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语言文化典藏项目提交成果准备验收 保护语言资源 讲好乡愁故事
本报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语言方言文化调查·广东乳源瑶语”(瑶族语言文化典藏)项目工作已基本完成,项目成果于6月底通过预验收,8月中旬完成修改,准备迎接最后验收。
为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精神,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有关任务要求,教育部、国家语委自2015年起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工作,在中央民族大学李少梅教授的牵头努力下,瑶族有幸成为55个少数民族中18个获批的民族语言保护项目之一。
该项目得到了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等有关省、市、县的关注,尤其是得到了乳源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主要领导安排时任统战部部长(现任政协主席)赵志敏亲自跟进,并抽调统战、文化广电、民宗、档案、教育、信息中心及必背镇、大桥镇等有关部门、基层镇政府的瑶学骨干组成“词条整理解说组”“图片拍摄组”“音视频摄录组”等专项小组,由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功能组组长,在文化部门设置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办公室。李少梅教授对乳源充满信心,经与有关专家沟通协商,“瑶族语言文化典藏”项目最终花落乳源,让乳源第一次承担国家科研专项,第一次成为国家部级专项基地,成为代表全世界瑶族的典型,使乳源瑶族语言文化第一次通过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的形式全方位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以国家的方式得以抢救、保护和传承,即使有一天瑶族语言消失了,后人也能够从国家语言资源保护中心数据库中调取并复原瑶语,这对乳源和全世界瑶族来说都是一件特大的好事,具有填补空白和划时代的意义。
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期间,项目组撰写近千个条目,并启动了对必背、游溪、东坪等镇的进村入户走访和爬山涉水的田野调查工作。两年多的时间里,共记录文字超过20万字,拍摄图片超过1万张,录像时长超过100小时,绘制草图100余幅。最终根据要求精选了条目1146个,完成了调查条目照片拍摄,完成了包括瑶族传统婚礼、进香仪式、挂灯仪式、祭祖仪式、度身仪式、传统舞蹈、犁田耙田、打棕绳、钓鱼、网鱼、游戏等涵盖传统习俗、农工百艺、说唱表演等50多个瑶族文化视频的摄录。
根据图册编写要求,在精选入语料的1146个调查条目中优选了620个作为主干条目,并将剩余条目以文案带出形式融入到图册中,在精选入语料的1149张图片中再优选出680幅用于图册编写。2019年6月,课题组3次向民语总项目组提交成果,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反复修改。6月29日上午,评审专家组对项目成果进行预验收。7月17日课题负责人李少梅教授亲临乳源,根据《瑶语组——民语典藏2017年课题预验收“形式要件”意见表》和赵志敏一起组织召开相关会议,会同项目组骨干成员在县文广旅体局现场办公。通过半个多月紧张有序的分工协作,终于在8月2日完成了121990字符的图册编写修改稿,语料整理部分也在经过多轮修改并按总项目组预验收意见整改后形成定稿。
7月19日项目负责人李少梅接民语项目总负责人李锦芳教授通知:“准备报你们瑶语组为先进集体,请准备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集体申报材料。”该奖项是2019年6月26日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语委,部属有关高等学校,有关科研院所,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发出通知,决定开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评选表彰工作。这是继《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后,又一个由部委发布的重量级文件,这一奖项属建国以来第一项由部委颁发的语言资源保护奖,具有不可替代和不可重复的重要意义。瑶语项目组能被作为先进集体上报参加评优,说明乳源领导的重视和项目组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认可,不论得奖与否都可喜可贺。
瑶语项目组将继续保持和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把“语言方言文化调查·广东乳源瑶语”(瑶族语言文化典藏)打造得更好,迎接项目最后验收的到来,让“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集体实至名归。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乳源瑶族自治县在乳财服务中心会议室召开全县拆除农村破旧泥砖房工作会议。县领导钟沛东、邓志聪、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