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力争乡村振兴工作 走在全省前列
曲江区西约村村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资料图片,韶关市委宣传部供图)
韶关始兴稻田秋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邓斌 摄
今年以来,韶关市把乡村振兴摆在全市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举全市之力谋划和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走出一条具有韶关特色、体现绿色生态、加快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A重点带动 连片示范 整体推进
韶关市委书记莫高义在日前召开的乡村振兴专题座谈会上提出,要力争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他表示,乡村振兴是中央和省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韶关发挥生态优势,加快绿色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重大机遇;是韶关把短板变成“潜力板”,缩小与珠三角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抓手;是韶关融入珠三角、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三角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的主要途径。
韶关市按照“整体推进、分类指导、重点带动、连片示范”的要求,把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和现代农业发展、硬件改造提升和培育文明乡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改进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统筹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B
灵潭村的振兴之路:
产业支撑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作为农业优势明显、气候资源优越、人均耕地面积全省排第一的农业大市,韶关近年来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如今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乡村振兴效果得以显现。
珠玑镇灵潭村地处南雄市丘陵地带,素有“腐竹之乡”的美名,还是南雄重要的黄烟产区,然而2015年村集体收入只有1.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000多元。结合当地实际,灵潭村委会计划通过带动村民种植黄豆,发展绿色种植业,同时依托黄烟种植产业,新建20间烤烟房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为将灵潭的腐竹技艺和其中蕴含的乡土历史保存下来,灵潭村结合产业扶贫政策,兴建一家腐竹食品加工企业,扩大“腐竹”生产规模,同时与珠玑巷等旅游景区合作进行推广,让绿色、健康的灵潭腐竹真正成为家喻户晓的特色农产品,闯出更大的市场。
集中流转土地发展特色农业也是灵潭村实现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当地农业公司流转140亩土地,采用“公司+雇工”模式进行黄烟、水稻、玉米、菊花等作物种植,构建了土地流转赚租金、种植务工赚薪金和帮扶对象赚股金的“三金模式”,黄屋村小组自发集中流转150亩农田进行种油菜,邓屋村小组流转100亩林地种三华李,农业增效初显。
腐竹厂带动全村腐竹产业发展,通过“股份+务工”模式带动农民增收。“灵潭村”商标完成注册,立足于长期产品开发,被打造为村级名优品牌。新建20座烤烟房产生租金2万元,还调动烟农种植积极性,黄烟种植面积由197亩增至450亩。
2017年的灵潭村,村集体收入已经达到56万元,两年涨36倍,人均年收入也达到1万多元。结合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试点等政策,灵潭村充分利用现有红色资源,大力改造村容村貌,保留和修复一批祠堂、碉楼等古建筑,形成“红色文化”“古城风貌”和“休闲农业”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不仅村民增收致富,灵潭也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
C
“网红”西约村:
建设宜居乡村,培育乡风文明
曲江区樟市镇西约村被誉为韶关美丽乡村建设的“网红”村。凡是到这里参观游玩者无不发出赞叹,走进西约村,整洁的乡村道路、宽阔的文化广场、精美的房屋墙绘,环境不输城市。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村民也会热情招呼游客到家中做客,感受田园生活,讲述这里村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故事……
西约村让村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角,西约村自去年吹响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号角后,全村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实现旧貌换新颜的蜕变,村民们更是主动投工投劳投钱参与建设,形成了“党建引领、群众参与、不等不靠、特色鲜明”的西约模式。
“我们主动动员外出乡贤捐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示范片区所在的3个自然村筹集社会资金185.5万元助力新农村建设。”西约村党支部书记钟徳明说,乡贤的慷慨解囊,进一步点燃了父老乡亲的激情,一些贫困户也省吃俭用捐款,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投工投劳,场面让人动容。
看着眼前整齐的屋舍、村门口的亲水平台、河堤边新建的木栅栏和休闲步道,钟德明说农村环境美化是民生工程,事关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村的和谐稳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在硬件提升的同时,西约村同样注重文明乡风培育。
驻西约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石为也表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西约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将孝德文化、乡贤文化、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以文化为媒开展活动,提升群众文明意识,突出孝德文化,在全村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谐的社会新风尚,其效果十分明显。
D
党建引领“下埔精神”:
群众是最可靠力量
位于新丰县西北部的下埔村,曾是一个典型的粤北贫困山村,交通不便,距离新丰县城和韶关城区分别有50公里和120公里车程。潘静雯2014年当选下埔村支书时,村账户只有1.5元,债务反倒有12万元。
如今的下埔村里,新修建的公立幼儿园童声不断,新建的村标简洁美观,村道平整干净,道路两旁的竹篱笆充满乡野之趣,党建文化广场更是成为群众最喜欢去的休闲之地……到处一派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简直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在下埔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使用了不计其数的石头是全体村民义务跑遍3个乡镇捡回来的,竹子是村民无偿奉献出来的,改造工程是村民们忙里偷闲投工投劳建设出来的。对于这些变化,村民们归功于新丰县党建“领头雁工程”给他们送来了优秀的村支书潘静雯。
下埔村努力克服没有任何帮扶资源的困难,由村党支部书记潘静雯带领全村村民发扬敢想敢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优良传统,不等不靠、主动争先,义务投工投劳建设家乡,走出了一条“没钱也要干,群众就是最可靠的力量”的乡村振兴之路,形成了难能可贵的“下埔精神”。
“下埔精神”俨然成为影响和带动当地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不仅逐渐完善了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文化广场、“初心园”党员活动中心、早禾坑红色教育基地、巾帼驿站,同时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牛大力、奇异果、百香果等“一村多品”特色产业,带动了乡村产业兴旺,让一个小山村焕发出耀眼光芒。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韶关市提出,要认真落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和“青苗”工程,着力发挥村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乡村振兴的过程成为树立基层组织威信、强化基层党员综合素质的过程。
统筹/刘炎生文/张文 沈明礼
新闻推荐
韶关市召开2019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会议 确保党报党刊发行工作落实到位
本报讯昨日下午,韶关市召开2019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切实担负起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政治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