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用好风度书房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在“4·23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南方日报》刊发的《“风度书房”点亮“文化灯塔”》一文,对韶关市风度书房建设以及为文化供给侧改革提质增效带来的启示作了深度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让风度书房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韶关市风度书房建设项目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2018广东公共文化建设优秀案例”。项目建成以来仅一年多,接待读者数量近100万人次。与项目启动前的韶关市图书馆到访量年40万人次相比,足足翻了一番多,可见其社会效益巨大、欢迎程度之高。
诚如报道指出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也离不开书香的滋养。在文化底蕴深厚的粤北古城韶关,图书馆在市民生活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那样,确实,“高颜值”的风度书房建成投入使用,其所体现和放大的文化效应,正在成为引领韶关全民阅读新风尚。
在国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韶关大手笔投入1800万元,在市区建成24小时智慧图书馆即“风度书房”共20间并投入使用,是实实在在践行全民阅读的一大举措和推动全民阅读的具体体现。
如今,漫步山城韶关,读者只要想阅读,便可随时走进风度书房一解读书之渴,这个24小时全天候向读者免费开放的“新、精、小”图书馆,确实是无数读书人的福音。而市委、市政府正是看到了其所发挥出愈来愈大的作用,故决定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启动风度书房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韶关市越来越多的风度书房的建成并投入使用,让阅读不打烊,让更多的市民读者有了新去处,必将进一步推动韶关市全民阅读的广泛开展,有力地促进全民阅读新风尚的形成。
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影响下,一个以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为代表的“触屏时代”已经来临。在此冲击影响下,传统的实体书店日益走向式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国内许多大中小城市,实体书店纷纷倒闭关门,这对国家倡导推动的“全民阅读”工程非常不利。尽管“触屏时代”的到来,为读者随时随地地进行阅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因其阅读的“碎片化”而带来的浅阅读问题也日益凸显,从而影响了阅读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质量)。如何化解这个问题,成为我们在实施“全民阅读”工程过程亟待破解的难题。
结合当下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休闲特点,设计建设一种与传统实体书店有着完全不同体验的书店呼之欲出。24小时全天候向读者免费开放的智慧图书馆,就刚好满足这种体验。韶关市的24小时智慧图书馆为何称之为“风度书房”而不是叫“风度书店”,就是要满足广大读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读者在“触屏时代”形成的阅读习惯。它既有传统实体书店的在场感,也有“互联网+”时代的电子阅读、手机阅读的新体验,不但馆藏图书丰富,可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而且可如实体书店和图书馆一样,读者进来可选择自己心仪的图书并坐下来静心读书,也可通过自助借阅进行自助阅读,即把自己满意的图书借回家里好好阅读。因此,韶关市的风度书房一经推出,就广受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并成为不少家长亲子阅读和开展文化沙龙活动的好去处,确实值得点赞。
随着韶关市风度书房建设的不断推进,风度书房将出现在韶城的大街小巷和各县市,这就让我们的阅读无处不在,也让我们的阅读变得轻而易举,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和随心所欲。建好用好风度书房,让更多走进风度书房的市民群众和成为风度书房的读者,在这里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让我们的阅读变得轻松,成为“悦读”,有质量、有品味。
风度书房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让我们更加坚守阅读价值,追求阅读目标,坚定文化自信,让我们更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新闻推荐
传承与发展“韶文化” 打造岭南文化新高地 铸魂聚力推动韶关高质量发展
4月20日,“韶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在广州市珠江宾馆拉开帷幕。图为韶关丹霞山的秀美风光。刘加青摄“韶文化”传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