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济与就业协同发展 韶关市民、专家学者畅谈全国两会热点

韶关日报 2019-03-13 10:39

“韶关也需要做大经济总量,带动就业容量扩大,实现经济就业协同发展。”“要营造劳动光荣的氛围和就业环境,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引起韶关市专家学者、市民及就业部门有关负责人的关注与热议。

释放利好经济与民生并行

“因为我国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劳动力规模还是很大,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所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是符合国情的。”中共韶关市委党校科研办副主任段鹏飞指出,今年我国发展环境将愈加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近年来新成长的劳动力处于高峰,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34万,全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仍然保持在1500万人以上;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部分地区、行业、群体的就业压力较大。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段鹏飞介绍,我国历来重视就业工作,201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强调要完善制度、守住底线,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作,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

段鹏飞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体现了政府对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矛盾凸显的底线思维。“稳就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稳就业,增加人民收入,才可以形成市场强大需求,同时也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稳就业才能切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产学融合缓解结构性矛盾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实现就业优先,政府将打出系列“组合拳”,强调要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其中提出要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以及提出高职院校今年扩招百万人等等。

对此,参加全国两会的韶关市全国人大代表张红伟认为,这也是有助于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战略之举。“没有技能人才,企业就没有竞争力,我们要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尊重技能人才的就业创业氛围。”他希望,韶关市大力推动产学融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提升劳动者素质,实现稳定而高质量的就业。

据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韶关市技工教育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目前韶关在读技校生人数达2.48万人,稳定保持全省优势地位。韶关市把握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机遇,依靠改革和创新驱动,围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流技能人才”的中心任务,实施“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强校计划,为产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一定程度缓解了韶关市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

“下一步,我们也将以推动韶关市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韶关市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教育为契机,主动对接服务广东省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多元化技能人才培育,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扩大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为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市人社局技工教育科负责人介绍道。

援企稳岗培育就业增长点

“结合我们韶关的实际,解决就业问题,关键还在于经济就业协同发展,韶关需要做大经济总量,带动就业容量扩大。”段鹏飞认为,韶关正在深入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支柱产业,必须稳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为韶关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据统计,近年来韶关市通过推进经济增长夯实就业基础,2018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3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9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2561人,促进创业人数1642人;完成促进返乡人员创业379人,带动就业1633人,培训返乡创业就业人员2821人。

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的陈予凌认为,相比珠三角地区,韶关市作为粤北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平台吸引力、薪酬待遇等还是略逊一筹,期盼政府能通过政策“组合拳”,继续援企稳岗,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支持企业调整人才结构和薪酬管理制度。

段鹏飞指出,随着中央的惠企政策不断地释放利好,企业将进一步减轻负担、增强活力。而韶关实现稳就业,首先要聚焦促进就业创业的“制度设计”,要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十条”,即《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多渠道培育就业增长点、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强化困难群体就业托底帮扶等多方面措施。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韶关市将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注重就业优先,推进就业惠民创业富民;认真贯彻落实“促进就业十条”;推动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困难企业和职工认定工作,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做优做强“丹霞杯”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大赛,不断扩大返乡创业就业规模;深入实施“互联网+就业服务”,实施“一企一策”,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问题;加强创业孵化基地管理运营,提高创业成功率。

新闻推荐

家乡的味道

◎陈晓雷(韶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的不仅是远方的亲人,还有家乡那熟悉的味道。我的家乡是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