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谒:晚唐岭南诗人不朽的高耸(下)
个体生命对于大时代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文学作品不一样,历经时间筛选,依然有触动心灵的力量。“云石或黄金打制的侯王墓碑,都不能比这段雄浑韵律更长久;而你在这些诗行之中熠熠生辉,远胜于托身光阴剥蚀的冷落石头”,莎士比亚在他的诗歌中骄傲地宣称。
真正地走进邵谒,我想除了地域秉性和身世记载外,更多地还是要进入他的作品。不管是文以载道,还是“诗言志”“诗传情”,一个人的作品里总会藏着他的真性情,藏着他的气质、命运,以及更多的欲语还休。
邵谒无疑是一个性格洒脱之人,和友人交往时也是这样,“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现残存诗歌中送友人的有三首,各有特色。在《送徐群宰望江》中,他写道:“大贤重邦本,屈迹官武城。劝民勤机杼,自然国用并。”此中均是殷勤叮嘱和肺腑之言,说明平时两人交往甚是厚重。在《赠郑殷处士》中,则是对朋友退隐的安慰,以及对时局的愤慨,“退居一河湄,山中物景清;颜子不得禄,谁谓天道平”。还有一首《送友人江行》,则把友人之间的感情写得清丽脱俗,“送君若浪水,叠叠愁思起”,情景交融,让人怀念友情的美好。
除了友情,邵谒对故乡、亲情也念念不忘。他没事的时候会到长安的大街小巷走走,吃点小食,比如毕罗,或者来碗馄饨,但还是想念翁源的糍粑,以及各类野菜,想念家乡的亲人。“如何归故山,相携采薇蕨”“万里凭梦归,骨肉皆在眼”。由于相距甚远,邵谒自离开翁源后,再也没有回去过,亲人们的音容笑貌总是浮现在眼前。特别是他的《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一诗中,语言真挚感人,在叙述亲情的同时,也写了自己的理想抱负与从弟共勉,“他门种桃李,犹能荫子孙。我家有棠阴,枝叶竟不繁”,读来让人不胜唏嘘。家乡的乡亲们也一直惦记他,相传有一年乡里人降巫,巫公自称邵先辈回来了,念诗一首:“青山山下少年郎,失意当年别故乡。惆怅不堪回首处,隔溪遥见旧书堂。”表达了对这个当年远走他乡的游子怀念之情。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在国人的传统里,家是爱、是暖、是舍弃不下和永生不忘。
在邵谒的诗中,还有一特别之处,通过描绘女子或直接借助女子之口,描写闺怨或嘲讽现实生活。这于前人,如李白、白居易以及和邵谒同期的韦庄、温庭筠等也有所涉及。但邵谒仅存的32首诗歌中,有四分之一与女性有关,还是很少见的。
人间多情、女子多爱,邵谒对形形色色的女子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他写闺怨,“良时无可留,残红谢池水”“白日下西山,望尽妾肠断”“若遣折杨柳,此地树无根”;他写妓女,“炫耀一时间,逡巡九泉里。一种为埃尘,不学堕楼死”;他写贞女,“生持节操心,死作坚贞鬼。至今坟上春,草木无花卉”;他写寒女,“家贫人不聘,一身无所归。织素徒苦力,素成他人衣”;他写汉宫井,“辘轳声绝离宫静,班姬几度照金井。梧桐老去残花开,犹似当时美人影”。有怀念、有愤懑、有回味,直抵人的内心。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邵谒的诗歌让我们回到了那些遥远的岁月,晚唐踉跄的背影,以及他传奇的一生。明代进士黄佐曾言及,“五岭以南,当开元盛时,以诗文鸣者,独谒与曲江公(张九龄)巍然并存”,给予邵谒以极大肯定。其他给予邵谒赞誉者不胜枚举,就不一一列出了。
今人为了纪念他,2017年,在涂志伟美术馆的观景台上,为他塑造了石像。抬头望去,邵谒风华正茂、姿态挺拔、凝视书本,在夕阳的余辉中沉淀岁月静好。远处的书堂石抱着一团绿意,在晚唐和当下之间,在诗歌和油画之间,在青山和罗江之间,辗转千年风云,跨过了多少逝水流年,又遗留着多少人间眷念。
新闻推荐
西安涉房事件暴露问题多多□吴穹近期,因为负面涉房事件被曝光的城市当属西安最为突出了。《华商报》报道,因环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