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里的小住户 背后有一个“大家庭”

中山日报 2019-03-14 05:00

黄圃镇敬老院内,大家都很关心阿友。本报记者 文波 摄上周末,中山市特殊学校的老师巫晓丹到黄圃镇敬老院做了一次特殊的家访。她的学生阿友(化名)今年12岁,2012年就跟母亲住进了敬老院。这次家访源起于巫老师刚接手这个班级时,发现了微信家长群里阿友家长的署名为“干妈”,而家访后,巫老师才明白,阿友的背后除了这位“干妈”,还站着一个“大家庭”,他们给了阿友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关爱。

因生活无法自理

与母亲一起住进养老院

巫老师与这位干妈私聊后才得知,阿友虽然和妈妈住在一起,但这六七年的生活、学习背后是一个“大家庭”在支撑着。微信群里的“干妈”周连珍,是黄圃大雁村的副书记、民政干部。珍姐告诉老师,阿友的爸爸是大雁村人,几年前去世后留下了智力有问题、无法自理生活的阿友母子。在得到黄圃镇社会事务局和村两委的支持后,村里把阿友母子俩送进了黄圃镇的敬老院生活。

入住敬老院不久,阿友到了读小学的年纪。虽然他一直不会说话,但村委会仍坚持把孩子送去学校学习。作为村委代表的珍姐开始为阿友去市特殊学校报名,准备入学、住宿等用品。“孩子的必备品、开支都由村经联社承担。一些家长必须要协助填的资料、问卷、作业等,由我来牵头做。”珍姐说,大伙有时会笑说,她就是阿友的“干妈”,微信群里的备注名就是这样来的。

开始的时候,阿友每周一由村委会派司机送去学校,周五再接回敬老院。后来聘请了镇上一位专门开车接送学生的“叔叔”,几年来一直负责接送。6年来,在学校出现过的只有“干妈”和“叔叔”,但阿友背后“大家庭”的成员远不止这几位。

是敬老院里最小的“住户”

为了了解阿友背后的“大家庭”,巫老师来到了黄圃敬老院进行家访。敬老院的院长黄鉴兴说,阿友是这里最小的“住户”。母子被送进敬老院那天,珍姐和几个女干部帮着母子俩洗了澡、换了干净的衣服。“母子俩连去厕所都不会,村里却愿意承担,让人很感动。”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对这对母子也会格外多照顾一些。

镇敬老院免去了阿友的大部分费用,他母亲的护工费、医疗费、伙食费等则由村里来承担。家访当日,阿友牵着巫老师的手径直走进了自己和妈妈住的小房间。妈妈站在房门口,也不会招呼人,只是口里发出呀呀的声音。她虽然能自由走动,但生活不能自理。“她见人这样发音,算是跟你们打招呼了。”说这话的正是护工英姐,这几年村委一直聘请她照顾这对母子生活。在上学前,英姐还专门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教阿友自己去厕所。“有时还会教他拿扫把,扫一下树叶。他就是只能扫到一片,我也开心。希望他慢慢的锻炼一下手部肌肉,学会生活自理。”

不用去上学的时候,阿友会跟在忙出忙进的英姐后面,敬老院一些老人以为阿友是英姐的儿子。“一次他贪玩,把一个老人的三轮车骑坏了,老人气得找院里投诉说,让我管好"儿子"。”英姐笑着说。

村两委给了他一个“大家庭”

在阿友与妈妈住的小房子客厅里,柜子上放着一些画笔、玩具,还有写得整齐的数字。英姐说,数字是自己有空时写下来教阿友认的。英姐说,进来这几年,阿友明显长高了。虽然与同龄人还是有差距,但现在能理解大部分别人说的话,遇上高兴的事,还会蹦蹦跳跳。

入住敬老院7年,阿友母子的照顾与费用支出等事项,村两委一直坚持承担。每隔一段时间,珍姐都会来看阿友母子,每年还代表村里给母子俩换几套新衣服和鞋袜。有时珍姐会自己给阿友带一些小玩具、画笔,或偶尔带阿友出去拍证件照、去超市买点小零食。珍姐说,“阿友的干妈、叔叔不止一个人,大家都在照顾他们。国家也说了,希望每个人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有我们村两委做后盾,在这个大家庭里,这对母子不会过得太艰难。”

家访当天,同行的学校家长互助代表也被这个特殊大家庭所感动,计划将阿友纳入每年互助会慰问对象,定期上门节日慰问,让他得到更多的关爱。本报记者 陈慧

新闻推荐

2019年乐昌桃花节系列活动之北乡分会场 以花为媒以棋会友 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

2019乐昌桃花节北乡分会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嘉宾参观北乡九福兰花公园。乐昌市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2018-20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