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三代”带着“红四代”学党史 潮南区大溪坝村发挥“红色村”党建引领作用,讲好红色故事
本报讯 (记者王开颖)近日,潮南公安分局数十名副科职以上党员民警来到位于潮南区红场镇大溪坝村的红场公园,在这个浓缩了红场革命斗争历史重要节点的红色教育基地里,接受一场入心入脑的党史教育。据介绍,进入3月份以来,每天都有不止一批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干部职工师生前来参观学习,每批次少的几十人,多则上百人。
当天,一场特别的小型党课也在这里开讲,参加人员有红场镇委宣传部门干部、大溪坝村党员代表和学校师生代表。大家先后来到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旧址、李多年母女事迹纪念铜像和红色革命历史长廊等处,听村里老党员讲述当地革命斗争历史和可歌可泣的先烈事迹,在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
“因为我的太爷爷当年是跟随彭湃干革命的,所以我要踏着太爷爷的脚印,重走红军路、重温革命史,好好学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长大以后做对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参加活动的红场小学六年级学生余欣告诉记者。
余欣说起来已是“红四代”,她的父亲是大溪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创湖,而余创湖的爷爷余和水早年在家乡参加革命。上世纪20年代中叶,当时不满20岁的小裁缝余和水多次跟邻近农民徒步前往海陆丰感受农民运动热潮,聆听彭湃同志现场演讲,接受革命教育,回到村里后向亲朋好友讲述所见所闻,传播革命道理。1928年初,中共东江特委书记彭湃率工农红军和农民赤卫队转战大南山,余和水积极参加农会工作,利用家里一台简易裁缝机为红军和赤卫队制作服装和鞋子,并配合党组织发动村民积极参加红军和赤卫队,扩大革命力量。1930年11月,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和潮普惠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先后在大溪坝村举行,余和水带领战友认真制作会场用的旗帜、横幅和宣传标语,协助做好会务工作。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余和水不避艰险、赤胆忠心,为西南红军医院的医务后勤工作、保护红色资源作出了贡献,1933年初在突围时被国民党军开枪击伤腿部,因医治不及时而落下后遗症。他在世时经常向子女讲述革命斗争故事,要求子孙后代一定要爱国拥军跟党走。余和水的儿子余锦锡继承父亲遗志,先后将两个儿子送到部队服役,其5个孩子都是共产党员。
3月15日下午,红场公园里出现了两位“红三代”相逢的感人场面:彭湃的孙女彭伊娜首次前来探寻祖父当年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当余创湖告诉她“我爷爷当年就是跟随您的爷爷闹革命”时,她紧紧握着余创湖的手,眼泪夺眶而出。彭伊娜的父亲彭洪出生没多久,父母亲就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具体到农村,共产党员就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也是靠山,当群众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党员应该是可以依靠的。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新时代带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同创业、共致富。”有着55年党龄的大溪坝村老党员李木炎对此感悟颇深。
红场小学现有来自周边4个村的100余名学生,校长江鸿彬对记者表示:“我们学校利用本地特有的红色资源,经常组织师生到红场广场等革命遗址参观,传承红色基因,接受党史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师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只有学好党史,才能进一步了解党的过去,明晰未来的发展方向。”余创湖表示,大溪坝村将充分发挥“红色村”党建引领作用,深挖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旅游推动山区乡村振兴和经济提速,构建“以红促绿,红绿相衬”的发展新格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冬琪)去年以来,由于降雨减少,水库蓄水量锐减,水位下降,给两潮地区的市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用水带来了不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