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芦苞蔡氏大宗祠: 岭南一棵“蔡”传承孝善风

今日三水 2019-08-14 07:04

在蔡氏大宗祠举办的摄影展,吸引了村民前来观赏。/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珠玑宦裔镐洛宗潢”,蔡氏大宗祠门前对联述说蔡氏族人不凡的来历;入内参观,石雕、灰雕、壁画俱全,主祠堂两侧皆有小花园,布局之精美可见一斑。

蔡氏大宗祠位于独树岗村。700多年前,蔡氏族人定居独树岗村,宗亲繁衍,人口达6000多人,素有岭南“一棵菜(蔡)”之称。始建于清朝光绪四年的蔡氏大宗祠,至今已有141年,维系蔡氏宗族血脉关系。

祠堂、学校于一体的建筑布局在三水祠堂中尤为独特。蔡氏大宗祠不仅祭祀先祖,也教书育人,学生最多时有近千人,1994年更是开创性用于村委会办事处。如今,蔡氏族人不断扩展祠堂作用,引入越来越多场室,成为一方百姓娱乐活动的公共空间。

祠堂学校二合一教育后人成英才

芦苞是北江冲积的沙洲,古称胥江。胥江,位于北江下游,是南北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有名的商埠,有“小广州”之称。700多年前,蔡宏从南雄珠玑巷南游至广东三水芦苞的胥江街尾经商。公元1311年,蔡宏之子迁居至独树岗,自此繁衍后代,人口一度达6000多人,成为三水第一大村。

清朝光绪四年,蔡氏族人商定筹建蔡氏大宗祠。村民蔡镜华介绍,因秀清先祖对独树岗贡献大,蔡氏族人奉他为始祖。蔡秀清育有8子,6子留在独树岗,各房已建有祠堂。各房商量要建一座蔡氏大宗祠,供奉始祖。

蔡氏大宗祠坐东南向西北,面积2075平方米,据文物人员调查,祠堂总面阔29.59米,中路三间三进,面阔14.37米,进深42.6米。

往祠堂两侧走,均发现一栋两层的建筑,这是蔡氏大宗祠的独特之处。“蔡氏大宗祠设计是借鉴了广州陈氏大宗祠布局——祠堂、学校二合一的建筑布局。”蔡镜华说,蔡氏大宗祠主祠堂两侧用于书塾、学校,建了8间课室,这一功能一直延续到1994年。当时还是私塾,民国初年校名叫秀清小学,后改名独树岗小学。

学堂入驻,书声琅琅,园林美景,花香常伴。“蔡氏大宗祠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蔡氏后人。”蔡镜华曾当独树岗小学的副校长。他说,祠堂内建有小花园、小别院,左侧秀清公园当时是篮球场、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当时这样布局是希望蔡氏族人在这里快乐地读书。

1939年,日寇进驻占领了独树岗村。1940年,日寇火烧了蔡氏大宗祠劻顺堂和2间课室。为了孩子有读书的地方,蔡氏族人重修了2间课室,恢复课堂。1968年,独树岗小学开始办初中,不仅蔡氏族人,周边、对岸村的孩子都在此上学,学生最多时达到近千人。

村里要发达,村民要有文化。上世纪30年代,独树岗村里就有教英文的老师。“我爷爷蔡鉴文回乡办本廉书塾,请了外国人当英文老师。”村民蔡治定介绍,蔡鉴文从巴拿马回乡,希望培育更多人才,办起了书塾,其中巴侨蔡兆嘉是书塾的学子。1987年,经商归来的蔡兆嘉提倡重修祠校,发动蔡氏宗亲捐资,筹得40.1万元。

记录家族光荣历史凝聚宗亲造福乡梓

祠堂是维系血缘宗族关系的纽带,记录着家族悠久历史与光荣。蔡氏大宗祠门口对联,用金漆行书写着“珠玑宦裔镐洛宗潢。”每每蔡氏族人经过祠堂,都不忘本,记得蔡氏的来源。

根据《独树岗蔡氏族谱》记载,独树岗蔡氏起源于轩辕黄帝第二十八代孙,源于河南中原地带,后移居福建莆田,先辈从莆田入仕广东南雄,任南雄知府,其后又有家族后人南游至胥江街尾经商,后迁至土地较多的独树岗。

蔡氏族人在独树岗村定居繁衍700多年,有着自身家族约定俗成的祖规家训。在《蔡氏祖规》一卷中,订立“十规”:乡约当道、祠墓当展、名分当立、宗族当睦、闺门当肃、豢养当豫、职业当勤、争讼当止、节俭当勤、闾里当厚。祖规从个人行为到宗族礼教皆立下明文规范,成为后人立身处世的标杆。和睦、厚道、勤奋等传统文化思想延续至今,已内化为村民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在村内形成了邻里和睦、孝善敬老的乡风,独树岗村成了有名的“孝善村”。

“秀清祖发八千里鸿图万代耀南天,珠玑健裔千秋荟萃如云后俊誉三江。”祠堂中一副对联激励蔡氏族人要奋发图强。独树岗村蔡氏后人也在实践该信念,据称目前独树岗旅居海外和港澳人口有近5000人。

蔡氏大宗祠走出了一名嘉兴二十年进士蔡丙光、一名同治举人蔡伯善。蔡氏族人读书奋发向上,蔡氏大宗祠培育了中国贸易发展开拓者蔡渭衡、为中国航天工业作贡献的蔡明忠等国家栋梁,涌现了蔡佑广、蔡明枢、蔡淑英等体坛英才。蔡镜华说,蔡氏族人从不忘家乡,蔡氏大宗祠从始建到重修,一直都有蔡氏族人鼎力相助,他们捐资捐物,支持乡梓教育。

在宗祠内的乡贤馆里,记录了近代一批批心系乡梓的蔡氏族人,以及为国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英才。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蔡氏后人,成为了蔡氏后人津津乐道的光荣事迹。

再塑祠堂新空间延续孝善敬老习俗

蔡氏大宗祠的活用早有实践。1994年,独树岗小学搬离蔡氏大宗祠,祠堂开创性用于村委会办事处。“每个蔡氏族人从小到大都与祠堂有着密切联系。”蔡镜华认为,蔡氏大宗祠教书育人,为村民办事行方便,极好地维系着蔡氏族人,这里早已是一代代族人寄托乡愁的地方。

如今,蔡氏大宗祠的功能在一步步拓展,不止是村民议事场所,孝善馆、乡贤馆、村史馆、党史党建馆、书画室、蔡李佛拳馆、道德讲堂等场室进驻祠堂,成为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学习新思想新政策的公共空间。

蔡氏大宗祠吸引了一批批慕名而来的到访者。各地蔡氏乡亲、游客或在蔡氏大宗祠寻根、或了解独树岗700多年村史,听上一堂由当地村民讲述的孝善敬老的讲座。

独树岗一直有“老人捧银”“老人食咸榄”的敬老惯例。每年重阳节,独树岗村宴请村里53岁以上老人,至今已经连续举办30多年。

宴请老人的习俗由来已久,可追溯至始祖蔡秀清时期。蔡镜华说,当时,独树岗村盗贼多,蔡秀清率乡里邻居组建保卫队,护得一方平安,民间称其为“元帅”。朝廷为加强统治,以“蔡秀清私称元帅”为名逮捕了他。乡绅父老向朝廷表明情况,五年后回到独树岗村。为了庆祝该盛事,村民五月初一扒龙舟,宴请老人吃饭。时移世易,代之而兴的是重阳敬老千叟宴的开展。

独树岗村党委书记蔡达初说,蔡氏大宗祠需要更多的活力与人气。各类场所进驻祠堂,平台活化已逐步完善,接下来,需要开展更多村民爱看、爱听、爱参与的活动,激活祠堂人气,让这里成为村民最愿意来的地方,祠堂的活化才有意义。

(文/佛山日报记者卢钰仪通讯员黄羚)

新闻推荐

“看美丽乡村,庆70华诞”系列直播活动明日走进南雄市灵潭村 全方位展现美丽乡村新貌

本报讯钟灵毓秀,碧潭清澈。明日上午10时,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联合多家直播、短视频平台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