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探索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在农村推广时发现:厨余垃圾分类减量在农村有天然优势

南方日报 2019-08-28 06:20

翁源县青山村村民展示村里发放的垃圾分类宣传手册,上面注明了常见垃圾的类别。南方日报记者张子俊摄

刷积分卡,按下“投入”按钮,标识“可回收物”的蓝色垃圾桶打开。在韶关市某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内,王阿姨娴熟地将塑料瓶扔进桶里,屏幕上积分增加,马上就能兑换洗衣液了。

2018年,韶关市被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列为全省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垃圾分类取得一定成效。在这个试点城市里,垃圾究竟是怎么分类的?记者作了实地走访。

●南方日报记者张子俊实习生张溶珺

智能垃圾箱掀起分类风潮

与普通市民最直接相关的是分类投放,多数试点小区已经设立起智能分类垃圾箱。

曲江区试点小区中铁五局五公司马坝家属基地,今年初引进的智能回收垃圾设备正逐渐为居民熟悉。扫描积分卡,塑料垃圾收集箱打开,刘大叔将塑料瓶投入。

在韶关市的另一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早上10点左右,分类垃圾箱旁就已经有居民排队投递。

“这个工作挺难做,需要花时间劝导和养成习惯。”广东天楹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谭红军表示,试点之初,工作人员到小区460多户家中劝导,通过办卡积分的方式,激发居民分类动力。

2018年,韶关市被列为全省垃圾分类的试点城市,并印发《韶关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方案》。韶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在市区主要街道安装了2000多个多功能分类保洁箱,并派发3000多个移动分类垃圾桶到市区机关单位、医院、学校等,同时在市区学校、小区安装了70多台垃圾智能分类回收机,通过有偿返现金给投递垃圾群众的方式,每月回收垃圾78吨。

虫子助垃圾减量50%以上

在韶关市翁源县的惜福翁源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试验基地内,一辆辆垃圾车出入,分拣线履带旁的工人们拆开部分垃圾袋,将玻璃瓶、纸盒、水果等分拣出来,身后的厂房里,分类堆放着分拣出来的纸皮、玻璃、大件家具等多种垃圾。

在这个实验基地里,最关键的是处理量最大的厨余垃圾。跟随扈小刚,记者来到黑水虻养殖基地,过道两旁重叠摆放着蓝色塑料箱子,打开箱子,密集的黑水虻在打碎的餐厨、厨余垃圾上啃食。

“这些虫子每天可以消耗60吨—100吨厨余垃圾。”养殖基地负责人朱贵长说,厨余垃圾打碎了用来养虫子,虫子长大后可作饲料养鸡等,排泄物又可以作为有机肥种果蔬,这样实现循环,已经签了几个固定的养殖户。

翁源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8年开始,翁源县6个乡镇被挑选为韶关市垃圾分类示范镇,并划拨专项资金进行支持,其中通过黑水虻养殖基地处理餐厨垃圾,使县生活垃圾每天进场填埋量已由当初的200多吨降至现在的约110多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基本达到50%。

农村建筑垃圾变农田基耕路

此前有观点认为,城市尚且不能做到垃圾分类,在农村怎么做垃圾分类?“农村做垃圾分类不一定比县城难。”青山村委会副主任张元增说,一方面农村垃圾量相对更少,而且农村上门收垃圾,劝导员更有机会教村民如何分垃圾,关键还是需要时间让村民养成分类习惯。

走在青山村内,道路整洁,路旁不见大垃圾桶,而家家户户门口摆放着“其他垃圾”“厨余垃圾”一灰、一绿两个小垃圾桶。每家每户都发了两个小垃圾桶,分别装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展开,分类习惯正在青山村慢慢形成。

到村民李阿姨家门时,李阿姨正好提着一小桶剩饭菜向鱼塘走去。“保洁员说这些饭菜尽量不要倒,用来喂狗喂鱼,我这个习惯是养成了。”说话间,李阿姨将剩饭菜倒进鱼塘里。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实现垃圾减量,与城市不同的是,大量的厨余垃圾在农村有天然的处理方式。

“做农村垃圾分类,最有效的是劝导大家把厨余垃圾用来喂牲口或放树底下堆肥。”林凤英说,一方面农村人比较节约,产生的厨余垃圾较少,另一方面也通过保洁员上门收垃圾,劝导村民尽量将厨余垃圾自己处理。

随着厨余垃圾减量,建筑垃圾逐渐突出成农村的一个难题。中心坝村村长梁结对说,村里尝试将建筑垃圾收集起来铺路,现在有好几片农田里的基耕路都是用建筑垃圾铺成的。

农村垃圾分类不仅在青山村,还在翁源县很多其他村子推行。2018年12月,翁源县制定《翁源县开展“垃圾不落地,翁源更美丽”行动方案》,以龙仙镇三青片区、江尾镇连塘片区共计5个行政村、84个村小组实施“垃圾不落地,翁源更美丽”的垃圾分类先行先试工作。在试点片区内,实施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清运一体化,生活垃圾即收即运。

链接

多地市农村建成小型分散式厨余垃圾处理设施

随着垃圾分类形成风潮,不仅城市,广东多地市农村也正推行垃圾分类试点。

2017—2018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指引》《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指引》和《关于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的指导意见》,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出具体指导和任务要求。

2017年,汕头市南澳县佛山市顺德区惠州市博罗县云浮市罗定市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2018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通过竞争性评审选出德庆、惠阳、罗定3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县,在村庄保洁、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和市场化运作4方面开展示范创建工作。

各示范县通过开展示范创建工作,探索了一些适合广东省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方式。顺德区、罗定市、翁源县等地探索试点建设小型分散式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将有机易腐垃圾就地就近处理转化为有机肥。

其中顺德区在园林绿化垃圾、厨余垃圾、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取得初步效果,并开展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评巡查。罗定市有机易腐垃圾处理站运营良好,“一日两清”制度纳入市场化运营绩效考核;惠阳区实现了全区273所中小学、幼儿园垃圾分类全覆盖,实施了“全链条”市场化运作;德庆县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原则,探索开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有效弥补财政投入不足。

新闻推荐

女孩上错车“南辕北辙” 多方热心相助平安回家

本报讯家在河北廊坊某村的小琴与放暑假的妹妹在年逾七旬的爷爷奶奶带领下前来广东中山探望姑姑,探望完后购票乘坐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