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飞地”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

南方日报 2020-08-18 06:44

深汕合作区经济社会发展新貌。张贵摄

深圳,这座位于南海之滨的城市,开创了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崛起奇迹。2018年12月16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称“深汕合作区”)正式揭牌成立,成为深圳第“10+1”区,开启“飞地发展模式”的大胆探索和改革试验,产业建设、民生事业、体制机制创新等领域初结硕果。

为了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贯彻深圳市委提出的“按照世界一流标准,高质量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深汕合作区”的要求,以及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的部署,今年3月18日,深汕合作区50平方公里中心区正式启动建设。不久前,深汕合作区中心区建设指挥部正式揭牌成立,并召开首次会议,明确“施工图”“任务表”,经济社会发展再次提挡加速、后发赶超。

深汕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表示,要聚焦经济发展,科学擘画发展蓝图,全区各级各部门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聚焦“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履职提升年”和乡村振兴等重点目标任务,推动全区重大战略、重大举措、重大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陶清清邹呈娣

产业集聚

揭牌一年GDP增长23.1%

2011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汕尾海丰圈定468.3平方公里土地,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启以“飞地经济”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改革试验。经历几番体制机制调整,深汕合作区在2018年底正式挂牌,成为深圳第“10+1”区,复刻深圳标准、深圳质量、深圳速度、深圳精神,打造一座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深汕合作区的规划总面积为468.3平方公里,相当于四分之一个深圳,可用建设用地为135平方公里,接近福田、罗湖两个区面积。

2019年是深汕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为深圳全面建设管理的第一年,辖区GDP较前一年增长23.1%,这个增长率是深圳平均增速的3倍,位列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深汕合作区克服种种困难,经济发展逆势上扬。挂牌以来,辖区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共完成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及变更104项。其中新增项目61个,总投资额255.33亿元。

作为首家领牌落户的产业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去年10月,显控科技连名字都不用改,直接就把总部从南山区迁至深汕合作区。

在鲘门镇的深汕湾畔,一个规划面积为13.5平方公里的机器人小镇雏形正在加快建设,它的远期目标是要打造“全国最大机器人小镇”。目前,13个已供地项目总投资74.68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92.48亿元,年税收约2.12亿元。

事实上,深汕合作区坚持布局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加快建立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装备制造、机器人等为主的产业集聚已初步形成。

深汕合作区科技创新和经济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现有已供地产业项目89个,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900亿元、年税收约67亿元,将提供6.3万个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该局创新方式方法多渠道推进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协调会以及实地调研等形式,深入企业、工地,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开展重点投资项目建设“百日奋战”行动,集中100天时间,抢抓工期,全面推进重点投资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实现新增投产产业项目13个,拟投产项目8个,新开工建设项目19个。2020年上半年,全区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长31.6%,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4.81%。

民生蝶变

优质资源使“农村变成城市,老区变特区”

今年9月1日,深汕合作区标杆学校——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将如期开学,为了做好这项民生工作,该区公共事业局先后完成学区划分、公布积分入学办法、持续推进优秀教师选聘和培训等工作,并部署开展2020年秋季招生工作。

深圳市出台《深圳市高中学校建设方案(2020—2025年)》(下称《方案》),明确要增加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位供给,基本保障初中毕业生升学就读。《方案》集中规划了全市29个建设地块,已立项37所公办普通高中(含深汕高级中学),其中4个较大地块规划为高中园,分别位于坪山区龙岗区、光明区和深汕合作区。每个高中园均预留3所公办高中和1所民办高中用地,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特色化的高中教育选择。深汕合作区的高中园计划在2023年建成。《方案》同时提出,未来将在全市范围内建成6至7所公办中等职业高中或综合高中,推动在深汕合作区建设职业教育园区。

这是深汕合作区对标深圳,推进重大民生事业落地的缩影。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深汕合作区持续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力争打造先行示范区教育医疗新高地,推动公共事业新发展,用民生温度创造深汕人生活福地。

与此同时,引进优质办学主体,对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等办学主体开展项目选址、规划调整等前期筹备工作,高标准谋划开办片区首座本科大学和首屈一指的高级中学。

深汕合作区还精准发力,加快优质医疗资源集聚。

深汕合作区推进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下称“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一院三址”工作,完善门诊部功能配置,提供与医院本部同质化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医疗卫生水平。同时推进新增医院项目落地,会同市卫健委新筹办,协同推进区内首家三级综合医院——北大深圳医院深汕医院前期建设工作。

这些实打实的高端教育和医疗项目,让广大深汕居民正逐步真切感受到民生蝶变。

在深汕合作区,群众已开始渐渐享受到深圳的办事效率。目前,深汕合作区可办理的434项行政审批事项中有427项可全程线上办理,202项实现了当天办结。在这里开办企业,如果你的手续齐全,半小时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今年上半年,深汕合作区新增商事主体948户,同比增长近75%。

“深圳基因”加上“创新种子”,短短几年,深汕合作区就从一片荒芜到遍地高楼,“深汕高度”一直在刷新广东粤东地区的天际线。

安居是乐业之本,深汕合作区坚持建好房等人才,明确全区保障性住房的用地和建筑面积都不低于总量的60%,截至目前已全面开建4个人才住房项目,共计10549套人才住房。

全区187个自然村全部实现光纤覆盖。自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7月,全区发力5G基站建设,对标深圳,提前一个多月完成315个基站建设任务,实现这座智慧新城通信网络跨越式发展。

深汕合作区要让这里的群众享受与深圳一样的优质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真正让这里的农民变成市民,农村变成城市,老区变特区。

改革创新

加速与深圳一体化发展打造幸福标杆

今年3月4日,央视《新闻联播》聚焦深圳第“10+1”区复工复产喜人局面后。前不久,央视《新闻联播》再次关注深汕合作区的建设与发展,并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协同发展》为题点赞深汕合作区。

新闻播出后,全区广大开拓者、建设者以及深汕人民群众振奋不已,对新城未来充满信心和干劲。

深汕合作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江期照表示:自己放弃繁华都市来到这里拓荒是值得的,是非常有价值的。当前,全区正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机遇,以“创新引领发展,实干再造新城”为发展理念,加速与深圳一体化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飞地模式”的探路人,深汕合作区如今影响的不仅是7.73万“深汕人”,它也悄然改变了深圳、汕尾乃至整个广东的发展战略格局。

“我们的发展思路就是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平台带动、产城融合,将把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深汕合作区要求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要做到“心中有光、脚下有泥、眼中有景”。

今年3月18日,深汕合作区中心区建设启动暨望鹏山公园开工仪式举行,开创了深汕合作区建设新局面。

8月6日,深汕合作区中心区建设指挥部正式揭牌成立,并召开首次会议,进一步明确当前焦点工作任务。

据悉,深汕合作区中心区是深圳第“10+1”区未来发展的核心所在。加快中心区的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全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现实需要,也将进一步增强优质高端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来深汕投资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中心区建设是深汕合作区城市发展史上一件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事关全局的大事,不仅对当前全区大力推进新城建设、完善新城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对深汕合作区未来打造成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和“田园都市”、提升新城价值和品位、培育长期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满足深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记者了解到,当前,深汕合作区正把中心区建设作为当前的首要工作,以日夜兼程、风雨无阻、闻鸡起舞的奋斗姿态全力推进,确保尽快见到成效。把中心区建设作为新的抓手、新的突破口和新的增长极,确保全区在新一轮发展中不迟疑、不停歇、不止步。把中心区作为深汕之“核”、新城之“芯”,打造成为全区加速度奔跑、跨越式发展的“发动机”和“动力源”。

据悉,为尽快全面打开中心区建设工作局面,今年以来,深汕合作区坚持规划引领,为将全球征集确定的中心区《共生绿都》方案的具体建设工作提供科学的“路线图”。抓好用地保障,夯实基础设施,强力推进科教走廊、深汕高中园等教育项目规划建设,超前做好智慧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未来发展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

值得期待的是,深汕合作区中心区将剑指幸福标杆城区,不断提升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闻推荐

AEO认证赋能粤东外贸企业“走出去”

汕头海关所属海城海关关员到海丰县星际动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调研。颜少巧摄今年以来,汕头海关始终把企业信用培育工作,作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