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禄:大亚湾核电事业拓荒牛
彭士禄生前工作照。(资料图片)
(记者 袁斯茹)3月22日,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在京逝世,享年96岁。22日下午,彭士禄院士的侄女彭伊娜女士向深圳商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她说,“此刻亲属正沉浸在悲痛之中。遵照伯父遗愿,身后丧事从简。”
彭士禄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的里科弗”,但他不喜欢这顶高帽。“国家交给我的任务就尽全力做好,没有"之父"之说。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彭士禄此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
彭士禄1925年生于广东海丰,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1958年回国后,他一直从事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工作,是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94年彭士禄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曾担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
彭士禄说自己一辈子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有三位“夫人”:一是核动力,二是烟酒茶,三是自己的妻子马淑英。
1965年,我国核潜艇项目正式启动。“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就走。”彭老告别妻儿,走进深山,主持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
1970年,由他领军建造的1:1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启动试验,主机达到满功率转数,反应堆功率达99%。1971年,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如蛟龙入海。
在靠野菜充饥的年代里,仅用了6年,我国就依靠自己的力量造出了第一艘核潜艇。
随后,彭士禄从军工转入民用领域,当起了开垦核电的“老黄牛”。
他带领40多人与上海728院的同志会合,开展秦山压水堆30万千瓦方案设计,确定主参数、系统配置等工作。他力主搞压水堆,为中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
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总指挥的彭士禄提出了深圳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良好基础。
彭士禄任秦山二期核电站董事长时,提出了股份制,建立了董事会制度,还首次把招投标制引入核电工程建设。
几十年如一日,彭士禄办公室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的。如此勤奋和他历经磨难的童年不无关联。
彭士禄的父亲是农民运动先驱领袖彭湃。彭士禄不到五岁,母亲和父亲相继牺牲,自己也被国民党反动派列为被追捕的对象。童年时期,他几经入狱和逃难,经历了数次致命的疾病。在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环境下,彭士禄能够活下来,皆因受到贫苦老百姓的照顾和掩护。“我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姓百家姓长大的。见到年纪大的就喊爸爸妈妈,年纪小的就叫哥哥姐姐。”彭士禄曾对媒体回忆道。
最终,彭士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幸存下来,并来到革命圣地延安读书。
他曾在自述中写道:“延安圣地培育了我自力更生、艰苦拼搏、直率坦诚的品格。总之,我虽姓"彭",但心中永远姓"百家姓"。”
新闻推荐
海关关员对出口蔬菜进行检验。赖薇薇摄12月25日,经汕头海关所属海城海关检验合格,一批重2.16吨的新鲜菜心、小白菜顺利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