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 文化兴 生态美 人气旺 汕尾新山村乡村游红火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石义胜
看得见山清水秀,留得住美丽乡愁。新春时节,记者来到龙岗区卫计局和文产办对口帮扶的汕尾市海丰县新山村,只见村里一派祥和热闹,茶楼酒肆高朋满座,很多外出闯荡的年轻人结伴返乡创业,一波又一波的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只为切身感受这个省定贫困村蝶变为乡村振兴的“模范生”。
乡村美了——乡村旅游激活一池春水
“麻烦让一让,我们要在义平社门口拍张合影。”来自汕尾城区的李倩一家五口在新山村玩得不亦乐乎。她告诉记者,在新山村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成片老宅、这是农村的旧风貌;可以看到大革命时期的农会旧址、农军赤卫队旧址,这是海陆丰的红色文化;可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艺术传承工作室里看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等,这是汕尾传统文化;还可以体验农家乐、欣赏新农村的湖光山色。
在新山村停车场,停满了小汽车。“停车场是为了满足旅客需求专门修建的,春节前刚完工,现在已经饱和了。”新山村党总支书记吕湖泳说。新山村是省定贫困村,也是当地有名的历史文化名村和红色村,建村700余年,村内既有鹿境山寨、宋帝圣井、关帝庙等古迹,还有大量红色遗址。以前的新山村是守着宝山没钱赚,这两年的乡村旅游越搞越红火。
“是党的政策开辟出了致富路。”吕湖泳说,省里推行美丽乡村建设,拨付给新山村的建设资金达1600万元,来自深圳市和龙岗区的精准扶贫资金有800万元,还有来自省委组织部、汕尾市、海丰县的相关资金支持,不仅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也打响了乡村旅游的招牌,为新山村的内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气旺了——掀起一股返乡安居创业潮
在新山村景观湖边,有一家“老字号”农家乐。店主吕成坚20年前就在这儿开小饭馆。“起先只有一片铁皮房,几张方桌,连个正式的招牌店名都没有,生意马马虎虎,勉强维持,两年前,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吕成坚说,他果断在原址盖起了三层小楼专心经营“新山农家乐”,还雇了两名厨师和几名店员,其中包括村里的两名贫困户。
目前,新山村上规模的农家乐就有5家,还有八九家店面经营传统小吃、咖啡、奶茶等餐饮。这当中,有人是转掉县城的老饭馆回村开店,也有人本在珠三角打工,携家带口回来发展。“农舍休闲站”店主吕金勇一家刚把祖宅修缮一新,主打手工薯饼、糯米粑等特色小吃,“闯荡多年,还是更喜欢现在的生活。”
“2016年我刚驻村时,村里很少能碰到年轻人,留下的都是老弱妇孺。”龙岗区卫计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缪国文说,新山村这两年建设得越来越美丽,吸引了大量的外地人过来考察、旅游,高峰期日均接待游客轻松过万,同时也吸引了近200名外出打拼的青年回村安居创业,彻底扭转了“空心村”的趋势。
腰包鼓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村口,记者碰上村民吕宇莲正在清理从小河里捞上来的小鱼小虾。“以前买小鱼小虾的人少,一斤虾也就卖10元,现在这样的河鲜能卖到25-30元。我老公是木匠,这两年乡下盖新房置家具的人多,忙都忙不过来。”吕宇莲言语中透着一股子精气神。
新山村离海丰县城约5公里,以前不少村民为了赚点零花钱,得把蔬菜运到县里卖,很费周章。现在方便多了,多余的蔬菜部分卖给农家乐,部分放在家门口坐等游客买,红薯、梅菜干尤其受欢迎,大伙的手头日渐宽裕。
缪国文说,除了支持发展旅游业、入股建设海龙大厦外,龙岗区还帮助新山村建了600亩袁隆平超级水稻种植示范基地,贫困户年均增收约3000元。同时,对于无力耕作的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村民每亩地每年可以获得1200元的租金收入。现在村里还准备上观光农业项目。
扶贫工作队进村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6900元,贫困户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2018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3000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51元,109户贫困户中有107户实现脱贫。“另两户去年因病、因家人去世返贫,今年也有望摘帽脱贫。”缪国文信心满满地表示。
新闻推荐
汕尾市交通运输局首次举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处理桌面演练 落实报告处理制度 保障行业安全发展
汕尾日报讯(记者邓良琼)1月23日上午,市交通运输局首次举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处理桌面演练活动,进一步落实《汕尾市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