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韶文化”在岭南文化中的源头地位提升文化自信
宋会群(韶关学院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宋会群非常强调用“韶文化”改变代替“粤北文化”。他认为,韶文化是岭南文化中富有特色文化类型,是历时两千余年、深受舜韶乐文化影响的、分布在粤北地区的、由历代行政区划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一种反映多民族民系特点的区域文化。其具备“包容和谐”,“诚信耕读”和“尽善尽美”等精神特质。
这些特质的形成,既是长期频繁的民族迁徙、文化交流、冲突和融合所必然带来的开放包容、和谐善美的文化传统聚核,也是隋唐以来频繁宣扬的舜帝韶乐“天地同和”“尽善尽美”的基本精神体现。称作“韶文化”的原因,不仅在于韶关、韶州、韶石得名于舜帝的韶乐,更在于隋唐以来韶乐的善美、和谐精神在此地传诵了一千余年,形成了一种追求善美和谐的文化传统。而粤北文化一词则难以直观地反映这一地区的人文特征及自然特征,更不能切实地反映粤北地区在数千年来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事实,特别是不能反映自隋以来宣扬一千余年的和谐、尽善尽美的传统文化精神,使得世人不能从“粤北文化”这一名称中了解到这一区域的文化内核和基本的传统文化元素。
正因如此,韶文化在岭南文化中具有特别、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人口流动的方向表明,韶文化应为岭南文化的源头,在历史上加快了对岭南的开发,促成了广府民系的形成,也充实了岭南文化的内涵。
宋会群认为,韶文化明显区别于潮汕、广府、五邑等地方区域文化。这一地域文化概念的建立,既增强了岭南文化的活力,也扩大了岭南文化在全国甚至是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韶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古越族、不同时空的汉族、瑶族、客家、蛋民等多民族民系的文化、风俗和习惯,其中的主流是汉族、瑶族和客家,特色突出。此外,韶文化中的矿冶文化、禅宗文化、珠玑巷的寻根文化影响远及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这是岭南文化中其他类型文化不能比拟的。
新闻推荐
韶关市大力推进绿道建设满足品位生活需求 绿道:韶城靓丽风景线
为了突显粤北山水、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色,韶关市结合岭南园林特点,精心打造滨江绿道、山体绿道、主次干道绿道等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