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嘉宾做客南方日报“营商环境圆桌会”,为汕头优化营商环境建言 营商环境翻身仗必须打赢
王继本。
张皓。
郭大波。
陈胜全。
翁晓阳。
颜世荣。
林海辉。
黄育斌。
汕头优化营商环境应如何以问题为导向,打好“翻身仗”?对于职能部门来说,该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增强企业幸福感、获得感?本期“营商环境圆桌会”邀请8位嘉宾,继续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展开深入对话。
有嘉宾表示,近几年在与外地投资者的交流中,能感受到他们投资汕头的信心和意愿越来越强烈;也有嘉宾直言,当前汕头营商环境与外地城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打赢营商环境翻身仗是硬仗、决战,是输不起、必须赢的一场仗”。
●南方日报记者余丹蔡沚彦
■本期嘉宾
◎王继本汕头海关法综处副处长
◎张皓中国人民银行汕头中心支行行长
◎郭大波汕头银保监分局局长
◎陈胜全汕头综合保税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翁晓阳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颜世荣汕头市司法局党委书记
◎林海辉汕头市金融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黄育斌汕头市投资促进局局长
1软实力逐年提升,企业信心提振
南方日报:各位如何看待营商环境?谈谈近几年汕头营商环境的进步。
王继本: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的沃土,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汕头围绕市场主体需求,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持续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逐年得到提升,有效提振了企业信心,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了经济发展。
张皓:金融生态环境是营商环境的一部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降低金融运营风险和成本,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整体质效,助力提升汕头企业的竞争力,形成金融和经济良性互动发展。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汕头市中心支行会同市金融工作局制定优化汕头市金融生态环境的意见及若干措施,探索建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评估体系,定期会商、研判形势;并立足自身职能推进重点工作落实,助力推动汕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
郭大波: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打造优良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金融资源要素集聚发展,提高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引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中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金融和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汕头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颜世荣: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打造好法治化营商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汕头提出要攻下营商环境的“五座大山”,我认为这个判断非常精准,很符合汕头实际,犹如打蛇之七寸,抓住了汕头营商环境的主要短板弱项。我们说“打赢营商环境翻身仗”,既然是“翻身仗”,那就是硬仗、决战,是输不起、必须赢的仗。我坚信,只要攻下这“五座大山”,汕头营商环境将实现根本性转变,推动营商环境不断向好。
黄育斌:汕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生命线,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汕头市通过打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和“亲商、富商、安商”的投资环境,来吸引企业来汕头投资,留住企业在汕头扎根经营、长期持续发展。汕头市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在跟外地投资者的交流中,我也能感受到他们投资汕头的信心和意愿越来越强烈,来汕考察投资的企业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包括立汕智造工业项目、大唐国际海上风电场、中移动人工智能和智慧运营华南研究所等一批投资额大、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相继落地。
2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南方日报:逐渐改善的营商环境,对各位分管的领域以及企业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王继本:为助力地方优化营商环境,汕头海关积极担当作为,尤其是去年以来针对疫情的影响,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全力推动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1—2月粤东外贸进出口增长25.1%,其中汕头市进出口增长超过四成,实现了外贸开门红。
张皓:我们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资金24亿元;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激励银行为6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发放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资金,撬动银行发放4亿元信用贷款,上述政策工具合计惠及市场主体1600余户。依托“粤信融稳企业保就业平台”,支持银行通过平台向近200家名单企业新发放贷款82亿元。2021年2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2342亿元,比年初增加122亿元,同比多增37亿元。今年以来,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35个基点。
陈胜全: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近年来,汕头综合保税区一直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加快发展,取得较好工作成效。2020年,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77.96亿元,增长206%;全区外贸进出口占全市比重从2016年的1/50提高到2020年的1/9。
颜世荣:近年来,汕头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不小进步。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汕头市司法局坚持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促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向好。我们认真落实《汕头市三年立法规划(2020—2022年)》《汕头市2020—2022年规章立法项目清单》。两年来我局已办理法规草案18件,政府规章21件,涉及简政放权、出租汽车客运管理等重点领域和民生事项立法,以顶层设计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林海辉:由市金融局牵头制定并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汕头市关于进一步改进金融生态环境的若干措施》,从完善激励机制、清收不良债券、严打金融违法等十四个方面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力争通过一段时期、分阶段的综合施策,在辖区形成实体经济与金融更为融合、金融供给更为充分、金融服务更为优质、金融产品更为丰富的区域金融服务中心。为推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十四条措施落地,金融局协同人行汕头中支和汕头银保监分局,协调发动金融机构加大金融资源投入,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努力破解融资难这一营商环境突出顽疾。此外,市金融局还积极与各区、县建立健全政银企融资对接机制,预计在上半年将实现全市各区、县金融全覆盖。
黄育斌:优质高效的服务让企业感受到了汕头营商环境实实在在的好转。例如,精密制造龙头企业立讯精密在汕头市投资的立汕智造工业项目,仅不到20天时间就完成了项目开工前各项审批工作,汕头全力促成项目正式动工建设,得到企业的高度赞赏。
3营商环境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南方日报:从各位所在的单位职能出发,您认为,当前营商环境还存在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郭大波:从我分局日常监管掌握的情况来看,当前汕头辖内一些银行机构信贷管理模式不够完善,信贷投放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够科学合理,信贷审批效率也有待提升;另外,银企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信息不对称问题,融资风险分担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部分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
陈胜全:我们深知,目前汕头综合保税区对比外地先进综合保税区,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改革创新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服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办事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翁晓阳:一直以来,工信部门都把“做好企业服务”作为我们的天职,服务好企业,服务好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服务质量和效率,是检验评价我们工作的试金石。今年1—2月,汕头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5%,总体有较大恢复。但当前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不少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
林海辉:诚然,当前汕头金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要求而言,还远远不够,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金融资源运用率不高,目前汕头存贷比仅为56.21%,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无法有效支撑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二是个别上市公司风险问题突出,存在一定衍生叠加风险;三是金融创新发展力度不足,相关金融创新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地实施。这些问题都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的绊脚石,需要我们正视并努力完善。
4自查自纠提升企业获得感
南方日报:对于汕头接下来的营商环境改革,各位所在职能部门有何举措,有何建议?
王继本: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对营商环境的要求会有所不同,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政府部门持续推进,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海关职能作用,立足粤东发展实际,突出市场主体主导,突出深化改革创新,突出“智慧监管、智慧口岸”,突出整体协同联动,制定切实可行、精准有效的措施,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积极贡献海关智慧和力量。
陈胜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推进会强调,要彻底整治办事收红包、融资难税负重、交通秩序差、建筑领域审批效率低、环境卫生不整洁等五个“顽瘴痼疾”。对这五个“顽瘴痼疾”,汕头综保区也都要逐一开展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同时,要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问题上精准发力,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
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从企业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企业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全面提升区域营商环境。一是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审批流程,让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在企业登记方面,对符合条件的都做到即来即办、立等即取;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方面,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事项都尽量优化到2—3个工作日(不包括法定公示时间10个工作日);在货物通关方面,实现进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不超过8小时。
二是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落实《汕头综合保税区推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对企业生产经营给予奖励补助;对租用物流中心和临港公司物业的企业予以租金优惠的支持;继续推行汕头海关“关税保证保险”项目,对保费予以资助。三是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会同濠江海关、广澳海关、招商局港口集团推进区港一体化发展,优化监管模式,提高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四是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保障,广泛开展政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式”培训,为企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同时,通过定期举办人才招聘会以及搭建线上“网络招聘会”平台等多种方式,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公共招聘服务。
翁晓阳:在落实惠企政策方面,我们持续加大政策宣贯力度,建设涵盖全市2万多家工业企业的信息服务模块,提高政策的覆盖率和知晓率,打通政策惠企“最后一公里”,不折不扣地及时兑现政策,增强企业获得感。在解决企业诉求方面,我们通过市领导挂钩联系、政企直通车、企业座谈会、“粤商通”等,建立市区工信常态化挂钩联系,划分38个服务网格并配备“助企服务专员”,完善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实实在在为企业解决一些困难问题。
在开拓市场方面,我们在去年与阿里1688平台合作推出“复苏计划”系列活动的基础上,持续培育发展工业电商,培育一批工业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工业企业提升网上采购及销售率。今年来,已引进落地1688直播基地2个、淘宝直播基地3个。在培强扶优方面,我们正修订完善市“民营经济38条”,重点在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求突破。同时,正着手制订促进产业倍增发展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广东六合大园区规划建设,争取用3至5年时间,培育10+超100亿、50+超50亿、100+超10亿的行业龙头企业,工业实现倍增发展。
颜世荣:要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就必须发挥好法治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从而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安全、稳定、透明、公平、有序的环境,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激发社会创造力。对此,立足司法行政职能,我建议必须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的制度体系,扎实推进《汕头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汕头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汕头经济特区多元化解纠纷条例》等涉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立法项目。
其次,要进一步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监督合力,发挥法治建设考评指挥棒作用,强化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前审后备,加大涉企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加强对涉企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进一步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服务企业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大力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推动汕头律师更好融入“双区”建设,维护华侨合法权益。
5多方合力联动解决企业融资难
张皓:我们不能忽视当前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短板。这些短板需要通过综合施策、多方合力联动加以补齐。一是进一步加强债权维护多部门协作,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机制,落实有关失信联合惩戒,打击恶意逃废债,维护良好信用环境。二是引导和支持企业提高治理水平,规范经营行为,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多方合力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郭大波:针对企业融资难的困难,我们建议地方政府进一步推动数据信息共享,依托政府现有数据平台整合各相关部门数据信息,建立覆盖全区域的信用信息和产业信息共享交换机制;进一步发挥融资补偿担保作用,加大在信贷风险补偿方面的财政投入,提升风险补偿比例,延长补偿金担保期限,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发展壮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高担保放贷倍数。
林海辉: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是市金融局接下来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主攻”方向。一方面,我们将强化金融监管联动,深化中央驻汕金融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间的监管协同,建立监管数据共享机制,定期分析交流,做好政策协同,充分发挥各自的业务资源优势,共同推动汕头金融工作提质规范,确保工作质量效果提升。另一方面,以“政企直通车”为抓手,充分利用“汕金惠企通”小程序,推动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建立“金融服务团”和白名单制度,实行名单动态管理,引导金融支持重点项目、产业和工业园区发展,促进银企良性互动,提升对接效率和服务水平。再者,我们将做好“侨”的文章,加快大湾区金融“三十条”政策在华侨试验区落地,打造跨境人民币和个人资本项下金融创新的试点区域;推动金融机构发行蓝色债券,形成更加完善的多层次融资体系。接下来,市金融局将按照全市营商环境推进会部署精神,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建立健全“政企直通车”企业融资诉求响应机制,三方协作,协调发动金融机构加大金融资源投入,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努力破解融资难这一营商环境突出顽疾,推动汕头金融工作提质规范。
新闻推荐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擦亮汕头制造名片 2021年汕头国际孕婴童产品博览会在广州举行
本报讯(记者李德鹏)4月6日至8日,汕头市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办“2021年汕头国际孕婴童产品博览会”,与“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