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修环境内育新风打造美丽乡村 峡山街道大宅村美化提升人居环境,扎实推进村民道德建设
大宅村全貌。本报记者陈史摄
“大家对我们老夫妻非常关心,帮助我家解决了很多事!”家住潮南区峡山街道大宅村内区卓祠堂后老厝的卓永清和林秀玉感激地对记者说。这对七老八十的夫妻近几年家门连遭不幸,先是作为家里主要劳力的儿子因病去世,患精神病的女儿又闹得家中鸡犬不宁。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村干部的积极发动下,社会热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将卓家女儿送进精神病治疗康复机构住院,并落实低保金和其他生活帮扶措施,邻里亲友也时有接济。针对老人住所已成危房的实际,近期村干部正联系乡贤支持并多方协调,准备在附近置换一块约20平方米的空地为两位老人重建房屋,让老人家安度晚年。
在潮南区采访,我们听到了这么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当地不少男女青年谈婚论嫁,都乐意找大宅村的对象。道理不难理解,乡风家风文明,人的素质肯定差不了,以后一起生活家庭比较和睦。
位于峡山街道最南端的大宅村,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9亩,全村现有1381户共6600多人。今年11月,大宅村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称号,在“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古村落”等荣誉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
近年来,一幅关于大宅村的航拍照片走红网络,图中碧水环绕“江心岛”、几条龙舟奋力竞渡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这是长1800多米、水域面积近9万平方米的大宅大溪,环绕在古寨四周林木成荫的村庄。而以前的大宅大溪完全是另一番情景,这里地势低洼且位于当地溪河下游,上游及周边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汇集,严重的污染导致大溪淤积严重、水体黑臭,村里逢雨必浸,群众反映十分强烈。为此,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落实源头截污措施,同时发动在外乡贤捐资500多万元对辖区溪河开展大清淤、大清理整治,浚深拓宽、砌筑石篱,扩建大宅治涝电排,并安装了10台原位微生物处理器,组建专职队伍落实日常管理,进一步净化了大溪水质。目前,大宅大溪水质清澈,排洪能力显著增强,内涝现象已基本消失。
走进大宅,我们顿有赏心悦目之感: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水泥路向村里延伸,道路两侧洁白的墙体上浮现一幅幅内涵丰富的墙绘;大溪两岸,有妇女孩童挽起裤腿浣衣洗手;篮球场上,一群刚放学的学生正在尽情嬉戏……好一派恬静安详的乡村美景!
近年来,大宅村以人居环境提升为着力点,多方筹措资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建设休闲活动场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专人对村道、文化广场等公共区域进行常态化保洁,规范垃圾堆放点,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先后投资在全村主干道及巷道安装了50多个视频监控探头,确保乡村环境优美、村民安居乐业。
乡风文明不仅体现于“外表美”,更要求“内在美”“精神美”。大宅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坚宏告诉记者,该村花大力气抓好村民道德建设,设置了一批道德教育灯箱,印制悬挂道德建设标语,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五好家庭”创建标准发放到各家各户,并通过宣传栏、有线广播等形式开展宣传,大力倡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互帮互助、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讲究卫生等文明新风尚,推行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同时通过举办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文体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中享受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大宅村组建了成年人潮乐队、少年潮乐队、青年龙舟队、少年腰鼓舞队、莲花舞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群众性文体队伍,经常性开展文体活动并多次参与各级表演。去年12月,该村与潮南区委依法治区办、区司法局联合建成全区首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打造既有法治文化底蕴又有休闲锻炼价值的人文风景线,成为在润物无声中改变村民行为习惯、滋养文明乡风的“文化集市”。
大宅村还成立了一支6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并发动社会慈善机构、在外乡贤定期向村里贫困户发放粮油和慰问金,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增强生活的信心。
“我在大宅生活和工作了一辈子,对这里的情况再熟悉不过了。近几年大宅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都非常高兴和满意。”年逾七旬的大宅华侨学校退休教师郑振佳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村民的文明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以前凡事“比谁拳头大”的现象不见了,邻里有纠纷依法依理解决,真正做到“矛盾不出村”。
本报记者王开颖
新闻推荐
助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潮南区举办污水管网和雨污分流排查工作培训班
本报讯(记者王开颖通讯员张钦民)为加快推进全区污水管网和雨污分流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有效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错接、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