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美楼·两进士—— 陶河镇的文化遗存小记
□汕尾日报记者 沈洛羊
日前,记者前往海丰县陶河镇采访,在镇干部带领下,邂逅了一座乾隆年代的大屋——樑美楼,又了解了陶河文武两进士——彭礼和颜廷光的故事。
美轮美奂樑美楼
有一种说法,陶河因陶瓷业兴旺又兼河运便利而得名。樑美楼的主人吴氏家族正是靠陶瓷业发家,也因渔业致富。传说清代乾隆年间,陶河吴氏家族的主事人帮樑和帮美兄弟拥有多艘渔船,既营陶瓷又从事渔业,家业达到鼎盛,因而大兴土木,建造樑美楼。
规模宏大的樑美楼座北朝南,占地2363平方米,四进四厅堂,九个天井,六十四间厅房,大小门九十九个。虽然墙体有些斑驳,但雕梁画栋和精美屏风仿佛诉说着当年的辉煌,就像一位老去的贵妇人,珠宝项链,雍容优雅,内敛而不失气度。从高处俯视,前后四个雕楼就像四匹骏马,整体楼座犹如一架前行的马车,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四马拖车";如果从侧面审视,整座建筑前低后高,就像一只伸着懒腰的猫儿,正前门是“猫嘴",上方有一圆洞是“猫鼻",左右二个方形小孔是“猫眼",而猫头上的硬山顶飞檐两端高翘,形似“猫耳";登堂入室,依次穿越四个天井,面积从大到小,与左右两侧厢房构成“猫肚",与外铡左右的护厝形成“猫腹",内里厢房屋顶的泥瓦压上条砖,构成猫的骨架,外侧护厝屋顶油黑裸露的泥瓦则是猫的皮毛;第四进的两层厅堂无疑是高翘的“猫儿屁股",登楼环望,前后四座碉楼状似“猫儿四肢",楼后不远处的河道边伫立着一遛弯的小瓦房,那是“猫儿尾巴",民间形象地比喻为“猫儿伸腰"。
樑美楼不但漂亮,而且实用。整座楼,中轴对称,居房、厅堂、天井整齐划一,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小巧玲珑;设计上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虽然没一个窗户,但内设九个天井,日照充分,光线明亮,微风阵阵,冬暖夏凉。还有那天井的出水口,很奇妙,先汇入过滤池,再经排水道送到楼外河沟,抗洪排涝,绿色环保。
樑美楼是大家宅院,但若遇盗或战事,则化为“军事堡垒"。整个建筑,只有一个前门和二个后门,易守难攻;四个碉楼均设有炮眼,就连最外的两侧房顶都设有人行通道,可相互支援;每个门设计也是里外三层,真是固若金汤啊!
樑美楼,一座凝固了200年的建筑艺术,步行其间,可以感受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
文武两进士
彭礼,陶河镇杨古埔村寮下自然村人,1735年(即雍正十三年)中举,10年后(即乾隆十年)考中进士,官任吏部文选司员外主事,敕封奉直大夫,官秩从五品,管理全国文武官员的铨选之政。
关于彭进士,当地流传有三个小故事,有赞有弹:其一,彭礼小时候,父母送他到青坑墟读书,从家里到学校的路旁有一座神庙。人们发现,每次彭礼经过,庙里的神牌均应声而倒。有相人者预言:彭礼将来必定是大富大贵之人,连庙里的神见到他都要磕头。后彭礼果然高中进士、荣归故里。
其二,彭礼中进士后,闻听海丰县官依仗权势、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十分愤慨。有一次,他得知该县官要从杨古埔经过,忙吩咐乡人扛一条长条椅横在路中,上面放置一顶进士帽和一双进士靴。县官见后,知是冲他而来,诚惶诚恐,连忙下马侍候。彭礼有意不撤长椅,让县官及其随从在烈日下足足呆了半天,这才命人撤去。乡人闻此,拍手称快。
其三,相传彭礼初中进士时,有些不自重,有时仗势滋扰百姓,曾与同村刘姓乡人争夺祖山,又曾在鱼市上强买强卖。群众对他颇有意见。其母知道后训诫他:“百年彭进士,万年杨古埔啊!"响鼓不须重槌,彭进士闻言顿改昔日行径。如今“百年彭进士,万年杨古埔"已成陶河一带俗语,劝人为人处世得势莫逞强,要以和为贵;别仗势欺邻,应该造福桑梓。
武进士颜廷光,陶河大坑人,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赴京会试,中武进士第十三名。传说颜廷光进京殿试时,偶然刀头脱出刀柄,但他随机应变,准确无误用刀柄将刀头挑起,技惊四座;监考宫深为赏识,因而捧回武进士桂冠。
记者在颜氏祖祠看到,颜廷光的“进士"匾高挂于祠堂第一进横梁左侧,另有“翰林"匾挂于右侧,为颜培胡立,中间尚挂有“清刑部主政赏戴花翎"匾,为颜灼立。三匾下面,还挂有“清道光会试第一名贡元"匾,为七十八世孙颜寅立。看来颜氏一族功名赫奕,簪缨世代。
新闻推荐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群众信访举报转办和边督边改公开情况一览表(第十五批 2018年6月20日)
序号:1受理编号:D440000201806190025交办问题基本情况:市民来电反映黄羌镇合门村委热水村靠近水库附近有一个养殖场,因环境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