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典诵读促进农村留守生文明礼仪养成
○黄四妹
经典是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我们诵读经典,就是与古今圣贤对话.它犹如甘泉,能浸润人们的心田。
而农村初中留守生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他们平日缺乏父母的关注和陪伴,许多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的养成,都缺乏有效的引导。所以笔者尝试开展经典诵读,目地在于促进初中留守生文明礼仪的养成。希望用经典这一汪甘泉,去浇灌农村留守生这一片土地上的文明之花。
1、农村初中留守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现状
农村初中阶段学生,父母由于外出工作或谋生,留下孩子给老人照顾。这种隔代教育,往往出现很多的弊端。有的老人家一辈子生活在农村,自身学识不高,有时处理问题难免简单直接,言辞激烈或是言语粗暴。这无形中就对孩子产生一种不良的影响,他们会因为长期的耳濡目染,而导致自身文明的欠缺。这种情况,父母无法及时的给以引导和矫正,问题往往越来越严重。有的孩子不懂得尊重老人,回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能体谅老人的辛劳。有的稍有不同意见,就大声顶撞,口不择言。这类孩子,到了学校,往往也不懂得尊重师长,与同学交往,也缺乏应有的文明和礼貌。然而他们也并非故意,只是习惯使然。
2、农村留守生文明礼仪养成的策略
(1)激发兴趣,开展每日经典诵读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激起学生强烈的诵读欲望,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尝试在每节语文课前,增加了一项“课前分享”活动,由老师朗诵一首经典诗歌,并稍加讲解。同学们看到老师声情并茂,或吟咏、或背诵、或诵读,他们的兴趣就上来了。笔者给他们播放《经典咏流传》,一首小小的《苔》听得他们情绪高扬,感动落泪。这种将经典与时尚融合的方式,使得同学们对经典有了耳目一新的认识。同时也使他们了解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今日诵读经典,实际上也是一种传承和继承,让他们产生自豪感与使命感。
在这个基础之上,逐渐开展每日诵读。从《三字经》开始,《三字经》是中华名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亲师友,习礼仪。”使同学们明白,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育同学们要尊重、体谅父母和长辈。当别人呼叫我们,向我们有所求的时候,要立即给予善意的响应。
自打开展《三字经》诵读之后,笔者惊喜的发现,班里那几个口无遮拦的同学,语言渐渐文明起来了,据家长反映,回到家,对待长辈和亲朋都有礼貌多了。兄弟姐妹之间也渐渐懂得了谦让。
(2)创造平台,举行经典诵读比赛
认识到经典诵读给学生文明礼仪及行为习惯带来的有效影响之后,笔者乘兴追击。首先在班里开展诵读比赛。之后在学校举行的经典朗诵活动中,同学们自编自排的《声律启蒙》节选,声情并茂,琅琅上口,韵律和谐,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荣获校级二等奖。由此,同学们对经典诵读的兴趣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注重诵读分享,定期举行学习交流
当同学们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以及对经典诵读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笔者开始注重诵读后的分享。定期的举行交流会,让同学们谈对所读经典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通过这样定期的交流与分享,同学们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提升了语文素养,同时,在这种经典文化的滋润之下,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班级文明建设稳步提升,学风、班风趋向良好。
(4)注重经典诵读的方向性与指导性
教师要有选择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性的诵读。可以根据学生身上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有针对性的选择诵读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情况,有目的的对其进行指导性诵读。比如,有个别同学总是小毛病不断,并且总觉得那只是小问题,不碍事。于是笔者就让他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任何一件事情,不要因为它是很小、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学生通过诵读,通过老师的指导,明白了其中的深意,渐渐的规范了自己的行为习惯。
迄今为止,笔者在所任班级开展经典诵读已有一年多了。这一年来,通过诵读、分享和交流,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提升了,班风文明,学风优良,同学们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语言文明,行为端正。是学校的文明班级,参与学校的各种大型活动,都屡屡获奖。有些家长反映,孩子一年来的变化喜人,曾经小学出名的调皮蛋,变成了文明的好少年。这一切都缘于经典文化的滋养。
孩子们的心灵是一方纯洁的圣土,往上播散希望的种子,就会收获丰硕的果实。笔者将继续努力,将经典诵读长久的坚持,期待并坚信这经典的甘泉,定会浇灌出最美的文明之花。
(作者单位:陆河县东坑中学)
新闻推荐
○陈胜星注重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是新时代对创新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呼唤,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