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西京古道上的遗迹 古法“制墨炼烟”考察记

韶关日报 2019-07-28 08:41

自从《南水湖畔风景独美“羞涩闺秀”牛栏冲》文章见报,当地老人知道后,为笔者提供了西京古道经过的牛栏冲不少的陈年往事,除了民间故事、民间传说之外,还包括牛栏冲游玩、摄影的好去处(山、林、水、路、洞)。

东坪镇牛栏冲村(南水二村),年近八旬村民马尚权老人,知道我正挖掘古道中的“古道文化”时,他告诉我几乎被遗忘了数十年前传说中的“造纸及制墨”地。据他讲述:当年他曾在“制墨”地种果造林,发现在山坡上有一条条斜在坡上的烟道,他好奇地向父亲询问,这烟道究竟有何用?父亲于是告诉他,这是过去制墨取烟用的。同时还告诉他,附近有—排十多个水池,这是造纸用来浸泡竹的水池。这是他年轻时记忆中的传说。

听了马先生传说后,笔者随后跟着马老,前去寻找当年传说中在下陂山“古代制墨及造纸”遗址,开始了“考古”之路。马老先生从小在牛栏冲山村出生、长大、生活,牛栏冲山林属南岭山脉,在南水湖畔,他对这一山一水十分熟悉,我们很快就到了传说的“古代制墨及造纸”遗址地。

“制墨、造纸”遗址在地名叫下陂山中,虽离公路(省道258线)不远,但多年来,由于城镇化大多数人口转移县城,因此村中留下极少村民,进入山里劳作的村民更少了,山上小路也长满了荆棘、芒杆、杂草。我们穿过森林、劈荆斩荆棘,很快到了当年传说的“造纸”地。马先生指着前方,这就是当年的造纸的地方。我眼前见到的景象,竟是长满了荆棘、杂草丛生地。马先生告诉我,因当年生产队打算在此建造电站,开挖了土地(泡竹的水池被挖),所以较难清晰地看出当年“造纸的遗址”,但是可以看出来,这山形具备造纸所需的必备条件,这里一片平坦地,从“斩竹漂塘”(造纸工艺流程)来看,这里有一条小溪流过,具备丰富的水源,山上至今仍有一片片竹林近在咫尺,这无疑是符合造纸工艺,原材料的必备条件。

看到“造纸的遗址”后,我们顺着小溪而下,寻找“制墨”遗址。很快我们找到—片较大的杉树林地,马先生凭着当年记忆,接着很快找到了一条条烟道。古代制墨全部采用手工制作,主要工序有炼烟、和料、制作、晾干、描金。所以炼烟的烟道是不可缺少的。炼烟:是用不完全燃烧的方法从松枝或油脂中提取烟尘,分别得到松烟和油烟,燃烧时要严格控制火候、出入风口,掌握收烟时间,才能保证烟炱黑度、细度、油分、灰分。当我看到保存基本完好的烟道时,心情十分兴奋,看到古老的制墨是如此操作的。

我们寻找看到的烟道,形呈半拱形,拱高65厘米,底宽50厘米,烟道厚度10厘米,用石灰、沙泥夯土而成,现露出地面的有10多米。在烟道的下方是一块数百平米平地,周边还留下拱道用的砖块。当时造纸、制墨厂房应是用竹、木、树皮(茅草)搭起的简单工棚。按时间推断“制墨炼烟烟道”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应在清朝以上更远古的时期。我走访了多位当地老人,都不知大山深处里还藏着这—段传说中的“制墨炼烟”历史。

东坪镇牛栏冲原有13条村庄,可算上鱼米之乡,离榔木桥墟场(在南水水库底)较近,该地集市繁华,赶集的人通过西京古道交通的便利,有来自湖南、英德、阳山等地的贾商、民众前来赶集。

传说中牛栏冲下陂山古代“制墨造纸遗址”,就在西京古道经过途中,“遗址”的发现,为西京古道文化增加了—篇新的考究内容,为乳源史上添加了古代“制墨造纸业”的考古。传说中的“制墨造纸”遗址,值得相关专家进行论证。

新闻推荐

乳源法院高效调执陈年旧案当事人赠锦旗致谢

朱某送上锦旗表达谢意。张娴摄本报讯近日,在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调解室,被执行人李某当场支付了欠款2.5万元给申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