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籍青年企业家 余双利 专注小配件 放眼大市场
■编者按
汕头是我国民营经济发育最早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逐步发展成为汕头经济的主力军,形成了多个特色产业集群。截至2020年上半年,汕头市32家A股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30家,“新三板”挂牌30家企业、华侨板挂牌625家企业均为民营企业。
今年是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南方日报、南方+寻找不同行业的汕头青年企业家,挖掘一个个与时代同步成长的创业故事,为加快汕头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展现青春力量。
文/图杨立轩肖俏
一个看似不显眼的衣服防盗扣,对于汕头籍青年企业家余双利来说,背后却蕴含着庞大的销售市场。
余双利是汕头市腾威塑料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威公司”)的董事长。这家致力于塑料新材料及新技术研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最初的家庭小作坊发展到如今业务布局全球,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背景下,走出了一条扎根汕头、放眼国际的腾飞之路。
从家庭作坊到年产值过亿
腾威公司的蝶变,既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红利,也有赖于董事长余双利的视野和进取。
与大多数潮汕企业发展的轨迹一样,过去腾威公司只是依靠低成本优势进行产品输出,虽然也能获得收益,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的壮大,余双利意识到要有核心的技术,才能避免受制于人,产品迭代、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这其中最难的就是转型”,余双利认识到,人才、技术、资金的持续投入,对企业来讲是巨大的考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咬牙打磨,公司不断推动制造业服务升级,注重商业模式和企业管理的创新,逐渐把产品做精,市场做大。一个小小的服装防盗扣,针头能够折叠伸缩,避免了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种种隐患和麻烦。产品也紧跟世界潮流和国家战略部署,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早早启用环保回收原料制作,获评“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
2016年,腾威公司经广东省科技厅批准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款产品获评为“高新技术产品”且掌握多项专利。当前,公司产线全部国产,以自动化为主,产业链完整,产品远销海内外,实现了本土企业在世界舞台上从奔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过程。
“我们生产衣架要求低碳环保,设计巧妙,质量也要过硬。送中东,集装箱里高温50℃能承受得住。送北欧,零下30℃也没问题。”余双利介绍,得益于工匠精神和创新追求,公司深耕细分行业,在国内外拥有众多战略性的合作伙伴,新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日用塑料制品、塑料玩具等多个领域。其中主打产品——环保塑料衣架和防盗标签,稳定供应到沃尔玛、家乐福、凯马特等国际零售巨头和大型百货公司,年产值约人民币2亿元。
从政府搭台到企业唱戏
尽管腾威公司是2006年才创立,但余双利对创业的理解,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受到熏陶。
“那个时候,愿意办工厂的人几乎能赚钱。”但余双利也发现,这是个原始积累的过程:当时人才缺乏,起步艰难,这就要求创业者在开放的基础上,突破成本优势,做一些技术上的升级和企业的创新。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汕头不断创新模式、完善制度、推出条例,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帮助,打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
汕头设立经济特区40年来,余双利作为亲历者、参与者,体会最深刻的是这期间极大地释放了民间的活力。“改革开放之后,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个过程离不开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余双利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汕头的发展短板逐渐得到弥补,市场环境、基础设施、法治环境、办事效率均有所提高。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汕头利用货币补贴、用工改革等政策吸引人才,用人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几年,国内外环境特殊,本土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许多考验。但有赖于制度的保障和产业链的完整,腾威公司数次渡过难关。今年疫情期间,腾威公司守好生产线,得到政府的指导和帮助,在电费、社保、税费等方面均得到减免,“这些支持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产生了获得感。”他说。
◇记者手记
敢闯敢试才能站稳脚跟
“小配件,大市场。”这是记者采访余双利时,听到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对于他来说,要在传统制造行业站稳脚跟,就必须拥有一种敢闯敢试、锐意进取的精神。
面向对外贸易风云变幻的市场,创业者需要在潮涌中清醒把握航向:时代变化之快,更要随着潮流而动,不变则落伍。余双利用10多年的时间,将这些小配件销往全球,其中既有时代给予的红利,更有他不断求变的坚持。而这,正是大多数潮商精明、勤奋和坚韧的性格特征。
新闻推荐
探索建立宁养样板 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这家宁养院背后的故事温暖感人 成立于1998年的汕头宁养院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宁养服务机构,22年来为近万名贫困晚期肿瘤患
为患者过生日医生与义工入户探访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可生老病死却又无法回避。特别是对于贫困晚期肿瘤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