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缓流淌的乡村时光
第一次去外砂蓬中乡德居里,源于多年前一次夜访。清冷的灯光照在灰白色水泥路面上,路一侧的私建小楼被暮色跟宁谧所笼罩着。另一侧是个大池塘,池塘再过去是广袤的田园。阖野无声,时闻蛙鸣。一轮明月高悬于扫净纤尘的天上,在池塘上投下粼粼银光。这一幕,像新的书页,遮没了我原来对农村杂沓遥远的旧印象。
再次来到德居里,是秋天一个周日早上。池塘周围已经衍生出一片公园,我看见了———
乡村公园见证的时代光影
公园入口处,一块黄色约四米多高的巨石上写着“德居里公园”三个红色大字。小道另一侧顶着古色古香屋顶的竟然不是乡下祠堂,是文明公厕。它们如同封神榜里的哼哈二将,是一张言简意赅的战书,要让曾经盘踞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短墙公厕、曾随处可见的大小狼藉一扫而光。
沿着铺砖小道缓缓行走,右边现一小亭,是秦汉式样。深黑色、式样平直简练,就像一方大印,压在一张浅绿色巨大笺章上。这亭建得好。是阵眼,把周围的绿色全调动在方寸之间。登上小亭一看,周围绿色兵将尽收眼底。下面灰白色的假山层层叠叠组成交头接耳的巨人。几个古意盎然的老伙伴在沙龙说得热火朝天,它们的徒子徒孙就沿着池塘边上一路逶迤,大大小小形成环形的灰白色项链。整个家族在这里大一统,弹奏着波光,让带着雨后寒意的秋风也添了一些柔和。
几个年轻人在塘边垂钓。他们细细欢快的乡音,就像酿酒时咕噜噜的水泡。那片绿色的佳酿,横在他们脚边,正在慢慢芳醇成令人醉醺醺的琼浆。
再过去就是木做的健身器材,老少咸宜又透出朴素。跟灰白色的石头、跟绿色的池塘相映成趣。小路尽头,一道长长的小桥连接对岸。如同起转承合结构浑然一体的文章,朝朝暮暮地伴随着这里由匆忙而变得从容优雅的脚步。一个平头年轻人穿着运动服慢跑过来,见到我,停下来侧身让道,友善里带着微微的好奇。
在这里感受到的,绝不仅仅是变化,还有——
田园、鸡棚召唤童年时光
很少有公园,被这么气派非凡的绿色交响乐所环绕着。田野里的浅绿深绿音符,各自分明又交织成汹涌澎湃的音响,冲击着被网络变得麻木的心灵。瓜秧蔓延出蓬勃的港湾,绿色的巴掌拍打着金黄的鱼儿,蜿蜒的瓜蔓是闪烁的波光,游走于其间。菜花叶子披拂扶疏,风一吹似乎呼啦啦就在响,在夏天倒是遮雨扇凉的好料子。层层叠叠的香菜组成柔嫩的小漩涡,那可是牛肉火锅的绝配。亭亭带着飘带、顶着放射形发簪的深绿色精灵是不是在栖息的美人鱼哪?目光拉远,绿色慢慢苍茫。而地平线那头的芭蕉顽固地溅出重音,边上的褐色瓜棚里传来鹅的叫声,那是水面的阳光。
田园里矗立着绿色的驿站。那些小屋,小得像童话里的房子,有的由破泥墙破瓦帽组成,有的由几片破木板拼凑,还带着歪歪扭扭的小门廊,样子很滑稽。屋顶无一例外都是植物痕迹。有的屋顶是褐色的枯干瓜叶,如同用旧的方巾,让房子难免带着酸溜溜的味道。有的却顶着蓬蓬勃勃的碧玉冠,神气如刚加冕的乡下小孩子。这一幕,难免让我想起跟小伙伴躲在这些小屋里,用柴火烤番薯变出诱人香味的童年。
鸡棚也离不开绿色。瓜蔓做成蓬松的短墙。秋天里,很多瓜叶枯干了,就像很多深褐色的小铃铛,垂着头,等着时光奏响。瓜蔓蔓延在鸡棚上空,上面有干枯的大瓜,像睡着的猫懒洋洋地伏着。许多鸡在鸡棚里悠然散步,咕咕叫着,啄着空荡荡的铁盆。那就是一个微型温馨的小社会啊。一啄一啄的脑袋,把人们脑子里的黑米啄个干净,让我们回到初始时光。
出了德居里,再向右拐,就是大道,这里有肯德基。对着落地玻璃窗点一杯拿铁,叫一份薯条,慢慢品味原始与现代碰撞的风味。这里的卤鹅肉极妙,澄海狮头鹅天下闻名。好的狮头鹅,动辄多达几千块。就是寻常人家的卤鹅肉,也不可以不一试。叫一份卤鹅肉,下饭下面两相宜。足以让吃货们三观改写,鼓腹而归。
新闻推荐
茂名晚报讯通讯员高新公宣记者刘锋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不仅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而且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