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哪些动植物最常见? 大鹏首次发布自然课堂全域导览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态资源丰富的大鹏新区不仅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也是生态文明实践的好去处。6月5日,深圳市大鹏新区正值第50个“六·五”世界环境日之际,发布了一份“绿色地图”——大鹏自然课堂的全域导览图。据了解,大鹏自然课堂是大鹏新区综合办(文明办)在2018年通过多方社会力量打造的生态宣教品牌活动。此次发布的全域导览图是供市民朋友凭借导览图参与新区近20家生态文明宣教体验中心(自然学校)涉及核电、农业、天文、大气监测及海洋艺术等特色课程或主题活动,且多家中心(自然学校)聚焦海洋科普,如设有贝壳标本室、海藻标本室和观赏鱼车间等科普空间和海洋美学创意工坊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还发布了一套大鹏半岛常见的南澳海胆、禾雀花、银叶树及霜鹿角珊瑚等十大动植物的手绘版明信片。
年内还将推出天文、核电等特色课程
今年,大鹏自然课堂为推进公众自然教育模式,启动“1+N”活动体系计划,整合最新的信息,对近20家生态文明宣教体验中心(自然学校)的特色课程或主题活动进行了梳理和挖掘,推出包括大鹏自然课堂手绘地图、大鹏新区生态文明宣教体验中心(自然学校)导览手册、大鹏半岛自然物种手绘明信片等品牌文化产品。
近20家生态文明宣教体验中心(自然学校)的特色课程或主题活动丰富。其中,深圳国家基因库长期开展国库云课堂、国库开放日以及大型主题科普活动;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开设了“昆虫与农业科普”“农业分子生物学科普”等特色课程;大亚湾核电基地定期组织核电科普“公众开放日”活动,并推进“核电科普进校园”;深圳天文台通过天文科普“开放日”,向公众讲述星球故事,开展太阳观测等体验活动。而深圳市生态监测自然学校则编写了一套涵盖“大气、土壤、水生物、植物、海洋”等主题系列教材,并开设了水资源实验、植物、昆虫标本制作,以及土壤、大气监测和海洋艺术等相关内容的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生态文明宣教体验中心(自然学校)聚焦海洋科普和生态保护,如设有贝壳标本室、海藻标本室和观赏鱼车间等科普空间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致力于珊瑚保育科普的“潜爱大鹏”,开展系列海洋环境综合实践课程的海洋大学堂,打造深圳首条儿童友好海岸穿越线的坝光自然学校,开设大学生海洋通识公益课的大鹏半岛海洋图书馆,开发了小小海洋博物学家课程和海洋美学创意工坊的溪涌自然教育中心等。
“大鹏自然课堂搭建了保护自然生态、崇尚科技创新的桥梁或纽带,为中小学生教育实践活动、城市居民科普体验及游客深度了解认识深圳,提供了一处开放共享的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饶敏杰表示。
先后评选出近20家宣教体验中心
大鹏自然课堂是大鹏新区综合办(文明办)打造的生态宣教品牌活动之一,已连续开展四年。
自2018年起,大鹏新区综合办(文明办)联合媒体,整合辖区相关单位、企业、机构、社会组织的自然教育资源,先后评选出两批近20家生态文明宣教体验中心。
其中,包括深圳国家基因库、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和深圳天文台、大鹏新区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等公众科普场馆,大亚湾核电基地等企业,深圳市生态监测自然学校、坝光自然学校等国家级“自然学校试点单位”,潜爱大鹏珊瑚保育站、海洋大学堂、大鹏半岛海洋图书馆、溪涌自然教育中心、鹏城美丽乡村、新天地生态农场等社会组织和机构,还有葵涌第二小学电池科技馆、葵涌儿童友好海洋图书馆、南澳中心幼儿园生态文明宣教体验中心、东涌周末学校等单位和学校。构建起新区的生态文明宣教矩阵。
依托生态文明宣教体验中心,大鹏自然课堂项目于2019年3月正式启动,每年在春夏秋冬四季开展多场主题自然教育活动。疫情之下,2020年大鹏自然课堂春天“云课堂”在百亩油菜花田里继续“开讲”,并开展了“手”护海洋、走读西涌等主题活动。
“开讲”在四季里的大鹏自然课堂项目,创新“政府发起、社会参与、媒体推广”模式,将关爱未成年人的行动与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相结合,通过孩子带动整个家庭“与自然美好相遇”,以大鹏半岛为全域“自然课堂”,推进公众生态教育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让全社会共同关注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文明氛围。撰文:郑婷婷
新闻推荐
蚂蚁扎堆扰民 多方合作“一窝端” 南澳南隆社区消杀榕树上十余个蚂蚁窝
▲消防员正在清除榕树蚂蚁窝。▲蚂蚁窝。▲工作人员对蚂蚁窝进行消杀。本版图片均由深圳晚报记者朱冀摄深圳晚报讯(记者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