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丑 李有存

潮州日报 2019-01-18 09:44

▲《刺梁骥》剧照

潮丑是潮剧中最具特色的行当,有“潮剧戏魂”之称,建国后得到长足发展,舞台上涌现出不少名家宿将,李有存便是当中的扛鼎人物。这位已故的潮丑名流,活跃在潮剧舞台长达60年,对潮剧丑行的继承、创新、传承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色彩斑斓的潮丑艺术增添了熠熠的光彩。

李有存(1923-1997)年少家贫,13岁卖身入织云香班当童伶,师承潮安金石镇人、有“教戏王”之称的徐乌辫(徐陈拱),开老生行当,1946年改丑行,拜潮丑大师谢大目、吴甜、徐坤全等为师。“苦班”出身的李有存,刻苦学艺,开启了个人丑行艺术新天地。他师古不泥,别裁亲雅,注重融会贯通,并有个人独创。为丰富潮丑表演,李有存平常仔细观察揣摩猴子、螳螂等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皮影、木偶的动作,提炼汲纳到潮丑表演中来,形成内涵深蕴、灵活多变、别具一格的潮丑表演态势。

潮剧中有两句与丑行有关的戏谚:一是“无丑不成戏”,一是“无技不成丑”。由此可见丑行在剧目中的普遍性、技巧在丑行中的重要性。从李有存的身上,可窥探到潮丑的艺术特色与风采。潮丑的十个类别,李有存一人演过六个,包括官袍丑(《续荔镜记》的海阳县令、《张春郎削发》的鲁国公),裘头丑(《柴房会》的李老三)、长衫丑(《双青盲》林添德)、项衫丑(《陈三五娘》的林大、《闹钗》的胡琏),踢鞋丑(《刺梁骥》的万家春),老丑(《金花女》的金章),等。扮演的人物有正有反,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布衣皂隶,九流三教,人物塑造贴近生活,自然传神又绝不雷同。他早期练就潮丑独特的“痰火声”(亦称老丑声、内喉声)型,念白朴实自然、诙谐成趣,唱腔韵味浓郁,表演既注重戏曲程式又富有生活气息,丑味十足,活灵活现。丑行的功法与特技在他身上得到全面体现,其扇子功、水袖功、帽翅功以及须功、腿功等堪称上乘,梯子功、椅子功等特技可谓一绝。在一个戏剧人物身上,李有存往往同时运用几种功法与技艺,应“戏”而生,变化多端,水到渠成,点到为止;台步、手法规范协调,与唱腔、道白相得益彰,一气呵成,臻入化境,营造出朦胧、空灵、含蓄、游动、变化的审美形态,不刻意扮“丑”,却无时不“丑”,无处不“丑”,“丑”得美不胜收,“丑”得不可方物,让人感受到“夸张中见规范,诙谐中见庄重”的潮丑神韵。

李有存有两大闻名遐迩的丑戏:一折是《刺梁骥》,一折是《柴房会》。这两折戏舞美道具都非常简单,前者一桌一椅,后者一桌一椅一梯,李有存却借此演出无限魅力。

《刺梁骥》的发挖整理始于1958年,当年李有存拜潮剧武丑名师徐坤全为师,学习《刺》剧表演艺术。这是一折颇具传奇色彩的戏,原出《渔家乐》,剧目描述东汉时期权奸梁骥企谋篡位,一次偶然,将相士万家春拘入府内为其观相。时渔女邬飞霞冒名嫁入梁府刺杀梁骥,事成之后得万家春相助双双逃出险境。该剧是踢鞋丑首本戏,有大量的潮丑扇子和腰腿动作,颇考演员功力。为演好该戏,李有存在师承徐坤全的基础上,转益多师,向昆曲名丑王传淞、徐凌云求教,又赴海陆丰寻访正字戏大师陈宝寿。时值严冬腊月,李有存在陆丰驻守一月求艺,颇有“程门立雪”的意趣,最终得到陈宝寿不少真传。他把生活的观察变成艺术的体验,以夸张的表现手法,将看破人情、游戏人生又正义善良的江湖相士万家春刻画得入木三分。剧中万家春唱、念、逗、演,信手拈来,口白随机自然,并借助木偶皮影艺术,使形神身态生动滑稽,亦庄亦谐。从艺术表现上,通过腰腿功、扇子功、水袖功的灵活运用,把潮剧踢鞋丑的艺术特色发挥到了极致,与人物性格结合得天衣无缝,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特别是“相梁”时,李有存以金鸡独立,单腿转步平行,头似铁枝木偶快速起落,上下晃动,配合手中折扇的开、合、转、旋、抛等变化,表现万家春借看相之名,察颜观色、搜肠索肚戏弄梁骥的形态;通过腰腿动作变换,生动表现“刺梁”后万家春带领渔女邬飞霞,时而陟步攀山,时而顿足下崖,时而穿越小径,时而奔向通衢的情景,化无形为有形,达到“景随身变”、“移步换形”的艺术效果。该剧于1959年晋京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在怀仁堂和中国剧协演出,获得普遍赞扬。1960年春,汕头地区举行为期20天的戏曲会演,《刺梁骥》在广东潮剧院各团及各市县潮剧团的比拼中,夺得优秀剧目,成为引人注目的丑行丰碑,让人望尘莫及,从而亦奠定了李有存潮丑名流地位,至今仍有“坤全、有存好"相梁"”的行话。李有存主演的《刺梁骥》于1983年被中央电视台录像存档。

相比于《刺梁骥》的潮丑功法表演,《柴房会》则通过特技与程式的结合,使剧目得到创造性发展。《柴房会》是一折本土题材的传统折子戏,讲述小贩李老三宿店遇鬼并为其伸张正义的故事。该剧在解放前已负盛名,不过那时是一折纯唱功戏,由两名演员坐着对唱。上世纪60年代初,经老艺人郭石梅、卢吟词重新挖掘,李有存利用一把梯子做起了“文章”,融入了个人椅子功、梯子功特技表演,把《柴房会》打造成一折唱做并重、妙趣横生、老少咸宜的裘头丑代表剧目。剧中,李有存将壁虎、青蛙、螳螂等动作采撷入戏,并进行艺术化处理,通过“爬梯”“滑梯”“跳椅”表演,表现出李老三“惊鬼”“躲鬼”“询鬼”等系列可掬形态,成功塑造出身份低微、憨厚正直、热情正义、好打不平的小贩李老三形象,借助一床、一桌、一梯表演特技,赋予剧目新的“灵魂”和生命,将该剧演绎成一折潮丑特色喜剧,形神兼备,虚实相生,精妙绝伦。1961年12月,汕头专区举行丑戏会演,当时共有16个剧团的名角拿出看家本领同台赛戏,在群雄竞技中,李有存主演的《柴房会》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剧目(最高奖)。

李有存的须功也自成特色:如在《续荔镜记》中,为表现海阳县令的势利贪财,当唱到“林家"五子"(银子五百)已及第,黄府"十仙"(银子千两)未到家”时,特意抖动了上唇的八字须;在《刺梁骥》中,刚出场时唱“为相士自陶情,皇榜朱门不慕名”,此时也抖动了一下八字须,表现出万家春看透人情与玩世不恭……

自1956年广东省潮剧团成立至文革前夕,是潮剧丑行发展迅猛的十年,也是李有存艺术大放异彩的时期。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通过会演竞技,促进了潮丑表演程式、功法、特技的进一步定型规范,形成比较完备系统的潮丑艺术理论体系,打开了潮丑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名气。1962年,中国剧协主席曹禺和有“四条汉子”之称的田汉、周扬、阳翰笙、夏衍,在观看了李有存演出的《刺梁骥》和《柴房会》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李有存可列入“全国十大名丑”!1963年11月,李有存到广州参加广东省支援农业优秀剧目会演,扮演现代戏《雾里牛车》的主角顺来,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文革后年事已高的李有存,积极物色培养接班人传授丑行艺术,用他的话说是“不能把艺术带进"棺材"里”。方展荣、陈幸希等皆拜在其门下。1981年潮剧第二度赴泰国、新加坡演出,李有存把《柴房会》一剧传授给新晋丑角方展荣,教其表演“六角头”(经验),使这百年剧目在历经禁锢后终于“拨开云雾”,在上世纪80年代重新焕发青春。该剧后来由方展荣在全国和海内外演出,再度掀起“旋风”,并于1983年和1985年分别被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戏曲艺术研究院录相存档,作为国家级名剧珍藏。这个历经几代艺人打造的剧目,成为潮丑艺人攀登艺术的另一座高峰。

李有存1979年当选为广东省第五届人大代表,在1987年潮剧首次参加职称评比中荣膺国家一级演员,成为潮剧首批两名一级演员之一。退休后,李有存被潮剧院一团聘请继续参加演出,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成功塑造了《陈三五娘》的林大、《金花女》的金章、《续荔镜记》的县令、《张春郎削发》的鲁国公、《剪辫记》的林添德、《柳玉娘》的店家等观众喜闻乐见的角色。作为一代潮丑大师,李有存从不炫技,他对特技的运用心得包括对后辈方展荣的点拨是“必须对点”,即要做到与剧情、人物、程式相吻合,1979年他随团首次出访新加坡,在接受《海峡时报》采访丑行表演时也表示:“演员不能肆意取悦观众,必须透彻了解剧中角色,按照情节去造型表现。”

李有存走了,与他同时代的那一代潮剧艺人亦几乎都不在了,留存下来的是舞台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艺术日益式微,戏里戏外令人眼花缭乱的今天,李有存其人其艺,越发使人难以磨忘。陈泽楷

新闻推荐

始觉温暖在侨乡

●刘洁瑜南方的冬天温暖如春,冬阳和煦绵软。通往华侨管理区的路段正在维修,路面凹凸不平,车子在坎坷的路上行驶,颠簸而摇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