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学子梦 悠悠家国情

汕头日报 2020-10-31 01:00

■ 郑才顺 文/图

濠江的承志祠自建成就与教育文化息息相关,先后成为林氏家塾、长林小学、承志学校、达濠中心小学所在地。抗战期间还是中共地下党在濠江的主要活动地

地处濠江区达濠街道红桥路的承志祠,自建成以来就和教育文化息息相关,从最初的林氏家塾,到长林小学,到新中国成立前的承志学校,再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达濠中心小学。2006年中心小学易地重建落成后空置至今,但空置后的承志祠仍然与文化密切联系,面向红桥路的一隅之地被改建成新华书店。

承志祠是清末民初达濠著名富商林兰友先生所建,建于1912年,是一座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潮汕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总面积约1127平方米,算上拜亭为三进一天井加两走廊格局,每进面阔三间。

年初,我在林兰友先生后人林长青及林国文的陪同下来到承志祠。打开面向红桥路的两扇蓝色大铁门,呈现在眼前的是宽敞的大埕,面向大埕的是前厅,前厅门楼门匾是“林氏家塾”4个大字(图①),一百多年过去,字已经看不出最初的颜色,但是承志祠自修建起便与教育息息相关,在此一目了然。

承志祠现仍保存有当时建成后的两块碑文,一块是落成碑文,一块是家祠章程。落成碑文如下:

甲寅之春,我林氏家祠……永团结保此家塾有勉励有学与之,心无盤踞破坏之举……将教育大兴人材蔚起,大则为民国栋材,小可为商贾领袖,庶符会名承志之宗旨缀记檄语以当箴规,愿我世世子孙其各勉旃。

——民国三年岁次甲寅仲春月树滋 撰

两块白色大理石碑在岁月的侵蚀下,许多字迹已模糊难以辨认,但是这两块石碑是承志祠家塾和家祠的最好见证。

在濠江区,承志祠是面积比较大的家祠,也是面积比较大的家塾,厝与厝之间形成了几落。据清府县志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为壮丽。”“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这种以宗祠为中心,左右有护厝和后包围护的中轴对称的从厝式民居群落,是从古代世家大族居住的宫殿府第衍变而来的古老的建筑形式,因保留了一些古代京都帝王府的遗制及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从而有“潮州厝,皇宫起”之说法。

承志祠建立伊始,既考虑到家庙的作用,同时也考虑到林氏子女的教育问题。除了作家塾外,林兰友的长子林长林在这里创办了长林小学,此后又陆续办有承志学校、达濠中心小学。

走进承志祠仍处处可见与教育相关的种种痕迹。在二进的大厅可看见“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的横幅,“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标语(图②),在三进的大厅有“校务公开”4个大字。学校可以说已经成为承志祠的代名词,在濠江,知道承志祠的不多,但知道原达濠中心小学的人却不少。

承志祠的大部分时间是做学校使用的,在抗战期间,承志祠还是中共地下党在濠江区的主要活动地。1937年11月林影在达濠前导通讯分社成立“达濠青年救亡同志会”,发展会员150多人,林影正是承志祠建设者林兰友之子。

太阳温暖地抚摸着大地,天空一片瓦蓝。承志祠沐浴着暖阳,与我们一起回忆着过往,回忆那莘莘学子梦、悠悠家国情,那是段有故事的历史,那是些有情节的过去。

新闻推荐

汕头濠江区赴深圳招商引资区委书记化身“推介大使”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陈家源通讯员吴岸敏)昨日记者从汕头市濠江区获悉,该区近日赴深圳市举办“濠情·深情,一见钟情”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