一位瘫痪老人到同时要照顾两位瘫痪老人,张瑞群历经多年的风风雨雨,在照顾瘫痪老人方面有不少“心得”。
喂卧床老人吃饭就是个技术活:食物要切碎切细,还要一点一点地喂,每餐光喂两位老人吃饭就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把两位老人当成自己的"宝",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了。”张瑞群说道。
张瑞群每天日程安排得十分紧凑,早晨起来买菜做饭,然后给老人抹身、洗衣、喂饭。家公病情较严重,呼吸不是很顺畅,张瑞群每天晚上还要半夜起来看看老人的呼吸状况,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差不多有十年没有睡一次好觉。”有人问过她:“这样的生活累不累?”“累,可都是家人,我不照顾谁照顾?”张瑞群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看法。
得力的贤内助
张瑞群家里并不宽裕,其家公家婆住在一间七八平方米的房间,房间内放置着两张小床,两位老人分别躺在床上。家公脖子上还贴有一个小环辅助呼吸,双目微闭,不能正常交流,可以想象张瑞群为照顾老人所花费的心血。
张瑞群的丈夫是个老实本分的货车司机,为了维持这个家的正常开支,常年在外奔波。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以挣钱养家,张瑞群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家务活。丈夫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是她最大的愿望。
“不要牵挂家里,家里有我照顾。”张瑞群经常这样对丈夫说。丈夫也理解妻子的不易,对于妻子的默默付出看在眼里。他一心一意跑运输,尽量多挣一点贴补家用。同时,也尽可能腾出时间来帮助妻子,为妻子分担生活的压力。“家里有个好妻子在等我回家。”他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正是夫妻之间有了这份理解与默契,张瑞群夫妻虽然清贫艰苦,但日子也过得其乐融融。在20多年的婚姻生活中,双方没有红过脸。大家遇事时总为对方考虑,为这个家庭考虑。两人和睦恩爱,互帮互谅,连旁人也十分羡慕。
示范带动孝道接力
张瑞群20多年照顾老人的行动,也深深影响着孩子的成长。长期的耳濡目染,让张瑞群的儿子对孝道有着更深的理解。儿子懂事早,知道父母生活不易,一有时间总是帮着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妈妈给爷爷喂饭时,他就帮忙喂奶奶;当妈妈为奶奶擦身搓背时,他就忙着给爷爷推拿按摩,在小小几平方米的屋子里,时时处处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和爱意。
儿子勤劳懂事,这是张瑞群最大的欣慰。如今儿子长大参加工作了,家里多了个顶梁柱。同时张瑞群的孝道也深深地烙印在儿子心里,孝道这根接力棒也后继有人了。“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她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新闻推荐
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韶关站分站)成立 为妇女儿童提供关爱服务
本报讯前日上午,市妇联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挂牌成立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韶关站分站)和舒心驿站。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