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落尽走西江 十里写入襟怀间
农历五月初五清晨,几缕阳光透过乌云照射在秀丽河罗岸村流域,眼看暴雨将至,岸上的人们却没有丝毫要离去的想法。上至老态龙钟的皓首老人,下至蹒跚学步的黄口孺子,都站在岸边,眺望着远处——秀丽河畔罗岸村下游的西黎、古杨、新村、河江村等村派出的大型龙舟正磨砺以须。
人类社会文明源起于河流文化,人类社会发展积淀河流文化,河流文化生命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如今水平如镜的秀丽河,虽没有波澜壮阔的滔滔大浪,但在其10公里的流动中,不仅记载着高明片区的发展与成长,也记录着许多历史上的人与事。
文/佛山日报见习记者陈嘉懿图/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见习记者陈嘉懿
沉思往事立朝阳千年回首“秀丽”水
回望5000年多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也曾有一番烟火缭绕的景象。当西樵山还是举目荒芜时,已经有先民孤筏渡江,兔起凫举,种植水稻,留下了今天位于秀丽河边古耶村鲤鱼岗的古椰贝丘遗址。
东流逝水,叶落纷纷,时间流转到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有兄弟八人,因战乱由江西宜黄逃难至广东南雄分手,并在临行前约定,今后谁落籍何方,均以“罗”名其村,以“疆窖”名其水,以便访寻。而后有一人攀上高山顶往南观望,看到远处山水云物一派兴旺景象,于是便骑上牲口前往访寻,从官棠下行至小陌。一路所见,该地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此人便在当地购置了一块好地,决定世代定居于此,并起村名叫罗岸,村后小河叫疆水,那便是秀丽河从前的分支。
明代进士区大相曾在归乡时撰写了一首关于家乡阮埇的诗句。诗云:平畴秀嘉卉,高堰递细涓。烟火桑拓外,渔钓竹林边。形容疆窖水旁,广袤的田野上长满了美好的花草树木,涓涓细流淌过高高的堰渠,桑拓掩映之处炊烟升起,竹林边钓叟垂钓,生活欢乐而富足。
白驹过隙,物换星移,世代高明人在疆窖河畔耕作、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过河流多年的冲刷,疆窖水河段淤塞,而后被村民用于开挖鱼塘,从此当地人民便在疆窖水旁过起了鱼米之乡的生活。
闲云潭影日悠悠昔日“秀丽”渐消逝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梦回千年后,曾经的疆窖水已成如今的秀丽河。据《高明市志》中记载,秀丽河属于高明河(沧江河)的支流,原名官棠水,曾名疆窖水、疆窖溪、阮埇水,在荷城东北面,河西岸为下泰和围,河东岸为秀丽围,南北流向。北起富湾西江边的南蓬山,向南流经古耶、单涌等地,经东水闸注入沧江,河流全长约10.2公里,流域面积近46平方公里,流经官棠、湾渡、古耶、阮埇、罗岸、新村、古扬等村落。
家住湾渡村的黄荣光,今年已经82岁,曾任阮埇村、湾渡村村干部,数十年来可谓是见证了秀丽河的发展与变迁。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黄荣光家中所有的用水都依靠秀丽河,其自幼便在潺潺流水中游泳嬉戏。“有时候俯视小河,河水清澈见底,仿佛是一条迂回的明带——河中的游鱼碎石历历在目。”黄荣光回忆道。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高明一带工业有所发展,曾经清澈见底的秀丽河开始变得淤塞,水色浑浊。黄荣光说,秀丽河河水变浅变浑浊,河床开始裸露,当年的风光已不复存在。
楼台倒影入“秀丽”休闲游憩总相宜
从河江泰华路向右,步行跨过怡乐桥,只见桥头一侧的秀丽河东岸以及跃华路至西江大道的西岸,两边堤岸绿地盎然、花团锦簇,而秀丽河河面上波光粼粼,水欢鱼跃。
2004年以来,高明大力推进秀丽河的整治工作,清理河床范围的农田、鱼塘基、杂草杂树和违建,清挖河道、建设桥梁、截流污水,秀丽河得以旧貌换新颜。
漫步在秀丽河景观公园东西两岸堤围内,此处通过自然的堤岸处理形成了自然的溪水景观,呈现出潺潺浮绿水的景象。除了沿着水岸线种植大片荷花、乔木、灌木等,还建起了多个亲水平台、水面栈道以及景观亭、卵石滩等。
在城市升级东风的吹动下,秀丽河堤围景观工程率先在2012年完成,城市“大院中庭”的雏形初现。伴随着城市治理现代化和“城产人”融合发展的加快,秀丽河与明湖公园二期共生共融的城市格局正加速成形。
当月光挂上枝头,秀丽河平息了,月儿倒映在河面上,晚风一吹,波光粼粼,宽阔的河面就像一面明镜,又像一块洁白的长玉,或是一条缀满宝石的绸带。
在秀丽花园居住近10年的曾先生,每天傍晚都会在秀丽河旁挽着鞋光脚在鹅卵石上行走、锻炼,他笑称自己是秀丽河堤围上“风雨不改”的常客。“倘若你静坐在秀丽河堤,你会发现,慢下来的休闲生活,与紧张忙碌的都市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沿着彩色的沥青路漫步,亲水平台、拱桥、栈道交织而成的休闲生活画面展现在你眼前。”
新闻推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英姑的故事还将继续 本报推出的新桥街道爱心一族协会会长曾柳英系列报道引发热烈反响,全城热议“我与英姑的故事”
各行各业的市民手举刊登“曾柳英系列报道”的报纸与英姑合影留念。英姑获赠鲜花。市民阅读曾柳英系列报道。爱心人士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