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不忘记一个村落 致富途中不落下一户人家 光明区媒体代表团赴汕尾市结对帮扶贫困村开展扶贫采风,真切感受昔日穷困小山村到如今美丽乡村深刻变化

宝安日报 2019-01-02 06:43

深圳市精准扶贫汕尾市城区工作组组长钱进接受媒体采访。

捷胜镇大流村图书馆。

红海湾船头食品有限公司。

光明区新湖街道对口扶贫的外湖村面貌焕然一新。

汕尾城区香洲街道光明小学(原名为后径小学)。

莲藕生态园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在全民奔小康的伟大征中,不能落下一个村落、一户人家。

2018年12月26日至28日,光明区组织媒体代表团深入对口的汕尾市结对帮扶贫困村开展扶贫采风活动。三天的时间,与当地干部群众的交流,记者真切地感受当地从昔日穷困小山村到如今的美丽乡村深刻变化,贫困村的华丽转身见证扶贫工作精准发力,也见证光明区及辖区6个街道用真心贴近困难群众、用脚步丈量民情民意、助力村民脱贫致富的决心。

民生帮扶 百姓开心

2018年12月26日下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捷胜镇外湖村83岁的村民林阿绣坐在自家门口晒着太阳,望着前不久建设好的扶贫项目——村头戏台和广场,心里乐开了花……

外湖村是光明区新湖街道对口扶贫的贫困村,该村下辖四个自然村,面积约10平方公里,由于受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制约,脱贫致富步伐缓慢。采风首日,记者一行便抵达外湖村,新修建的乡村水泥路、村头戏台和老人年活动中心等,一一呈现在眼前。

“自驻村以来,就联合外湖村"两委"班子,以民生帮扶、增收脱贫为主要内容展开各项帮扶工作,全村目前推进公益、民生、产业扶贫项目共12个。去年年初开始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驻外湖村工作队队长李昌说,截至目前,外湖村已初步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启动五个新农村建设项目。

在位于捷胜镇西北郊区的贫困村——大流村,记者一行来到墩头顶公园,几个孩子正在公园里玩运动器材。“原来这里不是公园,是茅坑和垃圾堆,现在改建成公园了,我们又多了几分幸福感。”家住墩头顶公园旁的卓女士高兴地说。

据驻大流村工作队队长张宇超介绍,原来大流村村口旁是一块荒地,经常有人将垃圾置放在此,该处变成了一个垃圾场,一到夏季,发出恶臭。周围村民意见很大。张宇超了解这个情况之后,就琢磨着在这里建个公园。“大流村有3800多人,却一直没有公园、露天广场供村民休闲娱乐。”如今,这块地方推平并植树、安装路灯和运动器材,兴建起一座公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也结束该村“无公园”的历史,为该村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公园建设只是光明区基础设施项目帮扶的一个小小缩影,自2016年以来,光明区帮扶六个村,有村道硬底化、自来水管网工程、党群服务中心、生活污水排污管网、村头公园、无害化公厕改造、村绿化带、排污沟工程、老人活动中心、路灯、村文化室、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9个,共计投入金额1043万元。各帮扶单位投入资金,改变了各贫困村的村容村貌,使之焕然一新。

精准施策 稳定脱贫

2018年12月27日,记者一行来到红海湾船头家食品有限公司,厂区内工人正在粉刷墙面。一个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的小公司,怎样和扶贫挂上钩呢?

原来,为了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扶贫工作队结合外湖村“半渔农”的实际,因地制宜,令外湖村入股红海湾船头家食品有限公司,再将年收益的6%到8%用于贫困户稳定脱贫。

在光明区新湖街道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外湖村还入股红海湾石狼山种养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签订购销协议、扩大种植规模,推荐到粉签、水产品加工厂就业。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科学管理,合作社以社员入股分红及“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对种植大户、买不起种子的困难用户,鼓励申请扶贫小额信贷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统一种植,统一销售,为农户提供种植方面的技术信息等。

据该公司总经理陈玉兰介绍,自从外湖村入股红海湾船头家食品有限公司,公司有了扩大生产规模的资金,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个小作坊了。目前公司已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体系,是红海湾开发区范围内难得的本土创业项目。2018年11月5日至7日,在第八届深圳国际天然与有机产业博览会暨高端食材展上,船头家海产品首次亮相,受到参展采购商和广大市民青睐。船头家佛祖菜、虾干、鱼干及紫菜等海产品现场销售超过500件,销售额近2万元。

同样以精准施策为扶贫主线的还有军船头村。驻村工作队队长何燚斌说,我们经过一段时间走访了解,发现军船头村有十几年种植葛薯的经验。2018年凤凰街道投入30万元产业帮扶资金成立军船头村致富合作社,以“公司+贫困户”模式运营。合作社由7户种植大户发起,全村63户贫困户由帮扶单位按每户3000元出资入股,村党支部与社员代表共同监督。合作社拥有葛薯种植基地100亩。合作社的成立带动军船头村13户16人种植葛薯或在基地打工,能增加全村贫困户年收入1000元,打零工的贫困户年收入可增加1500元。

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贫困村的南门外村、大流村、沙坑村也不甘示弱,驻村干部提出培植“造血”功能,让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精心谋划下,结合各村自身实际和特点,积极组织推进光伏扶贫等项目。

南门外村光伏发电项目自2018年5月份并网发电以来,运行良好,已累计发电4.5万度。该项目是由公明街道投入51万元帮扶资金建设的一个产业扶贫项目,也是汕尾市城区最早建成投入运营的光伏发电项目。大流村由光明街道投资的惠农光伏发电作为产业扶贫项目也于2018年12月11日并网发电,预计每年可为大流村带来7万元的收入。通过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不仅向全社会倡导清洁能源,宣扬环保节能,同时能有效提高农村集体收益,带动贫困户稳定增加收入,实现精准脱贫目标。

产业扶贫 荷塘为证

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一些贫困地区靠传统农业难以解决温饱问题,救济式扶贫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产业扶贫可以使“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位于汕尾城区捷胜镇军船头村村口。据介绍,为突出产业扶贫实效,增加贫困户和村集体固定资产收益,对口帮扶捷胜镇5个省定贫困村的光明区5个街道与捷胜镇人民政府共同谋划荷塘酒店项目。项目选址位于省道S241与县道X124交界处的捷胜镇军船头村右侧,占地2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953平方米。

据深圳市精准扶贫汕尾市城区工作组组长钱进介绍,荷塘酒店项目计划总投资2200万元,其中由深圳市光明区产业扶贫捷胜镇5个省定贫困村各出资200万元共1000万元,另外1200万元由捷胜镇人民政府统筹全镇贫困户“631”扶贫资金投入。经初步测算每年收益可达投资额的10%,将积极增加贫困户收入和有关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并将进一步完善捷胜镇乡村旅游链条,优化捷胜镇投资环境。

除了荷塘酒店项目,在捷胜镇军船头村,还将建设一个莲藕生态园,打造集休闲娱乐、农业旅游、产业帮扶、科教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场所。项目占地214亩,总投资500万元。莲藕年产量约为400吨,年产值约为160万元,年收益为69.7万元。其中光明区民生帮扶资金400万元,深圳市对口帮扶汕尾资金100万元。此项目综合解决了洪涝、生态重建、废弃农田利用、环境提升等问题,并积极打造捷胜镇集休闲娱乐、农业旅游、产业扶贫、科教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乡村旅游设施。

教育扶贫 驰而不息

改善教育是提升贫困地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途径。

2018年12月27日,记者一行来到汕尾城区香洲街道光明小学(原名为后径小学),该小学是光明区投资援建的,2018年9月投入使用,目前招收一年级5个班,学生236名,教师22人。当日上午,孩子们正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漂亮的校舍、先进的教学设备、崭新的足球篮球场……配套标准媲美甚至超过与城市里的校园。“操场跑道好美,校园比我家孩子读的小学还漂亮!”一位记者看着校园的跑道,情不自禁地感慨。

据介绍,光明区着力改善汕尾城区基本办学条件,强化深汕教育资源对接,合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全部民生帮扶资金1800万元都用于光明小学建设,2018年继续追加300万元用于工程的续建、收尾工作。累计帮扶光明小学2111.64万元,是光明区在汕尾城区投资额最大的民生项目。学校目标开设30个教学班,提供学位1500个。学校已于2018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光明小学项目设计伊始,光明区对口帮扶汕尾市城区指挥部就注重打造精品工程,邀请深圳市同济人建筑设计公司按照高标准设计,打造现代化校园。

除了硬件条件,光明区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上也不遗余力,努力实现援受双方教育部门、学校、师资之间的全领域对口帮扶。“授人以鱼”的同时,坚持“授人以渔”。应汕尾市城区的请求,在光明小学2018年9月开学之际,光明区派出楼村小学副校长叶伟平赴光明小学挂任校长一职。

除了光明小学外,这几年,光明区与汕尾市城区教育帮扶动作频频。一是加强教研合作交流,光明原公共事业局与城区教育局签订结对帮扶框架协议,双方建立高考备考联动机制,在教研、骨干教师培训方面深度合作,双方各三所学校实行一对一帮扶。二是积极协助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办幼儿园,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协调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投资3347万元帮扶建设红草镇中心幼儿园等3所规范化公立幼儿园及投资1920万元帮扶建设盐町头小学。三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光明街道与深圳光明商会共同投资近600万元建设捷胜镇光明商会幼儿园。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光明区在汕尾城区开展教育扶贫举措,为汕尾城区实现全面脱贫、不再返贫打下扎实基础。

双赢帮扶 园产共建

记者一行来到位于汕尾市郊的汕尾高新区红草园区。眼前,一栋栋现代化的厂房渐次封顶,泥头车等施工车辆穿梭园区,前来考察投资的企业络绎不绝——展现在记者眼前的红草工业园,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投资热土。

“非常感谢光明区,出人出钱出力,红草才会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汕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光明区在产园共建方面帮扶力度不断加码,既有资金安排,也有政策照顾。

据介绍,从2015年至2020年,光明区每年无偿帮扶汕尾2000万元,五年资金1.2亿元一次性拨付到位,用于红草工业园区建设。2015年光明区帮扶2000万元用于共建的红草园区光明创新创业中心项目,目前红草园区管委会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已投入使用。

谈起深汕结队帮扶产业共建,人们脑海中第一印象是,深圳的大企业把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在深圳、把部分先进产能的制造环节转移到汕尾,打造“深圳总部+汕尾基地”双赢模式。“深圳总部+汕尾基地”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重点推广实施的新型帮扶与产业布局模式。光明区在落实结对帮扶时,丰富了这一模式的内涵,从更大的区域内实现产业链优化布局并新建企业总部,将“蛋糕”进一步做大。国信通生产基地落户红草园区就是最好的例证。

中山市国信通科技讯息产业有限公司是汕尾陆丰籍的林氏兄弟创建的,前身是一家专业生产与经营镍氢电芯及锂离子电池的工厂,2003年进入手机制造领域,现拥有多个自有手机品牌,产品出口海外多国。企业在快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先后在重庆等地建厂,还需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据悉,除了国信通,还有信利、比亚迪等一大批项目已经落户园区,目前动工产业项目累计已达23个。红草工业园的发展让当地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且不说仅国信通投产后就可带动数千人就业,园区的发展也正在改变乡亲们的发展观念。红草工业园开建时,周围村民多数不理解不支持征地,现在转变为主动申请纳入征地范围。很多本在珠三角打拼的村民,这两年纷纷选择回来发展,正在建设的20多个产业项目及排队企业达产后,带动作用将更为明显。

宝安日报记者 俞冰传/文 卢正辉/图

新闻推荐

杨绪松检查元旦期间值班情况及安全生产工作时要求加强值班值守 做好防寒防冻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管控

杨绪松(左一)在市粤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汕尾日报记者孙实摄汕尾日报讯(记者杨甜)12月30日,市长杨绪松到市应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