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古塔耸浈凌

韶关日报 2019-08-25 08:48

三影塔伍叶摄

南雄,又称古雄州,境内多古塔,被誉为古塔之乡。目前,耸立在浈凌大地上的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塔共有10座。今年5月,省政府公布了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南雄黄坑镇的许村塔和油山镇的上朔塔位列其中。至此,南雄10座古塔中,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座:城区三影塔,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8座:珠玑巷元代石塔、湖口镇回龙寺塔、百顺镇溪头塔、油山镇惜字塔、坪田镇新龙塔、江头镇小竹塔,以及此次上榜的许村塔和上朔塔,剩下的1座,即澜河镇葛平塔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在千百年来的演进中,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塔文化。塔文化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朵艺术奇葩。南雄既是广府人的发祥之乡,又是客家人的聚居之地,在2300多平方千米的大地上,出现了许多古塔,现存的这10座古塔,数量为粤北各县市区之冠,是名副其实的古塔之乡。这些耸立在浈凌大地之上的巍峨古塔,或挺立于岗峦之上,或守望在河流之畔,或隐居于村落之中,或与寺庙寺院相伴。它们形态各异,高低不同,却一样的肃穆庄严,巍峨挺拔,是南雄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来认识南雄这10座古塔吧——

三影塔

此塔地处南雄市区永康路,又名“延祥寺塔”,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为六角九层楼阁式砖塔,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为南雄现存最古老的塔。塔首层南面有刻“大中祥符二年三月十四日”纪年砖一块,是广东省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北宋早期砖塔。此塔因塔有三影而得名。据《直隶南雄州志·名胜》记述:“在延祥寺中,世传祥符二年乙酉异人建塔,其影有三,因立三影堂,其影阴晴俱见于壁间,二影倒悬,一影向上,见于厅堂间则吉,见于房中则凶,今不存。”此塔因其三影奇观被列为古雄州六景之一“阴晴塔影”。塔坐北朝南,六角九层,通高50.2米,首层为副阶,六条檐柱,覆莲形石柱础,六面三十朵斗拱出挑。磨砖砌须弥座,直径8.95米。塔自下而上尺寸层层递减,塔刹为铁铸覆盆、宝瓶、九层相轮和铜铸宝珠组成,六条铁索固定。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代石塔

在珠玑古巷南街牌楼北西侧,一座元代实心石塔叠于一口四方古井之上,又名“贵妃塔”。相传珠玑巷民为纪念胡贵妃大义救巷民而建。石塔为平面八角形,共7层,用7块红色砂质岩雕刻成形,垒叠而成。通高3.36米,底座直径1.2米,高24厘米。整座石塔共刻有36尊罗汉浮雕。此塔是广东省现存元代石塔中唯一有确凿年代可考的石塔,也是珠玑巷保存年代较久的文物,1979年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回龙寺塔

此塔位于湖口镇下罗田村回龙寺(早毁)旁,建于宋代。塔为平面六角形,仿楼阁式空心砖塔。原为7层,后被毁3层,现仅存4层,残高16米,用青砖筑成。塔基围19.2米,底层直径5.65米。塔身均置砖砌斗拱、柱、阑额和普柏枋;底层与第四层南北面开真门,其余均为假门,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各层用菱角砖和拔檐砖相互叠涩出檐,并筑假平座,原塔内设置木梯(已毁)可登临。2012年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溪头塔

溪头塔,又名“娘娘塔”“姐妹塔”,位于百顺镇溪头老村,建于宋代。塔为楼阁式五层六角形砖塔,塔刹已毁,残高14米,基围11.34米,底层直径3.4米。塔用青砖筑成,相邻砖缝为不定错开,缝用黄泥浆黏合。塔腔一、二层为空心,其余三层均为实心、塔身每面以柱隔为3间,阑额上施柱承普柏枋上施斗拱,以菱角砖和拔檐砖叠涩出檐,并置假平座。塔基用花岗岩石加固,塔身尚存石灰浆和黄泥浆抹荡的痕迹。此塔历代有修葺,现在塔北约50米处,原建有一塔,已毁,两塔故称“姐妹塔”。2012年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惜字塔

此塔在油山镇平林村,建于明代。因前人为爱惜写过字的纸,不随意乱丢、撕毁,建此塔焚烧字纸,故名“惜字塔”。塔为平面六角形,为三层楼阁式空心砖塔,高7.4米,基围7.2米,底层直径2.9米,塔基用花岗岩石所筑,塔身用青砖平卧顺砌,相邻砖缝错开,用石灰浆粘合。首层南北两面距地0.8米处开一小门,高0.6米,宽0.4米,是焚烧字纸的入口。据平林孔氏族谱载,北宋建隆三年(962年),进士孔闰在家乡平林创办了南雄第一间书院“孔林书院”(已毁),使平林的耕读之风甚盛。至明代,孔氏后裔孔伯道为继承先辈的勤奋精神,教育后人勤学知识,特在书院旁建惜字塔。塔砖有打印“孔伯道”三字戳记,表明建塔时所用的砖是特别烧制的。该塔造型精巧,别具一格,保存较好。2015年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上)

新闻推荐

南雄市成立100个工作小组 核查各镇泥砖房拆除工作

本报讯为全面摸清农村泥砖房底数,高效推进拆除农村破旧泥砖房工作,昨日起,南雄市100个核查农村泥砖房工作小组分赴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