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碑前的遐想

韶关日报 2018-10-21 08:54

早听过韶关籍的唐朝宰相张九龄在大庾岭主持修筑了梅关古道,这条古道还是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线。加之早读过陈毅元帅那著名的《梅岭三章》诗篇,也知道那里是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所以,我对梅关也就早有了亲临目睹一番的热烈愿望。今年国庆期间,终于让我心想事成了。

这天,天高气爽,朝阳普照。我们飞驰到了南雄市的梅岭旅游风景区。沿着路上铺满鹅卵石、路边灌丛密茂的梅关古道道,徒步走进了一个两侧都是山崖,树木繁茂、葱茏滴翠的茫茫林海中。我们在两旁种有许多梅树的路上走着,观赏了“来雁亭”“饮马槽”等景点。但没停多少时间,便来到陈毅《梅岭三章》诗碑面前仔细观赏。

这块诗碑,大约高1.5米,宽2米,是用白色花岗石筑成,碑身为汉白玉石,碑上的草书为陈毅同志手迹。此诗碑与梅关碑林连为一体,构成梅关古驿道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几乎所有游客都会在此停下脚步观赏。

我站在《梅岭三章》诗碑前,朗诵着碑中诗句:“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一段革命故事,自然而然在脑海中涌现:

1934年,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因“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而导致失败,红军主力不得不作战略转移,即后来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此时的陈毅负了伤,组织上便决定让他留下来,担负起领导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在当地打游击的重任。而当时形势非常严峻,敌强我弱,赣南游击队处于敌人重兵围攻之中。陈毅和战友们转战于深山密林达两年之久都无法突围,加上长时间与陕北中央失去联系,处于孤军作战的危难境况。就在这时,有个派在敌军内部做兵运工作的人叛变投敌。这个叛徒写了封信给游击队,谎称“中央派了人来联络,请游击区负责人下山到县城去联络”,妄图活捉陈毅。陈毅接到密信,果真亲自到了大余县城。好在遇到一位熟识的老乡,向陈毅报告了那写信人已叛变投敌的情况,才立即离开了县城。陈毅在归途中,却又遇到那叛徒带领反动军队搜山。机智的陈毅躲进了茂密的树丛当中,才躲过了这生死悠关的一劫难。狠毒的敌人听说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躲藏山中,便调集了四个营的兵力,把梅山团团包围了20多天之久。《梅岭三章》便是陈毅被困梅山,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读着陈毅元帅的诗篇和想起他当时那段革命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陈毅同志那以革命为家,献身革命的赤胆忠诚;那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主义思想;那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那胸怀革命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像陆游一样的爱国主义情怀,令我激动不已。

由此,我还想到一些革命先烈的嘉言懿行,比如方志敏烈士下面这段令我终生不忘、终生受益的话:为了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住简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处所!不稀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工的劳苦!不稀罕富裕,宁愿困穷!我能舍弃一切,但我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

方志敏同志可不是在吹牛皮、说大话、喊口号,而是用自己的行动、用鲜血和生命作出了佐证的。这是多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言行啊!

我站在诗碑前,进而想到:我党我军之所以能逐步成长,之所以能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加大炮”的敌人,之所能够把旧中国从“一盘散沙”拧成“一股绳”,不就是因为有一大批像陈毅、方志敏这样把党、国家、民族、人民的事业,看得比自己的一切乃至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吗?他们博得了全国人民的拥护、爱戴,故在任何艰难险阻和任何强大敌人面前都能战胜。我们这些革命事业的继承者(陈毅说的“后死诸君”),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他们崇高的思想品德、坚强革命意志、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人民群众乳水交融的优良传统,通通继承下来,努力完成他们奋斗一生也未完成的“未究事业”才好,才对得起他们呵!

此次梅岭之行,令我深受教育。可惜的是,因季节未到,没能观赏到美丽的梅花,或许还会有下次机会吧。

新闻推荐

走进新农村 感受新变化 南雄灵潭村掠影

新农村的丰收季。一片金黄的稻田,空气中弥散着淡淡稻香。古色古香的小桥。孩子们享受着新农村的美丽风光,尽情嬉戏玩耍。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