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中山大学的潮汕渊源③ “潮汕记忆”里的中山大学

汕头日报 2020-10-17 02:06

参观“[~公式~]城记忆——档案里的汕头”文献展

■ 陈健鸿 杨心仪 李锐洁/文 陈健鸿 胡锐颖/图

潮汕档案中的中大

在故纸堆中寻找中大校史,是中大考察团此次潮汕行的重要目的之一。

汕头市档案馆,大家惊喜地发现了《国立中山大学二十二周年校庆特刊》《国立广东大学农科学院潮州同学会年刊》《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周刊》等期刊以及中山大学年度概览、毕业生名册等。在《国立中山大学三十七年度应届毕业生同学录》中介绍历史学系主任阎宗临,“是个朴素而做事非常认真的学者,他是十足的正统人物,同学对他的印象特别深。此外的陈登原、岑仲勉两先生,都是国内有名学者。至于多产著作的陈安仁教授,以及考古家罗香林教授,均是宦海的红人”。这些人物面相的细节记述使得中大的校史更加生动活泼起来。“鮀城记忆——档案里的汕头”文献展是汕头新馆所策划的主题展览,孙中山与汕头、中山公园的筹划、中央红色交通线汕头交通站等珍贵档案凸显出汕头的历史社会发展与独特人文滋养。

在汕头图书馆,副馆长林黎南与特藏部副主任吴川向大家展示了《汕头中山公园报告书》《汕头市临时众议会第一二次大会会刊》《汕头市参议会第一次会议报告书》等图书,其中《汕政一年》还有时任汕头市长李国俊赠给饶宗颐的题签。《岭南日报》和《原子能报》也刊载有国立中山大学校长王星拱等的校务消息。

访问澄海区的文史和档案部门也让我们获益匪浅。澄海区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共1135件,时间大多数集中在1937-1948年,最有特色为涉及民生、教育与华侨的资料。在这里发现的《国立中山大学第四届毕业同学录(1930)》详细收录有中大员生的相片资料,另外还有中山大学部分的资料目录,为校史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线索。

潮州市档案馆我们发现,这里馆藏的《图南斋函牍》收录有关于许崇清、林国英等人资料的函信。馆藏还有国立中山大学战时服务团、新生考试入学服务委员会、建筑新校舍捐册款据等相关档案。而在潮州市志办,在一本《珍藏的岁月》书里,我们发现主人公詹显哲早年留学法德,1930年参与创办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2年曾任国立中山大学政治经济系主任、教授兼校长办公室秘书。“闽变”时,詹显哲随李济深举义。抗战时期他历任重庆市政府参事、重庆市代理财政局长。1946年,詹氏在渝因危居压顶而身故。他文武兼修,赍身革命,是潮籍的又一位杰出的中大人。

潮汕中大校友口中的母校

考察期间,考察团校史工作小组先后对潮汕的中大校友黄赞发、陈维濬、陈海鹰,同盟会员林国英的外孙许尉章,左联作家洪灵菲的养子洪瑞宁等人进行口述访谈。

在与汕头大学党委原书记黄赞发长达两个小时的访谈中,这位中大老校友侃侃而谈。1962年,苦于家庭困难,他选择报考中大历史系,因而可以免交餐费。不仅如此,他还琢磨出许多省钱俭用的法子,如假期留校学习,或用饭票置换路费等等。当谈起陈序经、杨荣国、刘节、金应熙、戴裔煊、蒋相泽、许锡挥、姜伯勤、蔡鸿生等名师的课堂轶事与教学风格时,黄赞发显得格外兴奋。他说,金应熙教授上课时说过“名家专家也有打瞌睡的时候”,这句话如同潮汕民谚“神仙打鼓有时错”,对其一生影响尤为深远。正是中山大学历史系的学术传统,促使他形成了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

工作小组还赴澄海东里镇对校友陈维濬进行口述访谈。1953年,陈维濬考入中山大学历史系。在读期间,陈维濬亲炙著名学者、历史学家陈寅恪、岑仲勉、梁钊韬等教授的学问,毕业后进入中山大学图书馆工作。老人家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他回忆了上世纪50年代中山大学历史系的校园生活、教学活动和师友交游等情况,尤其是聆听陈寅恪教授“元白诗证史”课程的授课场景。陈维濬回忆道:“当时几个同学就在他家中的走廊上听课,他摸索着在黑板上写字,还需我们不断擦拭以免重叠,但他的博闻强记仍使人感到确是不可企及的高峰。”至今,陈维濬还珍藏着陈寅恪先生所签赠的《元白诗笺证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二书,据说当时只有他与蔡鸿生、张祖金、肖汉金等4位选课的同学才享有这一殊荣。老人家当场诵读了《元白诗笺证稿》的部分内容。

而另一位潮汕中大校友陈海鹰则于1977年凭借命题作文《大治之年气象新》高分考上中大。他在访谈中提及两个重要的细节,一是1977年革新办学的中文系并没有教材,仅凭书单,但是当时校内外的各类讲座非常活跃;二是学生总喜欢在周末往老师家里跑,得到更多与教授们学习交流的机会,这些都是以前在校史研究中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他还谈到《红豆》和钟楼文学社,当时培养了如耶鲁大学教授苏炜等优秀的作家。“在那个年代,《红豆》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比《花城》还厉害!”陈海鹰如是说。

为期8天的潮了长时段的区域史考察体验。潮汕地区不仅保存许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原生态古建筑和档案文献,也具有淳厚的文化积淀。晚近以来,潮学研究涌现出丘逢甲、温廷敬、饶宗颐等著名学者,如今也形成一个活跃的潮学研究群体,使得这一文化共同体薪火相传。区域史研究是理解国家乃至全球历史的重要取向与门径,潮学研究应具有大历史的问题意识与宏观思路。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中山大学与孙中山研究在近现代潮汕区域史与潮汕文化资源发展等方面具有进一步挖掘与开发的空间,此中用心穷究,将尤具深义。

新闻推荐

“鮀江”与“鮀浦”

清末鮀浦巡检司遗址■黄赞发文/图从《韩江三角洲》附图可见,三角洲的“滨线沿进”的确十分明晰。但必须指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