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古寨里的科举“牛人” 探访海丰县赤石镇“天子同庚”洪晨孚进士故里
□汕尾日报记者 沈洛羊
新城古寨前面的黄花竞放。沈洛羊 摄
在漫长的科举时代,有好几个理由让进士洪晨孚特别闻名:其一,其父洪首辟、兄洪晨绂皆高中举人,父子仨一进士两举人,在海陆丰极其罕见;其二,洪晨孚在乡试中出类拔萃获得解元(乡试第一名),乃海陆丰历史上三解元之一;其三,洪晨孚与康熙皇帝同年同月同日出生,据说,洪府当年所高挂的灯笼,一面写着“天子同庚";另一面写着“翰林·洪"的字样。
近日,记者来到海丰县赤石镇,探访了洪晨孚故里——新城古寨。
省级古村落
在镇、村干部带领下,记者进入新城古寨。新城古寨系省级古村落,它位于赤石河上游。寨呈方形,开三门,南门为正门,东、西两侧门,均设内、外两重门,外为方形,内为半圆形。古寨的四角边缘各建置方形炮楼,炮楼均有小门连结寨内。四面墙体均设有炮口和枪眼。该寨城以正门南门为起点,南北向为中心街道,东西两侧各置十座整齐对称的民房,靠东西两侧寨墙各留南北向通道,整座古寨横直有巷、四通八达,是一座坚固的古寨城堡。该寨始建于元初,原名元新寨。洪晨孚考中进士、官封翰林,衣锦还乡祭祖,见本村围墙低矮,不利于抵御山贼,遂捐资升墙三尺,并改元新寨为“升城"。因当地尖米话“升城"与“新城"音近,故后人误为新城,沿用至今。
村干部向记者指点洪晨孚府邸旧址,以及洪晨孚倡导创立的私塾,但见苔痕深深、爬藤密嘏,已经残破不堪,让人生起沧海桑田之感。如今,虽然寨外耸立着不少高楼,但仍有不少村民在寨内居住。
洪晨孚父子轶事
据史料记载:洪晨孚,字存斋;父洪首辟;兄晨绂,字系亭。原居杨安都赤石墟新城寨前,后迁居归善黄埠。两地今仍保存有遗址。洪家曾在今小漠镇开拓墟市,称“洪官墟",后人改称“旺官墟"。
洪晨孚的童年是在海丰度过的。他曾在海丰准提阁、五龙寺寄读,天性聪慧,才情隽茂,擅书法、通史典。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己卯科乡试,与其兄晨绂同科考上举人,洪晨孚尤以文采优异而考取解元。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科,洪晨孚中式第三甲第163名进士出身,官任翰林院检讨(官秩从七品),掌撰述记载,三朝国史纂修之职,后改授户部清吏司主事,分理各省户口、钱粮等事。
洪晨孚传世文章多遗佚。《海丰县志》仅存记其二编文章,及题于龙津桥、准提阁、天后宫、五龙寺的对联。这些篇章联对,不但意境超凡,而且蕴藏着美好的故乡情怀。
洪晨孚的父亲洪首辟当年也是个名人。据清同治版《海丰县志·人物》记载:洪首辟,清康熙二年(1663)癸卯科广东乡试中式举人,任平乐县儒学教谕,官秩正八品,雍正元年(1723)接旨赴京参加“鹿鸣宴"。辟得寿极高,雍正癸卯,与新宁麦世球俱重赴“鹿鸣"之宴。盖人中之瑞也。
洪家不但两代三举人,而且儿子与“天子同庚",老子两赴“鹿鸣宴"。这在科举时代是何等的荣耀。
洪氏父子后迁居归善(今惠东)石牌村。后人还曾为洪氏父子的籍贯打过笔墨官司。据村干部所言,村里的洪氏后人和石牌村后人时有来往,并不存任何门户之见。
洪晨孚的传世文章
洪晨孚传世文章极少。坊间流传洪晨孚少年时就读于海丰学宫,寄住在古榕葱茏、竹影婆娑、彩禽飞翔的东郊赤山寺(现五龙寺)。如今,寺门寺后均留有洪晨孚所作对联。
寺门联为:
日余花气熏禅榻;
风引钟声渡石桥。
今人叶良方赏析:“日余"指早晨的阳光透过竹木的叶隙,穿过窗口照在僧舍的禅床上,闪烁着斑斑点点的日影。受到阳光的照射,花草香气氤氲蒸发,弥漫在清雅幽静的寺院中。这时候,一阵阵响亮悠扬的钟声敲响了;在晨风的吹拂下,飘过寺前石桥,久久地回荡在县城上空,触引作者心灵的共鸣。上联从时间上着墨,寓动于静,写目之所视;下联从空间上构思,寓静于动,写耳之所闻。从而表达了作者在赤山寺读书生活的惬意心境。全联语辞凝炼,属对工稳,意境深远。
寺后厅石柱上,镌刻着他另一副遒健端秀的书法长联:
精孕混元,体分太极,摄坎离而运枢,妙契幽深厚有宰;
功齐众劫,德并诸天,崇师相以优绩,玉虚渊穆总难名。
离赤山寺不远的龙山天后宫和准提阁也留有洪晨孚的墨迹。天后宫联云:
大德作舟帆,直扶宇宙三千界;
中流凭砥柱,不怕风波十二时。
龙山准提阁联云:
青牛东去,白马西来,十万烟云皆有路;
明月天心,清风水面,三千世界净无尘。
洪晨孚还有二副题刻在龙津桥桥头和桥尾的石柱联。
桥头联曰:溪浮明月涵清意;水映栏杆入画图。
桥尾联曰:风清浦口听渔唱;月白天心看海潮。
新闻推荐
30集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 《彭湃》昨晚在中央电视台首播
深圳特区报汕尾10月7日电(记者吴绪山)30集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彭湃》,10月7日晚黄金时间登陆中央电视台第八套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