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找出来,市场培育起来,管理规范起来” 汕头探索医疗机构 自办陪护中心和 市场化并行双轨模式

南方日报 2020-12-03 08:48

近年来,汕头市中心医院、汕大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均自主尝试探索与第三方劳务派遣机构合作,推行医疗陪护服务外包模式。但调查发现,一方面从事医疗陪护服务的专业机构少、规模小,缺乏良性竞争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已中标的劳务派遣机构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护理员专业水平较低,陪护市场整体情况较为混乱,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强烈不满。

围绕“把存在问题找出来,把市场培育起来,把管理规范立起来”要求,汕头市多个部门通力协作,通过实地走访、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一对一访谈等多种形式,全面深入了解汕头市医疗陪护行业现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充分考虑汕头实际,找准改革方向,最终决定积极探索医疗机构自办和市场化并行的双轨模式,赋予医疗机构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改革出路。

多次尝试加强规范化管理

汕头市陪护行业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2000年,汕头市中心医院和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开始试行护理员集中管理模式,医院负责统一招聘、培训,并对护理员进行直接管理,初具规模。2004年,部分医院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将陪护业务交由中标的物业公司负责。

2011年,物价部门要求医疗机构陪护服务项目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并且由第三方企业负责管理运营和定价收费,随后,各大医疗机构陆续将医疗陪护服务的管理运营外包给第三方劳务派遣机构,陪护行业整体步入市场化运作。但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约束,陪护收费水涨船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却始终没能得到有效提升,引起市民群众的高度关注。

2011年以来,汕头市卫生主管部门针对陪护行业存在的市场乱象,多次尝试加强规范化管理,研究制订出台多项制度和管理措施,个别医疗机构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试验性探索,但是收效甚微。慢慢地,汕头市民对于整治医疗陪护行业乱象的呼声日渐高涨,实行医疗陪护行业改革迫在眉睫。

据调查发现,大部分陪护工接单主要依赖主动询问、同行推荐及熟客介绍,劳务派遣机构派单往往一个月不足一单。在这样中间环节被截流、无法掌握市场话语权的情况下,劳务派遣机构对于陪护人员而言形同虚设,不具备约束力,更妄谈管理。

多部门合力破题解困难

2019年7月,由汕头市政协牵头,通过实地走访、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一对一访谈等多种形式,全面深入了解汕头市医疗陪护行业现状。其间,召开座谈会和专门协调会9场次,面向全市16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征集相关数据,并向病人及家属发放调查问卷110份,与医疗机构和劳务派遣机构负责人、医务人员和护理员代表等开展一对一访谈130人次。同时,前往广州、佛山等地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

在此基础上,汕头市卫健局起草《汕头市医疗机构陪护工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联合汕头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护理学会等有关单位,启动全市医疗护理员培训工作,并就陪护收费问题与发改部门进行了密切沟通,为医疗陪护行业管理改革的全面铺开创造条件。

经汕头市多个部门研究,针对汕头市陪护行业市场主体发育尚未成熟的实际情况,医疗机构自办自管模式是一条彻底、高效的路径。在《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2019〕49号)中也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可直接使用医疗护理员,也可与劳务派遣机构、取得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家政服务机构签订协议,由其派遣医疗护理员并进行管理。

于是,依托汕头市中心医院平台,试点探索适合汕头医疗陪护市场需求的自办模式路子应运而生。以提升人民群众就医体验为根本出发点,汕头市政协、市卫健局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政策,联合汕头市发改、人社、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积极研究解决改革进程中遇到的定价、收费、培训和人员管理等关键环节上的困难,为医院试点探索医疗陪护服务自办模式保驾护航。

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是汕头市医疗陪护行业改革发展的方向,汕头市卫健局结合本地市场环境,把扶持培育成熟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的改革活力和积极性,作为促进陪护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筛选引入外地成熟的医疗陪护劳务派遣机构或选取本地有一定基础条件、管理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劳务派遣机构,通过基础制度保障和政策扶持,为其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以医疗机构作为平台,为新兴市场主体生长培育“土壤”。

■延伸

陪护专项技能送教上门

加强医疗陪护人员培训是加快发展医疗护理服务业、增加医疗机构陪护人员有效供给的关键环节。医疗机构陪护人员培训是“南粤家政”工程重点培训项目,被纳入2020年汕头市十大民生实事。

为落实好这一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由汕头市政协牵头,汕头市人社局联合市卫健局认真开展调研,研究制定了操作性较强的《汕头市医疗机构陪护人员短期专项技能培训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培训对象、培训方式、考核形式、监管方式等具体问题,努力破解资金、参培人员身份审核及证书核发等难题。

汕头市人社局协同卫健部门、市护理学会划分各自的工作职责,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到人。同时根据医疗机构陪护人员的分布状况和城乡习俗,科学确定培训重点区域、落实各地承担的培训任务,确保强力推进。

此外,汕头在全省率先探索试行在政府主导下由行业考核、行业发证、主管部门监督的培训考核模式。汕头市护理学会在基层设立教学点和实训基地,送教上门,使群众能就地就近参加培训。据初步统计,汕头已先后举办四期医疗机构陪护人员培训班,共622人参加培训。

南方日报记者宋芾

新闻推荐

异域风情餐馆抢滩“美食之都” 汕头人家门口遍尝东南亚风味 本报记者 许玉璇 文/摄

东南亚风味菜色香味俱全冬阴功汤汕头有“美食之都”的美誉,很多外地人专门来汕头觅食,惊叹汕头美食品类之多,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