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又一代汕头教师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坚守 致敬默默奉献的人生“引路人”
汕头市金山中学教师张学昭。
汕头市潮阳区金灶芦塘小学教师陈喜标。
2020年,是汕头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更是汕头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一年。9月7日,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汕头市召开全市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了24个教育系统先进集体、60名优秀教师以及名教师、名班主任和名校长各10名,并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研究部署汕头教育工作。
作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汕头在教育上获得的成就,离不开汕头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更离不开所有奋斗在一线岗位上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汕头教师们,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当好学生的人生“引路人”。尤其是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汕头的教师们迎难而上,奋战在抗击疫情和“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两条战线上。正是他们辛勤付出和无私坚守,才有一批批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走上更广阔的舞台。
●南方日报记者蔡沚彦
乡镇海岛教师
扎根基层寻求最大的快乐
“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这是汕头市潮南区雷岭中学教师张淑敏写在纸上的一句话。1994年,张淑敏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毅然决然回到了家乡担任一名乡镇语文教师。
说起为何选择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张淑敏回忆道,“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每个同学写下自己的理想,我没有迟疑地写下了"老师"二字。随着年龄渐长,理想的种子就在心中发了芽,好似一切都顺理成章。”
百世之师,德被四方。在张淑敏任教27年的过程中,单是班主任一职,她就任了22年,同时她还是学校的教研组长,常挂在她口头上的一句话就是“尽心尽力,莫问收获”。张淑敏不仅是这样说,也是身体力行做到。
张淑敏曾教过一个特殊学生,但在她眼里,再特殊的学生,也是个平凡的孩子。张淑敏用爱心和耐心对待,经过一年的教学,这名学生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她告诉记者,有次在街上遇到个学生,已经三十多岁了,见到面之后对她又抱又搂,十分亲近。“周围老师们都笑我,可是我觉得很开心,说明我的学生都愿意亲近我啊!”张淑敏这样说道。
讲台上、书桌边,寒来暑往,无悔付出。与张淑敏一样深耕乡镇的,还有来自汕头市南澳县南澳中学的英语教师王素贞。
自1995年7月自愿到师资较为缺乏的海岛山区参加工作,王素贞已从事教学工作25年。这些年来,她扎根海岛,奋战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严谨治学,始终以主人翁态度和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为海岛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兢兢业业。
“我很喜欢孩子。”谈及成为一名教师的初衷时,王素贞说道,“中学时,我就认为老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当时我已经有一个很坚定的想法——如果我是一名老师,我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王素贞也做到了这一点。担任班主任17年,她同时是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主要成员之一,是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的值班教师。无论学生们遇到什么难题,她总是如春风化雨,为学生提供帮助。
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快乐不是自己帮了多少学生,而是看到这些被帮助的学生懂得传承、懂得感恩,形成了互相关心帮助的传递带。
“从哪里来的就要回到哪里去,海岛孕育了我,我自然也要为海岛作贡献。”王素贞说道。
名校学科带头人
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最大的力量
1994年,张学昭来到汕头市金山中学,成为了一名数学教师。
“我生活在一个很好的时代。”据悉,张学昭初到学校时,曾质疑过自己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时,老教师便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
据张学昭回忆,她常常拿着板凳到其他老师的教室里听课,从其他教师身上学习教学经验。而当成为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之后,张学昭又从年轻老师身上获得活力。她感叹道,“我实在是很幸运,这些老师们让我成长飞速。”
在张学昭看来,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最大的力量。她表示,不少毕业生在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后,会回到母校来与老师们交流,又激发了老师很多新的教学想法。
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张学昭的目标和宗旨是不忘初心、不畏将来。她注重抓住时机,关注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及时的鼓励,在学生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上用心引导。
1995年,张学昭刚任班主任时,有名学生军训期间生病了。那时条件较差,她与其他老师在宿舍里用一个小锅煮了稀饭,给学生送过去。“一锅稀饭的情谊”早就随着年月被老师遗忘,直至2018年,当这名学生毕业20周年后重回母校,向老师们再提起这件事时,张学昭才意识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竟给学生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
如今,张学昭已经成为了金山中学的学科带头人,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学生。回溯过去27年来的教书历程,也可窥见汕头教育在这几十年内发生的变化。
据张学昭回忆,二十几年前,金山中学还处于一个比较困难的阶段。首先是在硬件和环境上,物质条件较差。“由于学校在山上,一到下雨天,洗手间都是飞蛾。”而现在,不仅洗手间焕然一新,学校环境也得到了质的改变,整洁又现代。
“现在的教育教学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有了更多对外交流的机会。”张学昭表示,2019年11月,在汕头市教育局的组织下,包括她在内的一批教师前往北京师范大学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这一举措的背后,足以见得近年来汕头越来越重视教师队伍人才培养,逐步加强对外沟通及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建设。
教育改革探路者
秉持初心担起立德树人使命
如何更好地融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推动农村边远地区信息化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是汕头市潮阳区金灶芦塘小学教师陈喜标一直探索的课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2005年,陈喜标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彼时恰逢广东省教育教学信息化1.0时代。与很多同龄教师一样,陈喜标也用上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用绘声绘色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的课堂增添色彩。
“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并不是所有的教室都能用上多媒体设备,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会使用。信息化教学改革受到了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限制。”陈喜标说道。
随着汕头市创建教育强市的深入推进,学校的设备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此同时,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省、市、区和镇各级的技术培训中得到了提升。至此,潮阳区金灶芦塘小学也已经实现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全覆盖。
去年,陈喜标参加了广东省2019年强师工程粤东西北培训项目中的信息化2.0培训,让他对信息化教学改革有了更新的认识。
教育信息化作为一种发展方向,必将推动教育深度变革。今年以来,为确保疫情期间“不停教、不停学、不停研”,汕头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也有所投入。借助信息化教学,汕头各学校有序开展线上教育,除了语、数、英等文化科目,美术、音乐、舞蹈、体育等科目也实现线上多元授课,生动有趣。
作为一名教师,陈喜标见证了汕头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期。“这几年我有幸参观了一些名校,也去到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亲身感受到汕头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仅在校舍和教学设备这两个方面就可见一斑,以前那种旧校舍、危房校舍基本都不存在了,有的是拔地而起的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和一批批先进的教学设备。”他感叹道。
推进优质教育扩面升级,也是汕头市澄海龙田小学校长杜壮文的一个目标。
作为一名教龄超过33年的教育工作者,杜壮文始终秉持着他的教育初心,而“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学校教育”始终是他的办学理念。
2017年,杜壮文到汕头市澄海龙田小学担任校长。他提出,要“唤醒”“激活”教师的专业精神、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如今,龙田小学开始朝着“内涵特色”的方向前进,书法、中国象棋进课堂,乒乓球、足球、潮汕花灯等各个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深受师生和家长的喜爱。
杜壮文认为,从推进教育创强以来,汕头学校的环境和设备都有了极大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师德修养也有了很大提升。在推进教育教学提质升级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是硬件,或是软件。杜壮文对此有自己的心得,“做好顶层设计,分布规划落实,一年前进一步,一步一个脚印,终能看到成果。”
新闻推荐
心脏骤停30分钟后被救回 汕头首次将ECMO技术用于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救治
汕大附一院CCU团队。通常,急性肺栓塞合并心脏骤停患者病死率高达65%至95%,存活率极低。近日,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