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电影记忆

汕头日报 2021-01-24 02:22

随着汕头市商业综合体的遍地开花,各种影城、电影院也应运而生,为人们观看电影提供了诸多方便。电影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不可磨灭的记忆。逝去的是岁月,抹不掉的是记忆!

20世纪70年代,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每次组织看电影,我们总是踊跃参加。那时候,可供观看的电影很少,大都是一些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特别是样板戏看得最多,像《红灯记》《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智取威虎山》等。除反复观看的7部样板戏外,我和同学们最喜欢看的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因为多是战争题材的战斗片,如“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还有《上甘岭》《平原枪声》《渡江侦察记》《打击侵略者》《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等。有的电影看了很多次,百看不厌。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引进一些外国电影,如日本的《望乡》《追捕》等,由此,观众认识了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中野良子等。

1981年,武打故事片《少林寺》播映后,在大江南北掀起了一阵势不可挡的“武术热”。当时我正在河北空军某部服兵役,看着影片中武林好手的不凡身手,好不羡慕。同班一位王姓福建籍老兵入伍前曾学过一些拳脚功夫,我们关系很好,他毛遂自荐当我“师傅”。经过几个月的勤学苦练,我学到武术基本功的一点皮毛。

在我的记忆中,当年汕头市区有新华、新观、群众、大光明和工人影剧院等几个电影院。除此之外,博爱路体育馆和中山公园的露天电影也是座无虚席,有时候赶到放映点,已没好位置了。实在不行,就在幕布的背面看。看一场电影,我们就会兴奋好一阵子。我还曾在电影散场时被挤“浮脚”。记不清当时看什么电影了,散场时人山人海特别拥挤,我调皮地把小腿弯曲收起,就这样被人潮裹挟着悬空向前“走”了几步,感觉有趣极了。

汕头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市区又先后建成了鮀岛影剧院、艺都大剧院,还有汕樟电影院,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时至今日,仅汕头中心城区就有苏宁、万达、合胜、群光汇等高端影城,灯光、音响效果、座位舒适度自然不在话下。购票方式也从传统的窗口售票,过渡到现在的网上预订和传统门票相结合,票价也从当年不足1角涨至现在的几十元甚至上百元。我现在反而很少看电影,我是很喜欢看电影的,但现在去电影院看电影,似乎找不到过去看电影那种氛围了。

电影,作为一种文艺形式,出现在中国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史,可以说是与电影息息相关的。从精神层面来说,电影、小说、连环画都是我们的心灵鸡汤,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土壤。

新闻推荐

张伟民以独特绘画语言展现时光体验 “漫步系列”连接东西方文化

1月17日至2月28日,张伟民“意大利时光漫步系列”画展在汕头一时书院举办。张伟民退休前为汕头电视台纪录片导演,汕头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