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上海团队集体反思:伤亡事故绝不能再发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8-03 09:27

本报记者唐韶葵上海报道

导读

碧桂园是高斌参加工作以来第一家公司,也是唯一待过的公司。在他的理解中,区域兄弟公司一起构成了一个大公司。“这都是我们公司的事,也是我个人的事。”高斌说,“就像墨菲定律,你越怕什么就越会发生什么。”

8月1日,记者在上海区域公司办公室内见到了碧桂园上海区域总裁高斌。此时距离碧桂园上海奉贤项目售楼处6层模架坍塌造成1死9伤事故过去仅38天。

面对记者,高斌坦言这一段时间非常焦虑,他把上海区域发生的安全事故看作是碧桂园高周转模式被质疑的导火索。碧桂园是高斌参加工作以来第一家公司,也是唯一待过的公司。在他的理解中,区域兄弟公司一起构成了一个大公司。“这都是我们公司的事,也是我个人的事。”高斌说,“就像墨菲定律,你越怕什么就越会发生什么。”

此间碧桂园多地连续发生多起工地事故。碧桂园也迅速作出反应,对全国在建项目停工排查。据碧桂园方面透露,截至7月31日晚,碧桂园全国在建项目标段项目2798个,已经整改2762个项目标段,仍在整改36个,复工率98.7%。

在8月1日的一场分析师电话会上,碧桂园相关高管透露,“剩下的没有查完的10%还没有复工,可能会放缓一点,但其实不会有大面积的变化”。

事实上,7月30日,上海奉贤安监局在官网公布的《上海丰和建筑劳务有限公司“6·24”坍塌死亡事故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披露,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3余万元,包括死者赔偿款148万元,医院医疗费65万元。

《报告》中认定,上海丰和建筑劳务有限公司“6·24”坍塌死亡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并提出对有关责任人员和单位的处理建议。据知情人士透露,作为区域公司最高负责人,公司已对高斌作出降级处理。

“我们没有做好的,就努力去做好。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首先就要积极地去面对它、解决它。对于伤员的救助、对死者赔偿,要第一时间去解决。其次,要杜绝类似的事情再发生,人员伤亡的现象不能再发生。不管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只要有伤亡存在我们都不愿意看到。”高斌强调,工地伤亡事故绝不能再发生。

高周转悖论

上述《报告》对于碧桂园上海项目公司的责任认定是:未认真履行建筑施工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任意压缩工期。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建议区建管委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据透露,目前上海区域旗下全资或合资项目总共有27个(20地产+5长租+1联合办公+1代管代建),已停工接受排查的地产项目有6个项目8个标段、长租2个项目(其他未排查:3个已竣工或交付+1个未开工+4个财务投资+6个非我司负责工程且非品牌输出+2个已开业长租+1个已竣工验收长租+1个联合办公已完工验收+1个代管代建未开工),经过排查后地产项目复工的4个标段,因政府检查未复工4个标段,复工的长租2个。

前述分析师电话会中,有碧桂园相关高管指出,碧桂园自己做的项目占总数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剩下的都是外包的。外包的单位其实都是全国性、区域性做得很好的企业。对于一些本地的建筑承包商,也都是经过公司筛选体制才能进到承包商库。工地安全事故发生之后,碧桂园透露会进一步完善承包商筛选机制。

在房地产领域,每一年总会有一些事故发生。一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建筑产业工人稀缺,装配式建筑多是由农民工完成,这也导致了现场施工的风险系数增加。“工人接受培训之后,在工地能否按照标准去操作,现场监管的人员监管是否到位,都会影响建筑部件的搭建。”这名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某一个零部件安装没有做好,就会出问题。

碧桂园上海安全事故爆发,令其被推到风口浪尖。高斌表示,团队需要反思的是管理水平,集团也一直要求区域公司做相应提升。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高斌坚持管理团队要肩负起责任,因为区域最高的行政长官或者我们的高管团队负责就可以了。但是他表示,也不想因为这件事让团队过多地被压抑。此前高斌率领公司主管包括副总裁、片区负责人、项目经理等,集体向集团申请处分,“首先从我开始。我本来已向公司申请辞职”。

“现在我们一定责令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工地进行地毯式排查;我们邀请第三方、行业监管机构来到工地,一起检查质量问题,没有问题了我们才复工,同时要确保类似的事情不要再发生。”高斌表示,奉贤项目复工时间表目前还没有。

一名知情人士指出,工地安全事故暴露了现场管理工作不到位。辩证来看,这对于碧桂园反思其发展模式或许是一个推动。一直以来,碧桂园以建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房子闻名,但规模化的过程中,却屡遭质疑。

比如《报告》中披露的造成事故间接原因之一就是建设单位盲目赶工催进度,压缩工期。建设单位为完成32#楼6月30日结构封顶的预期目标,在受到停工影响(3月21日至4月4日被安质监站责令停工)后未根据有关规定提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技术措施和方案,反而要求施工单位以进度为先,导致模架在尚未完成验收手续的情况下进行浇筑。

对此高斌表示,自己作为公司领导负有管理责任,“这是在我辖区范围内的事情”。但他对于外界质疑碧桂园高周转模式这一说法不甚认可,“上海区域从拿地到开盘用15个月时间,集团大部分项目从拿地到开盘也要将近七八个月,因此,大部分速度与行业差不多,甚至有一些还滞后,但为什么行业把碧桂园钉上高周转的帽子?”高斌感叹道。

多因素指向行业问题

“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碧桂园甚至其他大房企都该好好反思了。”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高周转不一定出现问题,但高周转更容易出现问题。这是偶然也是必然,从企业角度看,过快地追求速度必然更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碧桂园的高周转等问题其实全行业都存在,只是碧桂园做得更彻底,高周转和跟投制度导致的内部管理问题也逐渐暴露。“跟宏观调控环境也有关。政府限购、限价、限售等一系列举措出台,导致开发商也没动力去过多投入品质,因为投入品质是要成本的。”

他指出,高周转背后所隐藏的问题实际上很多。跟投涉及到项目管理团队的个人收益,考核又与高周转紧密关联;又比如成本控制下选材的问题,各区域公司之间由于派系斗争牵扯的管理问题等等。

一家房企人士对记者透露,控制成本有多种方式,比如对材料的要求,高周转模式。所谓高周转问题就是资金问题;为了减低资金成本,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又会导致高周转。

但是,碧桂园上海区域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并非是高周转,比如上海推行装配式建筑,对于装配式建筑项目给予建设到一半可以预售的条件,但高斌指出,工期其实是拉长了,因为目前装配式材料供给跟不上,比如PC的材料供给。

多因素指向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出现问题,碧桂园作为行业老大,也不断被业内视作案例。比如,碧桂园“扎根三四线、低成本拿地、薄利多销快速周转”的模式,表现在成本管控上,碧桂园造价中心采取清单计价方式,通常会比套定额方式低。

在区域管理上,大房企模式也不同。上述知情人士以行业第一二名为例,碧桂园是区域总、项目总负责制,总部放权给区域总、项目总管理,项目总有融资压力;恒大则是集权制,所有权力都在总部,项目总是普通员工。因此,碧桂园的项目总面对的是个人收入,恒大的项目总面对的是内部考核。这两家大房企的管理体制最大区别正在于此,各有利弊。

此前,一家做豪宅起家的房企负责人对记者直言,自己曾带领团队拜访过实施了跟投制度的大房企,发现他跟投“包赢不包亏”的制度设置,很容易导致员工个人风险。项目好的时候,员工跟投是盈利的;市场不好的时候,则亏损。近期也有一家大房企相关人士对记者透露,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讨钱”,此前拿了一块30亿的土地,由于双限,现金流回收缓慢,员工跟投制度也面临考验。

一名港股分析师指出,或许是由于行业共性问题,碧桂园事件在资本市场反应没有想象中大,对于股价的影响也不是最大的。

新闻推荐

田三社区文化遗存多

□汕尾日报记者沈洛羊近日,记者在红海湾开发区田墘街道第三社区采访,发现这里的文化遗存甚多。在田三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