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二字有山、有河、有海,体现了潮汕文化的多姿多彩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记者在汕头采访发现 海洋保育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公益课程十
助力亚青会,打造美丽内海湾受访者供图
在大海中悠然嬉戏的白海豚郑锐强 摄
汕头大学《走向海洋》公益课程学生在清理沙滩垃圾受访者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赵映光蚁璐雅
在“4·22”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一条关于“5头粉色海豚现身汕头南澳岛附近海域”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也再次点燃了人们关注海洋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热情。
“潮汕”二字有山、有河、有海,体现了潮汕文化的多姿多彩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事实上,对于“向海而生,因海而兴”的汕头来说,保育海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有着绵延不绝的传统。近期,“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作为重要内容也被写进了汕头市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而在省委、省政府3月底正式发布的《关于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中,“建设绿色美丽生态汕头”更是被提到了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的高度。
汕头市不少热心人士也自发担起了“深蓝卫士”的职责,默默地开展宣教行动,致力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传统潮汕海洋文化尊重自然
早在唐朝时期,我国就有了发现中华白海豚的记录。如今,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水上大熊猫”之称。其虽名为“白海豚”,但刚出生的幼豚呈灰黑色,青少年时呈灰色,成年的则会呈粉红色带斑点,到了老年则变为纯粉红色了,近日被游客拍到的5头粉色海豚代表是成年海豚。
“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天人合一’思想一致,传统的潮汕海洋文化中,向来有着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科学总监郑锐强,从中山大学博士毕业之后,受汕头大学刘文华教授邀请,回到家乡潮汕地区开展中华白海豚的相关研究。他告诉记者,自古以来,闽粤沿海一带就把海豚亲切地称呼为“妈祖鱼”,渔民更是将其视为智慧、平安和吉祥的象征;在海洋保育教育中,他们也经常会提到这样一句话:只有白海豚生生不息,我们的海洋才能年年有鱼。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让生物生生不息,也可以让经济与文化生生不息,这才是真正的‘财丁兴旺’,只有白海豚添丁,海洋才能生财,潮汕地方才能兴旺。”在郑锐强看来,物种是社会文化的纽带,唯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才能继续承载潮汕文化的多姿多彩。他盼望着有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家乡,特别是通过生物多样性从过去到现在发生的变化去了解潮汕文化、生活与海洋之间的渊源,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
近年来,汕头在保育海洋及相关科学研究的投入上有不少增量。郑锐强希望当地相关政府部门能够进一步重视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根据现有的科学数据重新规划保护区,并制定具有优先性的保护行动计划,配套对应的保育教育与保护管理措施;同时,在陆源污染得到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严厉打击非法渔业活动,践行科学养殖规划与可持续捕捞。
海洋公益课程社会影响力大
对于“向海而生,因海而兴”的潮汕地区而言,保育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样的意识也正日渐深入人心,并转化成了许多人的自觉行动,他们的行动也在影响着更多的人。
其中,汕头大学海洋教育专家孙泽伟近年来就一直在身体力行地开展宣教行动、致力于海洋环境的保护。据悉,2012年开始,他便在汕头大学开设了《走向海洋》公益课程,带领参加课程的大学生关注海洋国土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并开展落地宣教行动和相关实践活动。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渔民并不了解江豚与中华白海豚同为国家保护动物。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们每年都会设计保护鲸豚类等相关珍稀物种的宣教和调研课题。”孙泽伟建议,地方政府应该提高对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管理水平,以及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海洋动物资源,同时要鼓励和引导民间组织参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宣教活动,比如渔民教育、海洋生态保护课堂进入中小学校等。
据悉,《走向海洋》公益课程作为汕头大学首门在理科专业中植入服务学习理念的实践类课程,自开设以来,积极拓展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和合作单位,目前已与15家单位联合开展了社会实践合作,建立了11个社会实践基地;联合多家单位共同举办了7届“海洋生态保护”公益日活动,参加活动的市民超过7万人次;与广东南澎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共同举办了6届“穿越北回归线环保徒步”公益活动,参与活动的民众超过1万人次;在汕头、潮州乃至福建等地开展超过50场次海洋科学知识宣教活动,超过6000名中小学生接受宣教。2020年,该公益课程也被认定为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希望有更多的人与我们一起,进一步守护好我们的蓝色星球。”郑锐强表示,十多年的研究生涯让他明白,物种可以将不同时空、不同背景的人联系在一起,因为它们是文化根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育可以拉近不同的人,重新将人与自然相连,因为它们是共通的行动语言。
文脉故事
吴奕强:做环保志愿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近年来,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不断普及,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担当起了“深蓝卫士”的职责,通过开展环保宣教、清洁海洋垃圾等活动守护着美丽地球。
汕头市蓝天义工协会环保项目负责人吴奕强就是其中之一。加入汕头市蓝天义工协会10年来,他的志愿服务时间已累计达3000小时,他本人也先后获得广东省五星志愿者、2019广东省最美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等殊荣。
“10年前,市民的环保意识普遍不强,我在街上做过一个小测试:在路边角落放上几个烟头,半小时后,那堆垃圾就逐渐变大了,但加以清扫后,干净的角落却没人往上面扔其他垃圾了。”吴奕强说,整洁的环境与市民的环保意识是相互影响的,他从那个小测试开始就有了信心,认为只要改善环境,市民环保意识也会随之提高的。
正如吴奕强所预料的,如今汕头的环保工作已有了喜人成效,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志愿团队,默默付出、出钱出力支持环保事业。让吴奕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自2016年起,汕头市蓝天义工协会的户头每年都会收到“神秘的1万块”,指定用于美丽韩江项目。吴奕强说:“这是来自一个素未谋面的、在深圳定居的潮汕人,他在韩江边出生,喝韩江水长大,觉得美丽韩江项目十分有意义,而这件事也让我们的团队十分感动,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近年来,吴奕强主动策划参与多个守护活动,如美丽韩江、守护海岸线·净滩、守护海岸线科研监测、助力亚青·美丽内海湾等,现在,这些活动都陆续变成环保品牌,常态化推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守护海岸线科研监测项目还荣获“2019广东省环保社会组织优秀公益项目”。
“做环保志愿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这条路上,我也会一直走下去,接下来,希望能把宣教工作做得更细,推动环保进校园等落地,在新一代青少年中埋下环保的种子。”吴奕强说,本月24日,汕头多个公益组织也将再次联合举办大型净滩活动,希望能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还海滩一片洁净,推动全社会形成保护海岸线的共识。
新闻推荐
近日,汕头供电局开展了“2021年汕头市深化新时代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及“2021年汕头市供电行业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等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