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掏腰包,退休船员建“军事博物馆”10年收藏3000件藏品免费看,希望更多人来“触摸”历史
[摘要]10年收藏3000件藏品免费看,希望更多人来“触摸”历史
1937年淞沪会战中,36师216团团长胡家骥获赠的两座奖杯是“镇馆之宝”。
南都人物给你好看
梦想家
吴惠森
65岁,中山市黄圃镇一家家庭军事博物馆的馆主。自小受军事文化熏陶,对其情有独钟。2003年开始收藏近现代军事文物,2018年,他在家中开办私人博物馆,将自己十多年来收藏的3000多件藏品免费向社会展出。
吴惠森八九岁时已经对军事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14岁时开始步入社会,退休前在货船上当船员,游走于珠江三角洲,积攒了一定积蓄。
上个世纪90年代,吴惠森开始有了收藏军事文物的想法,后付诸实践。2018年,经过一番努力,吴惠森的家庭军事博物馆终于落成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如今,吴惠森惋惜自己的军事博物馆受关注度不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参观这些藏品,我们辛苦点也无所谓”。
“哪怕是一颗军服的纽扣我都喜欢”
中山市黄圃镇兴圃大道西76号,这里既是吴惠森的家,也是他个人开设的家庭军事博物馆。
这位家庭军事博物馆的主人曾让许多人误以为他是退伍老兵。但吴惠森并没有任何参军经历,也没有军事家庭背景。吴惠森说,自己八九岁时就对军事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看《铁道游击队》等战争题材的电影和与军事方面的书籍。
“哪怕是一颗军服的纽扣我都喜欢。”吴惠森告诉南都记者,他对军事文化的喜爱仿佛深入骨髓。时至今日,依然热情不减,书架上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军事书籍,书架下面的柜子里,约有千份军事题材影片,整齐地码放着,填满了所有空间。
上个世纪90年代,在珠三角地区当货船船员的吴惠森开始有了收藏军事文物的想法。2003年,有了些许积蓄的吴惠森开始收藏军事文物。
一开始,他游走于广州和中山的古玩市场,后来他通过网络结识了不少收藏界的朋友,买到一些其他藏家转手的藏品。还有一些藏品是在国内外拍卖行中购得。
踏入收藏这一行,难免有上当的经历。
吴惠森告诉南都记者,刚开始买到过不少赝品,前前后后损失了十多万元。“刚学走路的小朋友总是要跌倒的。”吴惠森说,“每个踏入收藏界的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算是‘交学费’”。
随着收藏经验的积攒,如今的吴惠森已经掌握了“鉴宝”技能,不用再担心买到赝品,还被一些新手尊称为“老师”。
家庭军事博物馆,藏品三千
2014年,退休后的吴惠森看着自己多年来入手的藏品,萌生了开设博物馆的想法。经过了四年的努力,他的家庭军事博物馆终于落成。
200多平米的空间里,陈列着十多年来收藏的3000多件藏品,红军军帽、童子军旗杆头、抗战国军的防毒面具、解放军的指南针、抗美援朝胜利纪念品……吴惠森为此前后投入了约200万元。虽然投入成本巨大,但他坚持让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
吴惠森的家庭军事博物馆展示的藏品主要有六个类型:抗战时期的藏品、红军时期的藏品、解放战争时期的藏品、抗美援朝时期的藏品、黄埔军校相关藏品、西洋文化艺术藏品等。其中,抗战时期的藏品无疑最受瞩目。1937年淞沪会战中,36师216团团长胡家骥获赠的两座奖杯便是“镇馆之宝”。
这两座奖杯花了3.8万元,是朋友帮忙从上海一拍卖行中买下的。两座奖杯分为“一文一武”,分别刻着“知识救国”和“战胜基础”的字样。吴惠森说,胡家骥在淞沪会战中表现英勇,身中五弹仍然死里逃生,这对奖杯就是为了嘉奖他的表现而制作的,非常有纪念意义。
除此之外,博物馆里还有一些一战时期的藏品,以及吴惠森制作的抗战时期南京保卫战和台儿庄战役的沙盘作品,也非常吸引人。
博物馆落成之初,每天都有几十个人登门参观。除了街坊邻里和亲戚朋友之外,还有不少是退役军人和军事爱好者。
南都记者采访时,现场有一位来自港口的参观者,他说自己来这里参观两三次了,是博物馆的“回头客”。他觉得这家家庭军事博物馆展示的各种战争文物非常有教育意义,所以来了一次又一次。
如今,吴惠森全身心投入这家博物馆。馆内的清洁、维修、布局等均由他打理,生活中一有盈余便去购买藏品。他笑称,“我这个人一不吸烟,二不喝酒,三不爱玩,就只爱抗战文物收藏。”
让更多人“触摸”历史,珍惜当下
为了得到珍贵的藏品,吴惠森几乎投入全部积蓄。
他退休前,七成的工资用于购买藏品。对于军事文物收藏,家人都非常支持。妻子称,自己对丈夫的支持不只是在精神上,还在行动上。
除了日常开支,现在家里平日收的租金,再加上吴惠森与妻子的退休金,基本用在购买藏品和博物馆的维持上。
曾经为了一件珍贵的藏品,吴惠森与另一位藏家苦苦协商了三年之久。
该藏品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赠送给军训团学员的纪念品。二十九军是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军队,军长宋哲元曾写下“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豪言壮语,所以这件纪念品意义非凡。
三年里,吴惠森软磨硬泡,还“三顾茅庐”,时不时送一些礼品给对方。最后,该藏家终于被打动了,同意将藏品卖给吴惠森。
吴惠森称,他之所以收藏抗战时期的文物,是因为当中有让人无法忘却的历史“味道”。比如,他收藏的抗战时期的大刀,虽然看似普通,但它却曾被中国军人用来对抗侵略者。“这些抗战时期的文物带给人真实感,能给人更直观的感受。”
“抗战时期的文物不同于其他藏品。一些收藏家收藏文物期望能升值,但我收藏文物是为了它的教育意义。”吴惠森说,之所以向大众展示藏品,就是想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达到育人的目的。
他认为,自己的藏品足以支撑起一家正规的军事博物馆,只可惜它们没有收获应有的关注度;如今三千多件藏品挤在两百多平米的家中,也是无奈之举。
“就当是做公益也好,我们退休后应该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参观这些藏品,我们辛苦点也无所谓”,吴惠森说。
目前,吴惠森正积极寻求与官方合作,希望得到支持和鼓励,争取吸引更多市民到博物馆来参观,让更多人“触摸”历史,珍惜当下。
追梦宣言
收藏抗战时期的文物并不是为了市场价值,而是为了它的教育意义。办军事博物馆是希望后人能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惜今日。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王卫实习生唐培峰
摄影:南都记者吴进
新闻推荐
韶关市2018年度招商引资工作考核结果揭晓 乐昌市人民政府获一等奖
本报讯近日,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各县(市、区)2018年招商引资工作考核结果的通报》,其中指出,通过各地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