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沧海桑田”就在身边

中山日报 2019-04-16 04:18

石岭山海蚀遗址景区在黄圃镇的观仙路,有着广东沿海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海蚀遗址之一——石岭山海蚀遗址。走到尖峰山的东坑大冈山脚一带,这处占地范围在2500亩左右的海蚀遗址便呈现于眼前。据了解,它属于5000年前地壳变化而形成的古海地貌,属白垩纪红砂岩砾石地质,其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等在珠江三角洲现存海蚀遗址中,是最完整的地质标本,有着非常独特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走进石岭山海蚀遗址景区,所见到的这片遗址也是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的海蚀遗址,不仅是黄圃作为广东四大古海镇之一的力证,也是黄圃几千年沧海桑田的见证。据中国科学院广东地理研究所已故中山籍地理专家何大章等考证,该遗址是中山境内尚存二处(另一处为狮山海蚀遗址)海蚀遗址之一。

放眼望去,海蚀遗址颇为开阔,地势也不高,海拔仅为29.4米。在长期海水的侵蚀下,区域中岩洞几乎随处可见,裸露在外的山岩形成了以河卵石为主的岩层和山体奇观,在山脚下就有着一个巨大的岩洞。当地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还曾在此云游时,就在岩洞中住过。

或许就是因为这个传说,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村民们在岩洞处建了座仙庙,来供奉吕洞宾像。岩洞上还刻有“玉泉洞”三字。而庙内的一块“松风水月”的木匾也颇有些来历,是清光绪甲午年(1894年)科举人彭炳纲(圣狮人、中山著名教育家和书法家)的手书,笔力挥洒自如,让人叹服。而在庙门的不远,还有一摩崖石刻,距地面约10米,刻在长5.3米、宽3.3米的岩石上,为清代宝安叶颂苏书,字为“滴水岩”,笔力遒劲。两处书法家的遗作顿时让海蚀遗址中的人文气息变得浓郁起来。

虽然因地处黄圃,位置较为偏僻,鲜少有人来此探访这千百年来“沉默是金”的海蚀遗址,但这里处处可见岁月沧海桑田的痕迹。

海蚀地形连续出现在玉泉洞以北东面的山脚下,走近仔细看海蚀崖面,常可以在崖面上找到蜂窝状的小洞,这是古时候的海浪将砾岩层中的一些砾石淘走留下的痕迹。

在玉泉洞沿环山古道向北走,分别有姻缘石、情侣石、八仙石、浴日池、好运洞、钓鱼台、群仙会、天狗岩、飞来石、滴水岩、洞门石等奇景,这些景点的名字像一颗颗珍珠,串起了关于遗址的种种故事与人们对它的寄愿。

浴日池位于玉泉洞四周,常年满水,池水清亮见底,喝起来甘甜可口。穿狗径位置在海蚀遗址东坑大冈山脚,是山岩石经海浪长期冲击而成,中有一洞,人们俯身可由洞的一头穿到洞的另一头。继续往前走,一块石头忽然悬空而立。离地20多米高的岩石,美妙地镶嵌在大岗山东坡的古海蚀崖上,是海蚀遗址内的胜景之一。由于它外形有如一个大大的鼻子,故又俗称“仙鼻石”(飞来石)。不知从哪个年头开始,逢年过节时,到仙庙观光的人们都会到此石底,用铜钱掷向它,如能击中,就合掌许愿,听说相当灵现,此习俗相传至今。 本报记者 闫莹莹

新闻推荐

乐昌市检察院深入开展社区矫正检查 严防城墙外罪犯“脱管”

本报讯社区矫正脱管是指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管制、缓刑、假释等在监狱外服刑的罪犯脱离监管的状态。为维护社会稳定,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