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南区溪美朱村传统手工艺人 推动技艺传承“破圈” 传统竹编花篮 搭上“直播快车”
朱喜贞在编制竹编花篮。
画匠朱镇喜为竹篮坯绘制图案。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是大文豪苏东坡对竹子的评价。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竹子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它还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竹编,就是其中一项以竹丝、篾片挑压交织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
在汕头市潮南区溪美朱村,有这样一些传统竹编艺人:他们痴情于竹编,曾以此生活,也以此为业。经过他们的巧手,山林间常见的毛竹可以变成实用的生活竹器、时尚精美的工艺品,尤以花篮制作而闻名。
随着生活的进步,这门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却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2020年,溪美朱村传统竹编花篮工艺被列为潮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如今,村里仅剩不到百人坚守竹编手工艺。”谈及此,今年75岁的竹编老艺人朱喜贞为技艺传承面临危机感到忧心。他迫切地希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当下,越来越多人能够保护、传承好这项技艺,让这门传统老手艺“活”下去,走上乡村振兴大舞台。而可喜的是,在当地画匠的助力下,传统竹编花篮正搭上“直播快车”,为越来越多人所熟知。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张伟炜
通讯员郑扬扬
老艺人55年坚守竹编技艺
“解放前,村里很穷,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靠编织花篮谋生,多得祖辈传下来的这门手艺,在穷困潦倒时大家也能以此养家糊口。”回忆往昔,朱喜贞打开了话匣子。他所说的“祖辈”,自己也并不清楚具体是哪个年代的先辈,只依稀记得村里老人说过“祖辈在两三百年前首创竹编花篮技艺,过后便代代相传。”
他介绍说,以前,竹器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生产、生活用具,花篮是潮汕地区嫁娶风俗的必备,“新婚夫妇成婚后的第三天,女方回娘家就需要带着花篮,花篮筐外画有石榴花等花种,有吉祥如意、早生贵子等寓意。”
回想起童年时光,朱喜贞不禁感慨万千。6岁时他父亲因病去世,剩下母亲一个人苦苦撑着这个家。11岁就懂事了的朱喜贞便跟着邻居、叔伯等长辈们学习编织花篮,从最基础的剖竹条开始。“竹编工艺做的好坏,全靠双手和篾刀。”朱喜贞说,刚开始学习时,他把握刀的力度不准,常常割到自己的手,至于被竹条戳伤也是常有之事。然而,他并不气馁,苦练没多久,他就能够独自编织一个花篮了。
到了20岁时,朱喜贞编织花篮的技艺已经非常纯熟,他开始以此为业,日以继夜地制作花篮,最快一天就能够编织出一个直径30多公分的花篮。他说,那时他经常看到乡亲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一边拉家常一边忙编织,“现在想起那场面,感觉特别怀念”。
“生活竹器的制作工艺一般是选竹、劈篾、编织。在编织的过程中,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等。”在他眼里,竹编不仅是一门手艺,更像他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他也清醒地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转移到外地打工,或留下来从事电器产业,他们觉得靠竹编过不了日子,不愿意学习传承,加上越来越多竹编老艺人陆续离世,当年视之为日常的溪美朱村传统竹编花篮工艺已在走向消逝的边缘。
长子回乡与父亲一起传承手艺
毕竟是祖辈流传下来的手艺,朱喜贞也想将之传承下去。结婚生子后几年,他便有意地教年幼的儿子编织竹篮,“祖辈的手艺不能后继无人”。
今年46岁的朱松才是朱喜贞的长子,跟父亲一样,他的童年也浸润在竹编花篮手艺人之间。从八九岁开始,他就能够给父亲打打下手,砍、锯、切、剖、拉等基本功越练越熟。读完初中,朱松才就留在父亲身边帮忙,自己也尝试独自编织花篮。
朱松才清晰记得,17岁那年,他花了两三天时间独自编织了第一个完整的花篮,这个花篮随后以27元的价格被人收购,“那时我高兴得不得了,把钱上交给父母后,他们拿了几块钱给我作为奖赏和鼓励,我立马约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吃粿条当作庆祝”。
跟许多年轻人一样,彼时的朱松才也向往外面的世界,也想出去看看。18岁那年,他便前往珠海打工,一出去就是10年,其间也到广州打过工。他说,那些年自己很卖力,工资待遇都还不错。不过,后来由于多种原因,他29岁那年就决定返回家乡,跟父亲一起坚守竹编技艺。
全身心投身于竹编行业后,朱松才一年到头几乎都忙个不停,尤以农历腊月最忙,因为这个月份好事最多。多年来,他也见证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前没有通讯设备,收购商经常要上门询问花篮数量,现在不同了,只要电话一打微信一发,我做了几个花篮他一下子就知道”。
画匠助力,传统竹编获“云”推介
实际上,严格来说,编织好的花篮只能算是竹篮半成品——即竹篮“坯”,只有给“坯”绘上彩图后,才算是真正意义的花篮。而收购商实际上指的是给花篮画上彩色图案的画匠,画匠将竹篮坯收购后再用油漆进行最后一步艺术创作,变成多彩美观的花篮后,有需求的老百姓才会购买。
今年63岁的朱镇喜正是这样一名画匠。他从12岁开始就跟着伯父学习竹篮油漆画,至今已为无数竹篮画过图案,“画什么图、上什么色,都是非常有讲究的。花篮上的图案最多的是花果类。例如,寿桃寓意长命富贵,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发财花寓意富贵吉祥,牡丹花寓意雍容华贵等。”
在他的工作室,各种尺寸的花篮整齐地叠放在一起,其中有不少已经画上彩图。工作室的一处角落则摆放着各种颜色的漆料,还有若干支画笔、一个卡式炉及小锅。朱镇喜说,彩绘花篮最难的是调色这一环,“别看色料只有青、红、蓝、白这几种,要调出称心的颜色可是颇费心思的”,在他看来,加上调色,算起来起码需要10道工序才能让一个竹篮坯变成漂亮的花篮。
干一行爱一行。虽然彩绘竹篮坯的题材不算多,但是这么多年来,朱镇喜并未觉得厌倦。2018年,他还紧跟社会潮流,在抖音、快手平台开通个人账号,闲时就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把花篮成品推介出去。至今,经过他巧手彩绘的竹篮远销海南、昆明、上海等地。“目前手头还有100多个不同尺寸的竹篮等我画,快的话一天可以画4个。在众多尺寸的花篮中,属直径36公分的花篮销量最好。”朱镇喜说。
眼下,包括朱镇喜在内的竹编工艺行业从业者几乎都看到,随着现代生活方式、习惯的变化,很多传统仪式日渐被简化,民间对花篮的需求量逐渐减少,竹编产业渐渐从“宽街”走进“窄巷”。朱镇喜认为,溪美朱村传统竹编花篮工艺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保护、传承这项技艺,他将继续利用直播平台,把这项传统技艺推介出去。
新闻推荐
各有关供应商:汕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潮南分中心自2017年成立以来,承接了原潮南区政府采购中心账存的投标保证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