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先锋”一面旗唱响强军主旋律 第42集团军举行第二届“十大钢铁先锋”评选表彰活动
第42集团军是一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英雄辈出的人民军队,孕育了一批又一批能打仗、打胜仗的先进典型。
继圆满举行首届“十大钢铁先锋”评选表彰活动后,第42集团军第二届“十大钢铁先锋”评选表彰活动日前圆满结束,第二批“十大钢铁先锋”,从英雄部队熔炉中昂首挺胸新鲜出炉。他们之中,有受到习近平主席亲切接见,带领全连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党支部被南部战区陆军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标兵指导员颜刚;有精通80多种修理技能,创造10余项革新发明的二级军士长潘小升;有在俄罗斯比武赛场上斩获1金1银1铜,赢得“国际军事竞赛防空能手”称号的狼牙山五壮士连班长杜檾;有把矢志打赢作为不懈追求,多次在国际赛场和全军特种兵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参加中泰陆军特种部队联训,在陌生环境下大胆采用高空低开武装跳伞,与死神博弈夺得冠军的某特种作战旅营长余泽江……弘扬钢铁精神、争当钢铁先锋、锻造钢铁部队,“钢铁先锋”成为第42集团军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某装甲团政治指导员颜刚
钢铁之连的擎旗人
颁奖词
强军的冲锋号角声声入耳。把至高荣耀注入血脉、融入灵魂,把看齐追随付诸实践、落地生根,钢铁之魂的守望者,钢铁之连的擎旗人。
强军风采
2012年12月10日,这一天注定载入某装甲团“烟台峰英雄连”史册。上午12时19分,习近平主席亲临连队视察、看望官兵,与战士共进午餐、合影留念。这个连队的政治指导员,叫颜刚。
四年多来,颜刚始终把习近平主席视察作为至高荣誉,带领支部一班人,坚持用习近平主席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按习主席指示建连育人,大力叫响 “主席嘱托记心间、党的战士听党话”,努力锻造“四铁”过硬连队。
思想看齐才是真看齐,理论追随才是真追随。颜刚组织官兵每天背记一段讲话摘要、每周撰写一篇学习心得,每月制作一本剪报手册,累积了20余万字的读书笔记。学得深入,更要做得出色。四年多来,颜刚和全连官兵一起,先后出色完成多项重大演训任务,7次迎接外事访问,连队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和基层建设标兵单位,2次荣立“集体二等功”,4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去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经验做法被陆军转发,党支部被战区陆军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个人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某陆军航空兵旅飞行大队长曲亮
十余载高飞远航慑敌胆
颁奖词
赤胆照碧海,铁翼翱蓝天。十余载高飞远航,三千小时刀尖舞蹈,驯战鹰、磨利剑,亮剑慑敌胆,曲奏凯歌旋。
强军风采
某年,祖国边境风云变幻,周边宵小蠢蠢欲动,野心群贼虎视眈眈。一场维护国家利益的保卫战迅即打响。某陆军航空兵旅飞行大队长曲亮主动请缨,临危受命,驾驶战鹰克服远海飞行复杂气象,携实弹、远距离、超低空,飞临战斗一线。
善战方能止战,制敌才能胜敌。曲亮和他的机组,在完全陌生海域、缺乏舰船保障、不具迫降条件的情况下,将生死置之度外,数次掠海执行勘察取证和威慑拒止任务,抵近逼退敌船,查验争端发生点,记录敌船违法冲撞证据,有力震慑了对方侵扰企图。
平时练过硬,战场打得赢。曲亮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级飞行员,驾机14年来,始终牢记“机场就是战场,升空即是作战”,把精飞善战、长空亮剑作为不懈追求,带领机组苦练技术、精钻战法,先后攻克武装直升机打海上小快目标战术难题,试飞带教出空中悬停导弹攻击和单目标闪击、多目标突击等实战创新成果,首次实现远海小岛屿试飞试降,创下跨海飞行最远记录,在争端海域发射导弹命中目标,多次拿下飞行员最高荣誉——— “金头盔”桂冠,成为名副其实的“王牌射手”。
某特种作战旅营长余泽江
一招制胜的特战精英
颁奖词
精武强能,是一往无前的铁血猎人;逐鹿沙场,是一招制胜的特战精英。千里喜闻啼,得胜方还家,以牺牲奉献践行胜战追求,用热血青春续写利剑荣光。
强军风采
2014年6月13日5时17分,东方吐白、晨曦微现。广州南方医院产科病房内,一个新生婴儿呱呱坠地。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内蒙古朱日和草原,某特战旅营长余泽江,正带领侦察小分队渗透潜伏敌后,突然发起攻击,一举端掉敌指挥所,为演习立下头功。得胜归来,铠甲未卸,听到儿子出生的消息,这个从未流泪的汉子,不禁喜极而泣。
军人天生为打赢。“得胜”二字,已经深深刻入余泽江的生命密码,成为他从军十八年的不懈追求。为了练就得胜本领,他矢志精武,熟练掌握攀登、潜水、伞降、狙击、爆破等20余项特战技能,获得“跳伞一级证书”,登上全军特种部队比武竞赛最高领奖台;为了赢取得胜荣光,他冒着生命危险,从3000米高空纵身一跃,在异国陌生空域完成高空携装定点跳伞,折服一向傲慢的“泰军伞王”;为了践行得胜使命,他连续3年带队参加全军重大演习,在渗透侦察、火力引导、敌后破袭等特战行动中,获得多个“唯一”殊荣,屡受导演部好评,2016年取得朱日和场区5场演习特战专业第一名,个人荣立二等功。
刀尖熔铸尖刀,头雁引领雁阵。任营长以来,余泽江研究借鉴外军特种部队战训法,大胆创新察打一体、侦战融合的组训模式,大力推行实战化、极限化、专业化练兵方法,带出一大批敢于亮剑、招招制敌的特战精兵,在去年底的军事训练考核中,所属三个连队囊括侦察分队前三名。
某装甲旅司令部参谋余曙光
能参善谋的铁甲尖兵
颁奖词
心为使命燃烧,智为中军帅谋。读记算写画传,苦练在手、精湛娴熟;成竹于胸、妙算精筹。为战务战的“拼命三郎”,能参善谋的铁甲尖兵。
强军风采
2015年8月,河南确山,某装甲旅千里跨区,砺剑中原。战斗打响后,攻防对抗异常激烈,战场态势瞬息万变。中军帐内,旅司令部参谋余曙光精谋细算、按键如飞,一条条决心建议快速流转至指挥决策席,一道道作战指令精准直达阵地最前沿,展示了一名优秀参谋的过硬军事素质。
这是该旅首次以红军身份整建制参演,由“磨刀石”变“磨石刀”。使命当前,余曙光重任扛肩、勇挑大梁,在演习筹备实施的200多个日日夜夜,牵头拟制29类30余万字演习方案计划,现场组织十多个战备行动课目演示,系统规范11类174项人员装备配载标准,经常是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每天都伴着灯光、迎来曙光。
胜战必先谋战,精技方可强能。余曙光立足参谋岗位,把“五通”“六会”当作立身之本,熟练掌握装甲兵通信、射击、驾驶专业技能,多次在网上指挥对抗和比武竞技中摘金夺银,是指技合一的“多面手”“智多星”。旅队长期担任模拟蓝军,余曙光对当面敌情了如指掌,对战场信息了然于胸,标绘作战要图1000多张,是名副其实的“活字典”“蓝军通”,个人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某机步团驾驶员王长亮
始终走在泛水编波的最前端
颁奖词
守丹心如初,靠的是赤诚无悔;驭铁甲破浪,须练得过硬真功。头车当头,始终走在泛水编波的最前端;航灯长亮,矢志成为胜战打赢的排头兵。
强军风采
潮涌海天阔,风急浪如山。“使命行动-2013B”演习汕尾海域,某机步团两栖步战车整装待发。此时,风浪等级接近装备设计极限,步战车可能有被打翻的危险。但他们接到的命令是——— 按时装载!
军令如山,关键时刻,一辆步战车轰鸣启动,第一个驶入碧波,力压浪涌,全速抵近舰船。在头车带领下,战车长龙“一”字跟进,临舱门、正车向、扣甲板,加速驶入船舱,全部安全上舰。坐镇这辆战车的,就是该团三级军士长——— 王长亮。
作为团首批“特级驾驶员”,王长亮每次演习都是第一个下海、第一个上舰,第一个站出来挑战复杂海况、第一个冲上去处置海上特情,是名副其实的“两栖尖兵”“海上蛟龙”。
1999年入伍以来,装备不断更新,对王长亮而言,变的是战车,不变的是战位。2010年底,新装备列装入营,看着焕然一新的仪表盘,服役将满12年的他没有退缩。为尽快熟悉装备性能,他对着教材,自学深研,短短2个月,硬是啃下了厚厚3本专业教范,在全团首批拿到“上岗资格证”;为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他在密闭高温的驾驶舱内,一练就是四五个小时,一趟下来,常常是汗流浃背、头晕目眩;为提升装备作战效能,他积极探索稳航向驾驶、反向转舵上舰等抗风浪极限组训法,总结的 “水陆转换快速切换口诀”,使步战车两栖转换时间缩短了45秒。因技术过硬、表现突出,个人先后被评为 “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三等奖”,被战区陆军表彰为 “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
某摩步团班长杜檾
比武较量扬威国际赛场
颁奖词
异国他乡,晴空万里,比武较量不服输,扬威国际赛场;传统步兵,壮士传人,红色基因不褪色,赓续狼连血脉。用钢铁精神锻造防空能手,用钢铁作风挥洒中国军人的血性风流。
强军风采
2016年8月11日,俄罗斯亚速海东北岸,叶伊斯克市,艳阳晴空,凯乐高奏。俄防空兵训练基地冠军领奖台上,6名中国军人高唱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他们刚刚在“晴空·2016”国际军事竞赛中力压群雄,勇夺2个团体第一。队伍中,一名步兵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某摩步团“狼牙山五壮士连”班长杜檾。
这次比武,杜檾首次出疆,时差反应大、气候难适应、饮食不习惯,他克服困难,压缩适应期,带头加大训练强度,深研比赛规程,观摩对手训练,探究制胜策略,短短20天暴瘦十多斤。
赛场如战场,7个国家高手云集,各支队伍暗中较劲。比赛伊始,目标照明弹降落伞未能正常打开,滞空时间由45秒陡降至10秒,来不及捕捉目标,导致首发失利。
高手过招,既是剑法的比拼,更是意志的较量。杜檾一边迅速调整状态,一边鼓励身边战友,及时修正射击诸元,加快弹药装填速度,密切配合,精准操作,随后所有目标全部命中,最终实现绝地反击。
英雄连队英雄兵,红色基因代代传。入列“狼牙山五壮士连”以来,杜檾始终把精武强能作为目标追求,平时训练自觉把体能练到极限、把技能练到极致;集训选拔,他每天十公里负重跑风雨无阻,每天十趟400米“冲锋型障碍”雷打不动,每天500次操机装填一次不落,从3个集团军近百名参训选手中脱颖而出,最终斩获1金1银1铜,赢得“国际军事竞赛防空能手”称号。
某防空旅发射主操作手岳景洲
堪称技艺精湛的防空尖兵
颁奖词
身嵌钢钉,以合金之躯诠释自强之志,无愧志坚如钢的表率模范;手握红缨,用弹无虚发铸就苍穹神盾,堪称技艺精湛的防空尖兵。
强军风采
2016年9月,西北大漠,戈壁千里。滚滚黄沙中,战机呼啸、战车轰鸣。某防空旅三级军士长岳景洲,坐镇红旗七导弹发射车主操战位,接到命令,只见他紧盯雷达显示屏,快敲仪表按钮键,搜捕、校对、跟踪、锁定,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舱外红缨随舞、利剑出鞘,数秒后,千米高空,敌机应声而落。在赞誉的掌声中,谁能想到,战车中的他,腰上却深嵌着五枚寸许长的钢钉。
2010年,因长年超负荷训练,腰椎间盘突出,他接受了腰椎融合固定手术,钢钉被植入体内,身体有瘫痪风险。面对视如生命的导弹战车,面对源于内心的防空热爱,岳景洲没有倒下、没有退缩,强忍着锥心剧痛,经过康复治疗和不懈努力,他重新站了起来。
钢钉撑起脊梁,“钢”气充盈于胸。这些年,岳景洲一边与病痛抗争,一边与打赢同频。每次训练,他都是伴着体内钢钉与脊柱摩擦的吱吱声,钻战车、爬底盘、练专业,刻苦研习战修技法,不断刷新操作记录,7秒完成目标寻、辨、锁、判、打,40秒完成转塔解锁发射9个步骤21个动作,至今全军无人能突破。个人先后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2014年被表彰为“全国自强模范”,受到习主席亲切接见。
集团军直属某连班长陈梓楷
勇于超越演绎赤胆忠诚
颁奖词
特系心间,战为梦想,矢志不渝,把平凡岗位当作胜战舞台。训到痴狂,练到极致,勇于超越,把生死置之度外演绎赤胆忠诚。不普通的普通战士,不是特种兵,胜似特种兵!
强军风采
2016年1月,集团军机关某部在直属队大力推行步兵特战化训练,攀登滑降飞檐走壁,特种射击枪响靶落,搏击格斗凶猛如虎,高空伞降雄鹰展翅,他们用使命忠诚和血性担当,架起了传统步兵与特战精英的胜战桥梁,打通了特战化练兵备战在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极限是如何超越的,某连班长陈梓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百炼成钢的精武传奇,完成了从普通一兵到钢铁战士的华丽转身。
入伍三年多来,他当过有线兵、干过炊事员,守过车库、站过门岗,每一个岗位他都不忘练意志、练体能、练技能,爬杆架线不知疲倦,哑铃杠铃如影随形,无声哨位笔直挺立,支撑着他的是一直怀揣于心的特种兵梦想。
小岗位连着大舞台,小战士也有大梦想。集团军组建应急处突集训队,陈梓楷第一个报名。集训中,他从不吝啬汗水,从不惧怕伤痛,每天训练都练到筋疲力尽,每个科目都自主加压加码,攀登楼上别人一次他练三次,射击靶场他总比别人多趴半个小时。在一次武装泅渡训练中,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因体力透支导致溺水。
生死抛脑后,痴心为战狂。没等身体完全康复,陈梓楷主动归队,重返训练场。在随后的训练中,他常常以“生死关走过一遭”来勉励自己,以更加刻苦、近似痴狂的作风意志,继续在特战特训、实打实练中冲锋在前。
某炮兵旅司令部科长高龙
用划天弹道绘就胜战轨迹
颁奖词
铁拳高擎,火舌如龙,用划天弹道绘就胜战轨迹;转岗为战,创新为赢,用信息链路助力新质神威。十八年初心不改,十二个寒暑春秋,以笃诚执着标定了炮兵传人新的长征路。
强军风采
2015年8月,贺兰山下,“火力-2015青铜峡·F”演习激战正酣。无人机侦察、雷达侦搜、炮声探测、抵近侦察等情报数据汇聚指挥方舱,经过升级换代的信息指挥系统,从信息甄别、态势研判,到目标锁定、任务分发,用时不到45秒,最终实现火力集群覆盖,毁伤质效提高一倍。创新这套新型指挥系统的,正是某炮兵旅作训科长高龙。
2013年底,部队整编,已任营长3年的高龙改任司令部科长。从炮阵地走进中军帐,他对传统炮兵指挥系统构建用时长、效率低、迟滞战斗力跃升的瓶颈短板有深切感受,面对装备老旧、资源零散、人才匮乏等实际,他决心从升级改造指挥方舱开局,为传统炮兵插上信息化翅膀。
此后的六百多个日日夜夜,他以方舱车为家、与数据链为伍,从最基础的信息原理学起,从最简单的互联互通钻起,硬是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了数据链路结构图;他拜专家为师、与团队共苦,主动请教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上百次组织无人机、雷达、声测、侦察骨干集智攻关,成功破解各型装备数据“油水不容”难题。
某工兵团修理技师潘小升
深钻细研甘做装备维修螺丝钉
颁奖词
逢山开路难,遇水架桥深。精益求精,用工匠品质深钻细研,甘做装备维修“螺丝钉”;匠心育才,为桃李成蹊倾囊传授,赢得“潘师傅”亲切美誉。
强军风采
2015年12月20日11时28分29秒,深圳光明新区,发生特大山体滑坡事故。某工兵团闻令而动,紧急驰援。救灾现场,万人齐动,千车轰鸣。突然,一台地方挖掘机“趴窝”熄火,堵塞了必经的救援通道。
时间就是生命,分秒决定生死。在人民群众焦急期盼的目光中,只见一个迷彩身影,一头钻进车底,在冰冷的泥水中,敲底盘、闻油路、拆部件、换主轴,不到15分钟,故障机械“满血复活”,生命通道再次打开。他,就是集团军工兵团二级军士长潘小升。
从军24载,潘小升与工程机械“结缘”,以工匠精神自勉,用使命追求强能。从当上修理工的第一天开始,他就一心扑在修理岗位,全神铆在装备工间,学原理、摸部件、钻图纸、查线路,积累10余万字的数据分析笔记,记录近万个典型故障档案,熟练掌握80多种装备维修技能,总结出一套“望闻问切”修理绝活,练就一身“听音辨障”过人硬功。
2014年,团队专门为他建立“潘小升工作室”,他带领技术骨干革新发明了手摇式变速箱调架、便携式多功能压床等13项创新成果,研发的“制动分泵活塞抓取器”获得国家专利。他心向战场,带头钻研战时装备快抢快修技法,提出实战条件下组合式、模块化换件维修理念,先后参与重大演训保障任务100多次,抢修故障装备2000余台次,无一失手。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杨剑辉 通讯员袁锋 王翰斌 房彬 丛纬义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李晓旭、宋毅、陈晓鹏报道:4月21日,深莞惠经济圈(3+2)党政主要领导第十一次联席会议上提出,参照深汕特别合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